台积电标志TSMC。(Photo by 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生产的高阶人工智慧晶元,疑似经一家「白手套」中资公司转售给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引发国际关注。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台积电尚未证实晶元流向的具体途径,但此事件不仅暴露了其出口管控中的潜在漏洞,也进一步凸显出近年来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的愈加严峻和复杂的局面。 路透社10月23日报导,加拿大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在拆解华为一款最先进的升腾(Ascend)910B人工智慧晶元后,发现其中采用了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晶元组,引发美国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的批评,认为这标志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灾难性失败」。 华为透过白手套中企绕道下单 据台湾《自由时报》10月24日引述不具名的半导体业界人士爆料,华为的「白手套」疑似是一家中国设计公司,于今年上半年以7纳米工艺向台积电下单投产,并支付了数亿美元的代工费用。台积电在发现异常后立即停止供货,并通知美国相关部门。 此外,法新社同日援引台湾官员消息称,台积电早在10月11日就已发现晶元最终流向华为,并迅速启动出口控制程序,停止向该客户供货,同时通知了美国和台湾相关部门。报导称,这家问题厂商是在2020年美国出口管制生效前,就与台积电签订合同的「老客户」,台积电并未向台湾经济部通报具体名单。 台积电星期三(10月23日)发布声明,强调他们是家「守法」公司,并自2020年9月以来﹐就不曾向华为交付任何产品,符合现行出口管制规范。 台湾政府:持续国际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 对此,台湾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除台积电已公开说明其合规程序外,台湾经济部与相关产业在国际出口管制上也保持密切的信息分享和合作机制。李慧芝强调,台湾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 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星期三也指出,台湾厂商须遵守国际规范,台湾官方已与产业界充分沟通。针对是否进一步调查晶元「产地洗白」的疑虑,他回应「不评论假设性问题」。 学者吁台积电彻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虽然美国商务部和台积电公开的信息有限,但华为疑似「绕道」向台积电违规下单投产的消息在台湾科技界引起热议。 位于南台湾台南的成功大学资通安全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李忠宪星期五(10月25日)在脸书(Facebook)发文疾呼,此事件不仅危及国安,对半导体业的核心命脉也构成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导致美国智库学者和民众质疑台湾抗中态度,「感到这是一个不可靠的国家」。 李忠宪直言,台积电应彻查并公开调查结果,并开除所有失职违规人员;他说,当全球都在关注台湾如何对抗中共威胁时,台湾须展现更高的透明度跟责任感。 位于北台湾新北市的辅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沈荣钦分析,台积电在订单满载、利润率超高的前提下,就财务面来看,完全没有甘冒风险、踩美国红线去供货给华为的动机。 但他说,此事凸显台积电的内部管控有问题;基于晶元代工涉及冗长而繁复的协调,须为终端客户量身订做,就算华为透过「白手套」绕道下单,台积电毫无理由完全被蒙在鼓里。 沈荣钦告诉美国之音:「晶元制造必须要跟客户有很密切的的沟通、协调,才有办法,所以,台积电完全看不出来,这个东西是(要用在华为升腾)910B的晶元,其实也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沈荣钦警告,虽然美国商务部的调查可能耗时漫长,无法在11月初美国总统大选前得出结论,但台积电应正视此事,以防未来争议随美国新政府上任而进一步发酵。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表示,此事件凸显了近年来美国对华晶元管制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她认为,要有效堵住这些漏洞,美国政府应强化监管措施,而非仅依赖企业的自律。同时,她指出,台积电今年营收增长三成,主要客户为美国人工智慧和云计算巨头,不太可能冒险踩红线向华为供货。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则认为,此事件凸显了近年来美国对华晶元管制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 刘佩真说,要有效堵住这些漏洞,美国政府应强化监管措施,而非仅归咎台积电,因为光靠企业的力量,绝对不如政府公权力有效。她指出,台积电今年合并营收成长三成,且主要客户都是美国人工智慧和云计算大厂,晶元产量供不应求,不可能冒险踩美国红线,供货给华为,但台积电「树大招风」,须严提任何可能遭对手恶意解读的意外。 分析:中国先进晶元的良率困境难突围 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角度来看,刘佩真认为,无论是华为疑似绕道采买台积电先进晶元,或是中国厂商先前传出抢购英伟达(Nvidia)的AI晶元,再次凸显中国半导体业遭美国「卡脖子」,在先进位程领域,仍受制于人、难以突破。 刘佩真告诉美国之音:「中芯国际7纳米制程的良率还是低的,亏损状况还是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要靠中共官方补贴,没办法达到商业化,所以,(华为等中企)还是要在产品中置入国外大厂的晶元。」 辅仁大学的沈荣钦补充说,中芯国际遭美国制裁后,买不到最先进的「极紫外线(EUV)」设备,只能以旧型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采双重曝光方式生产7纳米以下的先进晶元。 市场盛传,中芯国际为华为制造的「类7纳米」晶元,制程不仅不符生产成本,良率又低于50%,等于半数的晶元产出都不能用,当然不利价格竞争力,因此,华为回归高阶智能手机赛道,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在此前提下,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70系列手机,号称也将搭载由中芯国际打造的5纳米「麒麟9100」晶元,但市场也盛传,其效能仅相当于美企高通公司3年前的技术水平,而成本却更高。 沈荣钦说,业界普遍推测,华为或因国产晶元良率太低,太难商用,才不惜透过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偷渡」台积电产品。 早在今年6月底,韩国《朝鲜日报》就披露,华为打算用来取代英伟达A100晶元的「升腾910B」晶元,已完成量产逾6个多月,但良率却停留在20%左右,「每生产5片,4片就有缺陷」,且因设备故障频发,导致产能严重受限。 学者:美国应检讨围堵政策,强化美企的科技研发 长远来看,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此事件或许值得美国政府深思,重新审视以科技围堵作为与中共对抗的手段,是否可以持续。 位于台北的科技力智库执行长乌凌翔分析,半导体技术工程需在量产中不断试错,靠的是海量的资金和时间累积。他说,西方国家目前采取的科技围堵,相较中共政府不惜斥资、寻求科技突破间,将形成漫长的拉锯战。 乌凌翔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大陆非要做这个事情不可,无限量的供应资金,它(中国厂商)一定会做起来,只是时间会拖得非常久;美国对它的打压会越来越严格,(美国)一边加压、(中国)一边推进,这两个谁会占便宜呢?还是一样?就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吧!」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逸山也认为,此事件凸显美国对华的科技制裁存有许多漏洞。他说,中国拥有强大的复制、自我更新的能力,美国单靠围堵封锁,恐未必奏效。 他呼吁美国检讨其高科技制造业逐年被淘空的根本症结,并加大对内投资、重新将发展高科技列入国家重大发展议程,才能保持领先。 「围堵未必凑效,可能比较凑效的方法,反而是以前跟美苏之间、冷战的年代,双方竞相去发展更高科技的武器。」胡逸山对美国之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