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日本一座自然山體 內藏史前金字塔(圖)
日本一座自然山體,竟內藏史前金字塔,它會是誰建造的?是從哪裡得到高超的技術的呢?(《文昭思緒飛揚》提供)
【人民報消息】在2000年5月的一天,英國的古文化調查記者漢考克(Graham Hancock)帶著太太法伊亞(Santha Faiia)和兩個日本歷史學家,一起來到了日本北海道忍路。 石陣驚魂 他們想參觀本地著名的「忍路巨石陣」,據說它是4,000年前留下的遺跡。 巨石陣面積很大,要想照個全景照不容易,所以當地政府就修建了一個照相用的平臺。在一個1米高的石頭基座上,安放了一塊1.5米高的花崗岩柱子,遊客要想上去拍照,得手腳並用爬上基座,還得引體向上加撐起,才能夠站到平臺上。 漢考克萬里迢迢來此實地考察,當然不能望柱興嘆。他一馬當先,爬上了平臺上,接著漢太太也想爬上去瞧一瞧。不料,只聽到漢太太發出一聲驚呼,那塊巨大的花崗岩柱子轟然倒下,把漢太太壓到地上。大家急忙圍上來把石柱給挪開,只見岩柱子在水泥地上砸出一個大坑。奇怪的是,漢太太看上去似乎還好好的。 這時漢太太卻說出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當她跌落時,突然感到有一隻手,從她的身後越過,托住那個大石頭,另外有一隻手在背後托住她下跌的身體,所以她實際上並沒有摔得很重,那個倒下的石柱沒有真正壓到她。 漢考克以為是兩位日本朋友反應快,搶先幫助了妻子。他轉過身來,向兩位日本朋友道謝。不料,這兩位朋友卻說自己壓根就沒有搭上手,因為這一切發生太快、太突然了。 這雙救援之手是從哪裡來的呢?大夥面面相覷,這時陪同的日本朋友卻神情凝重起來。 一位日本朋友說,巨石陣有一種守護神靈叫卡米(かみ),是日本神道教供奉的神靈之一,有善的也有惡的,而守護巨石陣的卡米是善的,常常幫助人,因此認為是卡米救了漢太太。 漢考克雖然終生都在研究古文明,也相信史前文化,但他畢竟是現代科學教育出來的人,對這種神靈現身的靈異事件是半信半疑的。好在太太平安躲過了一劫,這件事讓他對日本的神道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日本金字塔 在朋友的推薦下,漢考克夫婦決定去參觀一個更為古老的宗教建築「黑俁山」(黑又山)。 黑俁山位於秋田縣的鹿角市,海拔僅280米,相對高度才80多米,形狀像極了金字塔,所以得到了綽號「日本金字塔」。 漢考克一行穿過入山路口的密林後,登頂到達一座鳥居,也就是神道教牌坊內的建築。 日本學界對黑俁山一直都很有爭議,地質學家過去認為它是一座火山,但是21世紀初,科學家用探地雷達掃描後,發現這個金字塔形山體的內部,在神社的下方有7層由石頭壘成的階梯式臺階,很明顯這是人類工程的遺跡。 日本東北大學的地質學家加藤隆教授認為,黑俁山曾經是一座自然山體,但是後來被人工加工,成了一座金字塔形的聖山。 專家們還一致認為,黑俁山是公元11世紀時的建築,雖然它的相對高度只有80米,但是它是泥土夯實的,結構遠比埃及金字塔要複雜,所以工程量未必比埃及金字塔要小。 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這座日本金字塔裡出土了「繩紋時代」(或繩紋文化)的陶器。所以,黑俁山這個土山,應該是繩紋時代的建築。 在20世紀初,繩紋時代一直是被看作是日本的原始部落時代,人們過著狩獵和採集的生活。但是後來發現,這些原始部落居然精通陶藝,能夠做出帶有繩子形狀的裝飾紋,這也就是「繩紋文化」這個名字的來歷,其時間跨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500年前,延續到公元1世紀前後。 黑俁山被定位到繩紋時代,大大扭轉了專家們對繩紋時代的認知。因為黑俁山的四座神社,分別坐落在山的四方,按照正東、正西、正南和正北的方位布置,而且考慮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陽的方位,也就是說繩紋時代的人們已經能夠準確的測定方位和季節了。 更重要的是黑俁山是聖山,是為了宗教目的而改造的,這種建築和南美洲的羽蛇神廟、古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建築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要建一座供奉神靈,與神溝通的宗教殿堂。 大多數學者認為神道教的歷史,不會超過2,000年,而黑俁山的新發現,一下就把神道教的起始時間,起碼推到了4,000年前,和古埃及宗教一樣古老了。 日本文明居然和古埃及文明一樣古老,這確實是一個很新奇的觀點,但是漢考克很贊成這個觀點,他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遠比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更文明、更先進,絕不是什麼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賴清德當選臺總統 專家:中共介選起反作用(圖) 2024/1/14 (35,492次)
戰狼碰上「中國最害怕的男人」 日本前大使揭與華春瑩脣槍舌劍 2024/1/12 (28,130次)
指稱日本地震爲"報應" 中國一電視主播被停職(多圖) 2024/1/4 (28,093次)
367人全員生還:日本飛機相撞事故中的黃金90秒 2024/1/3 (106,141次)
日本加強與中俄博弈 推進明年與中亞五國首腦峰會 2023/12/31 (30,798次)
日本名古屋觀眾:創世主已出現 正眷顧著人類(多圖) 2023/12/25 (64,005次)
忠義犬救主後力竭而亡 2023/12/23 (178,864次)
王局志安自認是中共間諜 2023/12/21 (52,167次)
日本餐廳貼反共標語意外走紅 生意火爆(多圖) 2023/12/20 (63,115次)
 
貴州突發大事件 苗民抗暴 活捉數百公安!空蕩蕩的雄安新區
貴州突發大事件 苗民抗暴 活捉數百公安!空蕩蕩的雄安新區
中國食品黑科技 自助餐廳造假牛羊肉隨便吃 全是科技與狠活| #人民報
中國食品黑科技 自助餐廳造假牛羊肉隨便吃 全是科技與狠活| #人民報
30多將領被清洗!軍中有哪五大勢力反習?
30多將領被清洗!軍中有哪五大勢力反習?
北京經濟有多慘  打工人人心惶惶 倒閉潮 失業潮滾滾而來 |
北京經濟有多慘 打工人人心惶惶 倒閉潮 失業潮滾滾而來 |
🔥中國電動汽車隱患不斷 要命的設計是故意的嗎? 🔥比亞迪車主現身說法
🔥中國電動汽車隱患不斷 要命的設計是故意的嗎? 🔥比亞迪車主現身說法
🔥 樓柱泡沫填充 🔥門板用紙做🔥北京女子回家發現
🔥 樓柱泡沫填充 🔥門板用紙做🔥北京女子回家發現
 
矢板明夫:臺灣人選擇民主自由拒絕「相信習近平」(圖) 2024/1/14 (53,978次)
賴清德再創不敗紀錄 發表勝選感言(圖) 2024/1/13 (47,685次)
民進黨賴蕭配得票超過523萬篤定贏得總統大選(圖) 2024/1/13 (48,075次)
臺灣總統大選賴蕭配率先超過300萬票暫居領先(圖) 2024/1/13 (46,538次)
臺灣大選開始 蔡英文及各黨總統候選人前往投票(組圖) 2024/1/13 (47,923次)
30多將軍落馬 下一個是誰?(視頻) 2024/1/11 (64,527次)
中共馬屁文化令人不齒 傳習摸過的甘蔗地遭縱火(多圖/視頻) 2024/1/11 (184,053次)
習近平鐵拳砸爛第四軍種和第五軍種 2024/1/11 (191,291次)
馬英九說要相信習近平 三黨候選人都不認同 2024/1/11 (47,061次)

導彈注水,踢球造假,「國腳」可以買賣 2024/1/11 (49,853次)
中共正在新疆祕密準備新的核試驗 2024/1/11 (179,904次)
馬英九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引起外界嘩然(圖) 2024/1/11 (59,449次)
慘!傳俄軍飛行員集體凍僵 上網求「木柴」 2024/1/10 (45,610次)
紅二代逼宮 輿論反習 中南海慌了(圖) 2024/1/10 (228,863次)
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比地獄還可怕(多圖/視頻) 2024/1/8 (143,156次)
「一生必看的演出」 觀眾感謝神韻展示神傳文化之美(多圖) 2024/1/8 (84,535次)
馬航370失蹤之謎 2024/1/8 (74,330次)
川普運用孫子兵法應對深層政府 2024/1/8 (42,631次)
獨研《周易》者:習近平2025年下臺 2024/1/7 (97,024次)
習著作和入黨誓言被丟入垃圾桶(多圖/視頻) 2024/1/7 (73,832次)
內部消息:新任中共國防部長是草包!(視頻) 2024/1/6 (66,161次)
東北疫情兇猛 長春市民:每天看到往火葬場拉人(視頻) 2024/1/6 (66,347次)
習近平開倒車 中國人權律師團送習兩個字(圖) 2024/1/6 (200,199次)
中國留美生細述遭遣返經歷 網民熱議(圖) 2024/1/6 (52,126次)
市委書記佩戴毛像章 中國年輕毛左喊文革口號 2024/1/6 (130,677次)
趁中共氣弱 伊朗開口猛咬(圖) 2024/1/6 (89,671次)
漫畫:習帶他倆開倒車 網友笑翻(圖/視頻) 2024/1/5 (134,556次)
和平無望!韓統一部旗下開城工業地區支援財團將解散(圖) 2024/1/4 (51,950次)
政治局會議 習爆問題頭疼 背景圖大兇(圖) 2024/1/4 (198,782次)
作家籲驅逐中共特務 盤點王志安洗地言論(視頻) 2024/1/4 (66,339次)
最新報告:臺灣選民擔憂被中國「強迫」統一(圖) 2024/1/4 (63,409次)
紅二代集體造反!計劃推翻習近平 拯救中國 2024/1/3 (191,483次)
臺灣球星不幸猝逝深圳 赴中發展有代價(圖) 2024/1/3 (123,781次)
不要批評習伯伯?專家:未來幾年臺塑會很辛苦(圖) 2024/1/3 (55,013次)
中國「結石寶寶」家屬為何索賠難?(視頻) 2024/1/2 (64,05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