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疫后经济反弹期待破灭 消费、生产经济指数双下滑短期无法解困
【人民报消息】中国经济走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和生产指数同步下滑,情况比市场预期差。中共官方解释这与石油价格下调有关,但评论表示,欧美限制高技术出口,使中国工业产品没有需求,导致一蹶不振。同时,数据反映中国经济疲弱,疫后经济反弹的"神迹"没有出现。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一(7月10日)发布6月的经济数据,反映消费能力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出现持平的状况,是近2年半以来的首次零增长,比市场预期为低,首半年的指数反映平均通胀率为0.7%。 按各种分类分析,6月的食品价格同比增长扩大,升至2.3%,以菜价的升幅最高,涨价高达1成,影响指数升0.20个百分点。 同日,公布的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跌5.4%,连续9个月下跌的势头,不仅下跌幅度比市场预期大,更是7年半以来最大的下跌幅度。而今年上半年的PPI也录得3.1%的跌幅。 评论:数据反映中国经济疲弱 疫后经济反弹"神迹"没有出现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从指数下跌的情况显示,疫情后中国还未有方法,协助消费和工业生产回升,推动经济走出不景气的困局。 李兆波:"经济好的时候一篮子经济数据会全部向好,例如货币强、CPI和PPI呈温和的正数增长等,但现在看到并没有神迹出现,疫情后开局初的数据表现是不错,但无以为继,其后的经济数据均往差的方向走,不仅是CPI和PPI,人民币也往下,是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会把经济增长拉低。" 李兆波表示,CPI零增长与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中产担心就业不稳,青年失业率高有关,影响民众不敢消费。 李兆波:"以香港为例,以往旅客每个月为零售销售额贡献100亿港元左右,现在已开关一段时间,如果以来港旅客来说,中国大陆旅客消费能力最高,但现在的零售数据只增加50亿元,代表大陆旅客的消费能力减弱,不像以前来香港会买包包和名表,这类消费已经减少很多,与疫情后公务员和私人企业减薪裁员,担心工作不保,不会轻易消费有关。" 评论:欧美限制高技术出口 使中国工业产品需求一蹶不振 中共国家统计局以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能源价格,使工业消费品价格跌幅扩大,解释PPI同比和环比均下跌的原因。但经济学者司令对此说法有所保留。 司令:"中国是一个煤炭和石油工业大宗商品的消耗大国,其实成本下降对于中国工业品来讲是个好处,但为什么说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在下滑呢?恰恰就说明它的产品是卖不出去了。欧美加码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中国那些优势的东西现在已被越南,还有其它不受到高技术出口限制市场,被大量的替代掉,PPI自然而然就下来了。还有,过去3年的动态清零,加剧中国工业生产的萧条。" 司令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三架马车拉动,今年首半年消费和生产的数据均表现比市场预期差,而且消费、工业生产和资本市场是环环相扣的关系,每一环节均在萎缩,会使中国更难复常。 司令:"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现在都出现了不光是不走的问题,现在更往后倒退了。这个情况对中国来讲,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绝不是什么好的信号,显示中国若出现暴雷,将会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和全国性的,而且将会是一个短期内难以治愈的,有点像一夜间回到解放前,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悲观预期,现在其实已铺天盖地。" 司令表示,暂时还未看到任何利好因素或救市政策,可以短期内为中国经济解困。 (来源:RFA )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中共日益带来安全之忧 德国发布对华战略 2023/7/14 (40,537次)
习近平对外企施压 美媒:让中国经济引擎熄火 2023/7/14 (18,056次)
中共在英国碰了一鼻子灰 建造超大型使馆计划受挫 2023/7/13 (36,527次)
太意外!北京竟遭这个小国死死拿捏(图) 2023/7/11 (33,647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人工智能让27%的工人面临失业(图) 2023/7/11 (27,909次)
高盛:2075年印度料可超越美国 成为仅次中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23/7/11 (26,787次)
前北京政协委员: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靠举债支撑 没有回报(图) 2023/7/6 (11,923次)
高盛下调中国国有银行股票评级 引发剧烈震荡 2023/7/6 (122,290次)
对经济失去信心 中国人涌入香港存美元(图) 2023/7/5 (48,943次)
这可能是一个信号:秦刚遇到的麻烦不小(图) 2023/7/13 (69,250次)
军方内部有分歧 习近平面临“党指挥枪”不顺手的局面(多图) 2023/7/12 (55,396次)
七常委中有“渣男” 习李为何“不近女色”(视频) 2023/7/12 (103,929次)
全军为何急盼习近平下台(图) 2023/7/11 (50,245次)
影响习命运的12条历史性政策(图/视频) 2023/7/11 (103,109次)
“趁你弱 要你命”习总又被俄爹狠狠捅了一刀(图) 2023/7/10 (32,348次)
大开眼界!韦伯望远镜完成了一大创举的原因就在于此(多图) 2023/7/10 (78,190次)
有因即有果!流浪猫竟成家庭保健医(图) 2023/7/9 (71,549次)
扯裤裆!余茂春发表中共八十年前的民主颂 2023/7/6 (50,758次)

习近平和隋炀帝七大相似之处 2023/7/4 (56,159次) 📝
习近平“两板虎”注定让新经济计划失败 2023/7/4 (30,460次)
苍天示警!香港七一“文明之光”暴毙 谁还装糊涂(多图) 2023/7/3 (147,591次)
小笑话:左起第三位是江泽民同志 2023/6/30 (87,984次)
美考虑祭新限制 使AI芯片出口中国难上加难 2023/6/29 (10,181次)
乌克兰小故事:“对不起,我偷了你的车” 2023/6/29 (356,564次)
小笑话:遍地“反贼” 习近平问老毛咋办 2023/6/27 (93,596次)
习近平今天怎么还没露面? 2023/6/26 (67,437次)
与亡亲故友梦中相见 那是真实的(图) 2023/6/26 (65,239次)
普里戈津唱的这是哪出戏? 2023/6/25 (57,006次)
中共听不懂谈判只认得拳头 2023/6/23 (21,586次)
世界第二富豪妻子的选择令人钦佩!(图) 2023/6/23 (23,518次)
中共若发动战争 那末日就铁定来临 2023/6/22 (81,675次)
网友热议布林肯访中 :别说暴风雨来前无征兆(图) 2023/6/21 (22,672次)
美国务卿布林肯48小时旋风式访华白搭 2023/6/20 (19,586次)
习近平忘却的故事 2023/6/19 (36,966次)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翻烙饼(图) 2023/6/18 (141,476次)
私人医生李志绥泄露毛的最大嗜好(图) 2023/6/17 (73,951次)
中共缺啥 新华网补啥(多图) 2023/6/17 (24,531次)
今年画风大不同 他们眼中的光彩成为了历史(多图) 2023/6/17 (22,028次)
“上海石库门里的红色印记”在胡言乱语 2023/6/16 (57,330次)
小笑话:想当年 江泽民为何让宋祖英离婚(图) 2023/6/16 (105,852次)
金无怠的绝望 露出中共的铁石心肠 (图) 2023/6/15 (80,835次)
赞!韩国这一动作勇气与智慧并举 威力胜过萨德导弹(多图) 2023/6/15 (92,186次)
李强开会学“习思想” 秦刚“开小差” 2023/6/13 (36,800次)
冷笑话:这是共产主义天堂(图) 2023/6/13 (51,708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