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007已過時?美中重新定義「間諜戰」(圖)
 
2023年12月26日發表
 
傳統的人力情報可能慢慢讓位於開源情報和人工智能之爭。
人力情報的代表是耳熟能詳的英國軍情六處特工007 -- 詹姆斯‧邦德。(網絡截圖)
【人民報消息】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開源情報已成為各國情報的主角,美中傳統的「間諜戰」,可能慢慢讓位於開源情報和人工智能之爭。 據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開源情報(OSINT)和人力情報相對,後者的代表是耳熟能詳的英國軍情六處特工007(詹姆斯‧邦德)。 為何開源情報如此重要? 開源情報的重要性不始於今日,早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英國工業情報中心通過分析德國海關進出口統計數字,推斷出德國正在祕密重整軍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開源情報的地位不斷上升,包括大眾和數字媒體、互聯網、社交媒體、政府公共數據、專業期刊、學術論文、會議記錄、智庫研究、商業數據和數據庫,甚至專利和技術報告,都成為開源情報的來源。 開源情報的一個好處是,有海量的信息可以挖掘,而且風險小、成本低;另外,開源情報也能夠與祕密情報相互印證和補充。 進入網絡時代,開源情報在情報中角色越來越重要:2021年秋天,當俄羅斯軍隊向烏克蘭邊境集結時,一家只有8名分析師的民間情報機構陶氏化學,只使用公開信息,準確預見到俄羅斯可能會在美國東部時間2月23日入侵烏克蘭。 調查網站Bellingcat使用電話和旅行數據,確定了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情報部門的三名特工身分,調查人員說他們試圖殺死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阿列克謝‧納瓦利內(Alexei Navalny)。 2017年11月,健身設備定位追蹤公司「斯特拉瓦(Strava)實驗室」發布一張全球熱力圖,記錄了該公司截至2017年9月共獲得的10億條運動軌跡數據,這些運動軌跡無形中將美方軍事人員在海外的軍事基地暴露無遺。 尤其是網絡時代海量的信息,單靠人力的處理和分析,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2013年推特每分鐘發送超過35萬條推文,每天發送5億條推文;2019年平均每天有約43億條消息在Facebook上發布,這樣龐大的數據只能依靠人工智能處理。 ChatGTP的出世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它能幫助解決信息的數量龐大、篩選困難等因素,實現精確抓取、綜合整理等能力,給開源情報分析帶來革命。 美國情報專家考爾德‧沃爾頓(Calder Walton)在其新書《間諜:東西方之間漫長的情報戰》(Spies: The Epic Intelligence War Between East and West)中提到,冷戰期間,美國大約80%的情報來自祕密收集,只有20%來自公開來源;但現在卻相反,變成了80%比20%。 儘管如此,沃爾頓認為,情報界傳統的、祕密的人力情報能做的事情仍然存在,在一個狹窄但非常深入的邊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007我們稱之為人力情報,現在還在進行。 「目前人力情報的確降低了,依照美國國安局的資料顯示,目前主要的情報來源都是開源情報,公開資料占了70%;雖然人力情報相對縮減了,可是往往扮演關鍵的角色。」 他說,人力情報縮減的原因在於,各國加大了海關出入境的控管,包括利用瞳孔或指紋,或中共利用影像辨識的方式,人力情報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像以前007那樣滲透,反而是從內部發展內建手段,成為主要人力情報來源。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所副研究員曾怡碩對大紀元表示,「美國情報單位不會僅此滿足於網絡收集開源情報,它還會透過人員情報。如果過去有一個破網的話,也會去進行修補的。」 中共對開源情報的投入 中共建政以來,一直高度重視開源情報,尤其是科技、軍事方面,將其作為獲取外國科學發展信息的主要來源。 當局把科技創新比喻成打仗、情報工作則是所謂「耳目、尖兵和參謀」,1958年,中共確定了科技情報的範圍和目標,1959成立了科技情報局,最初主要任務是支持核武器等戰略武器的開發;從1980年起,重點是解決科研和生產中的難點;到1985年,中國共有412個大型科技情報機構;1992年,為了掩人耳目,中共把部分研究領域把「情報」改為「信息」。 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2021年的一份報告,不同於美國科技情報的優先級較低,中共及其最高領導人本人對科技情報極為重視,並依賴科技情報做出決策。 報告說,在美國,「開源情報」是機密報告的輔助工具,而在中國,「開源情報」則是首選;約有10萬名科技情報工作者,包括公開資料收集員、分析員和特工,組成了科技情報機構的隊伍,主要是針對美國。 曾怡碩表示,資訊有公開資訊、有機密資訊,還有非機密但受限的資訊。到了網絡年代,中共收集情報的做法,就是點點滴滴、所有的它都會去收。不管是它用人員情報,或是用網絡,甚至駭進去別人的系統去竊密,這些手段都會有。 今年9月份,美媒爆出深圳振華數據公司,建立了一個「海外關鍵信息數據庫」,囊括了240萬外國政治、軍事和商業領袖的信息,包括從推特、臉書、領英、Instagram甚至TikTok帳戶搜集的人物的開源信息。然後向中共軍事、政府和商業部門的客戶進行兜售。 除了科技開源情報外,軍事開源情報也是一個重點。2023年網絡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共軍方和其承包商正在使用自動網絡爬蟲、算法、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其它工具,從外國政府、軍隊、社交媒體平台、新聞媒體組織、公司、研究機構和個人那裡獲取情報,用於軍事目的。 報告說,中共軍方感興趣的具體課題包括:美軍的分布式地面情報裝備;美國和德國的主戰坦克;美國、印度和台灣使用的裝甲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台灣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概念和裝備;外國軍事網絡和電磁領域技術;外國無人駕駛航空器和地面車輛;外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的戰略、裝備和技術;以及外國對高超音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其它戰略技術的研究。 由於西方開放的信息環境,使得中共軍方可以輕鬆獲取大量公開來源的數據,而其時刻警惕外國收集自身的開源情報,西方則必須與中共封閉的信息環境抗衡,因此中共在使用開源情報方面具有優勢。 報告還說,在過去十年中,私營公司已成為中共軍事開源情報生態系統中日益重要的參與者。 中國民營國防承包商DataExa(廈門淵亭信息科技公司)的開源情報平台,整合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其它元素,為中共軍方提供外國軍事情報和外國科技情報。 北京諾方知遠公司(Knowfar)是另外一家私營國防承包商,提供軍事開源情報專有數據庫,其中包括原始數據、翻譯和成品情報。 美中重新定義「間諜戰」 分析人士表示,現在正處於重新定義情報戰的分水嶺時刻,美中之間的情報戰將圍繞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而展開競賽,誰掌握了人工智能,誰就能夠掌握所收集的數據。 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中共間諜活動:情報入門》(Chinese Communist Espionage: An Intelligence Primer)一書的作者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撰文建議說,要想真正掌握中國,美國需要更新情報的方式和工具,更加重視開源情報,採用最先進的新數字AI工具來利用和研究大量的數據。 「因為中國太龐大,為了控制龐大的人口,設立有31個省級政府、299個地級市和1300多個縣,中國共產黨還在中國各大高校、公司和實驗室設立了分支機構。這種龐大的結構意味著,無論決策如何集中,大部分政策目標和指導都必須公開傳達,有條件的分析人士可以自由觀察。」 彭博社今年9月份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官員透露,CIA正在推出類似於ChatGPT的AI工具,將在所有18個情報機構中使用,包括CIA、國家安全局、FBI等,讓分析師更好地獲取開源情報,「從互聯網到大數據,我們必須在大海撈針」。 中共正尋求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的全球領導者,目的是與美國一爭高下,這是美國政府與中共廣泛競爭的一部分。 蘇紫雲表示,美國等民主國家政府資訊比較公開,中共早前利用民主的透明度收集情報,包括刻意滲透進一些關鍵的政府機構、或廠商的數據庫,去撈取電子情報。 「但這五年來各國都發現這種威脅性,從川普總統開始就截斷了華為基地台的出口,還有現在的芯片控管。在芯片被控管的情況下,中共生產的包括路由器或網絡設備等各種資訊基礎設施,全球占有率逐步降低。這會讓中共從其它國家的網絡或服務器上撈取的數位情報慢慢萎縮,未來就不會像以前那麼順遂了。」 「早前民主社會的漏洞現在慢慢地填補起來,所以現在來說,民主國家對於數位的情報的防衛,已經慢慢地後來居上,反而占上風了,可以說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曾怡碩表示,中共有比較多的限制,而民主陣營的資訊是公開透明流通的,如果只對機密資料才不公開,非機密都公開,那通通都被集權國家收走了。所以乍看之下,它比較占優勢。 「但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也開始去做一些資訊安全、網絡安全的管制,過去只有對機密情報管制,現在對非機密但應限制不要流通出去的。」 他說,「尤其是生成式AI誕生之後,處理開源情報的一個手法,必須有一些管理的手法加入。不同的陣營都開始從源頭確保整個資料供應鏈的安全,流經的管道、使用的人、分析的人的安全許可、使用權限,慢慢就會有一些管理。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面對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競爭,中共還有一個弱點就是缺乏先進芯片的自產能力。曾怡碩表示,中共現在最大的擔心,在於它沒有先進的高階芯片,當然它可以用很多低階芯片來集成,但畢竟比不上未來的AI芯片。 「它的算力會遇到相當大的瓶頸,如果資料量還沒有那麼大、演算沒有那麼複雜的話,還不會太明顯,但是未來就會有所影響。」 蘇紫雲指出,民主國家會採用越來越先進的芯片,在算力、體積、能耗、散熱上面都會占有優勢,特別是算力的部分,是電子數位情報的核心。 「西方民主國家不斷前進,然後中共停留在原地的話,就會把這個差距拉開了,在數位民主對抗數位威權中,目前數位民主會重新取得優勢。」 中共限制信息流動 搬石頭砸自己腳 在美中激烈對抗的情況下,中共當局不僅修訂《反間諜法》等法律,而且關閉了知網、盡職調查公司等民間機構,一些開源的報刊中國外也不能訪問,但專家表示,中共想要完全斷絕開源資料不太可能,中共專制越來越不得人心,情報外泄不可避免。 蘇紫雲認為,中共防止外界獲取開源情報,採取了多種方式,包括網絡長城阻絕外部的訪問;情報法要求中國境內所有的個人、公司、組織,都要配合情報機關工作;內部的網絡刻意使用與西方不同規格的技術,比如使用Linux系統等。 「它想從法律面、還有政治面以及軟件跟硬件上面慢慢地跟西方脫鉤。」蘇紫雲說。 「它會用投射心理,任何國外的情報它都去收集,也會設想其它國家對它也是如此,所以開始限制開源情報。」曾怡碩對大紀元表示,「這種做法等於說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因為現在對當局而言,最需要的是外來投資及外資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可是現在這些資訊管道都被嚴重限制,你要它純粹去相信中共官方的數據,應該連大陸內部的人都做不到。在這個狀況之下,外資就會裹足不前,甚至原來的投資也會撤離,這等於說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現在它用《反間諜法》,用一些逮捕或搜查手段威嚇跟脅迫,產生寒蟬效應去阻斷公開情報的來源,之後只能夠慢慢局限在(中共)官方公布的資料和數據,這部分就可以由(中共)官方來做修飾或灌水,就變成資料餵毒或誤導,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中共黨魁過度政治化,也會讓情報工作失真。曾怡碩表示,情報單位不同於其它單位,它是相對中立性的情報分析,有一套自己的數據庫,有自己的生成式AI。但如果以政治挂帥的話,它自己生成出來的一些資料,即使收集了國外大量資料,自己過濾掉了,那出來的結果,也不一定會達到效果。 蘇紫雲表示,數位科技也會延伸到經濟競爭,在習近平領導下,包括滴滴打車、螞蟻金服等這些中國本來蓬勃發展的數位服務業,也都被共產黨化,失去了活性。 「最主要是來自於中共自己的不安全感,這些數位服務業動輒三億、四億人,竟然發展的比共產黨員規模更大。這讓中國共產黨把它當成潛在的政治敵人,所以就去把它接收然後摧毀,當然就摧毀了中國經濟的長久發展勢頭。」 儘管中共不斷加碼信息控制,但現實情況是,當局越是封鎖信息,人們對信息的渴求反而越強烈,社交媒體上傳播出來真實信息也越多。 蘇紫雲表示,「還會有不同的渠道流出來,因為它現在逼出了內部很多不滿的人士,就是習近平自己養了黑天鵝,最後會變成群聚現象,摧毀共產黨。」△
 
分享:
 
人氣:22,67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神經已錯亂  上海搞大型聖誕集會 河北封路管制禁過節!甘肅村民:
神經已錯亂 上海搞大型聖誕集會 河北封路管制禁過節!甘肅村民:
震驚!甘肅重大地震慘劇竟是人禍?!韓紅動了紅會奶酪?被逼撤離災區
震驚!甘肅重大地震慘劇竟是人禍?!韓紅動了紅會奶酪?被逼撤離災區
甘肅震後現狀 !又一個產業倒下  騰訊市值蒸發460億!
甘肅震後現狀 !又一個產業倒下 騰訊市值蒸發460億!
中共繞開管制竊取美國技術!半導體公司燦芯獲美資金與技術支持?
中共繞開管制竊取美國技術!半導體公司燦芯獲美資金與技術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