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去上海 难扭长三角经济颓势
周晓辉
【人民报消息】据上海网友刚刚披露,他们接到小区通知,11月27日下午14时至29日18:00,沿街窗户必须关闭,到时还会有人来检查。通知最后还加了句「不要问为什么」。
如此阵势,应该是北京的某个大人物来了,而且以这种「封窗户」的架势的惯例看,大概率是中共党魁到了上海,其他常委不会有如此高的安保级别。果不其然,很快又有网友爆料称,「习和常委都到了,今天早上延安高架突然封了。然后下午新闻也是常委开会讨论长三角发展,结合小区的新闻应该是这群都来了。」
根据中共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7日召开了会议,审议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报导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习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会议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守住管住生态红线」,「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等等。
从官方报导的内容看,习中央在访美宣称继续对外开放后,在中国经济全面下滑的情况下,意图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科技发展。按照官方所言,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的黄金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则是这一黄金地带的「龙头」,其经济快速发展靠的是外资、外企。中共党魁亲自前往上海,大概率正是为推动自己设定的战略督战。
无疑,这也是党魁在李克强不清不楚死亡并被迅速火化后,首次来到上海。党魁缺席11月初召开的上海进博会,或许是为了避免引发联想。那么,在李克强死后一个月,这样的联想就不存在了吗?
实际上,对于长三角经济出现的问题,李克强在去年就已经预警。就在去年5月,李克强在召开的10万大小官员参加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通过数据明确提到了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经济指标明显下滑,经济发展惨澹。李还坦言「经济影响已经开始冲击我们的财政收入」,「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下降5.9%,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更快,达到6.6%,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对中央收入净贡献的,最大的降幅达到32%,小的也超过了全国的平均降幅。」
中国黄金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地区财政收入下降的原因,李克强虽然没有明说,但与会者都心知肚明,那就是正是党魁推行的严苛的动态清零政策,大举封城,导致经济停顿,亦影响周边江苏、浙江等省份的经济运行。
李克强还将中国经济目前遭遇的冲击与2020年时相比较,且认为前者比后者问题「还大」,说明中国的经济大盘确实正处于危险之中。如何从危险中摆脱出来?李总结了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
这十大问题包括:解决「超预期因素冲击」问题;解决「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问题;解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解决「稳经济大盘」问题;解决「确保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的清晰了解和应享尽享」问题;解决「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问题;解决「防止单打一、一刀切」问题;解决「对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类主场一视同仁」问题;解决「扎实保障民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解决「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问题。
李克强的言辞中透露出的其对「动态清零」政策的不满,认为这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显然让党魁很难堪。很快,李的讲话全文被删除。李离任前做的微小努力,并不曾掀起一丝浪花。
不过,让很多人失望的是,在去年年底中共骤然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后,今年中国经济依然不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也同样如此。不妨先看一些与上海和长三角有关的数据。
1、外资快速流出。11月3日,中共国家外汇管理局于公布了第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显示外国直接投资负债减少了118亿美元,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量首次超过流入量,这意味著外国公司正从中国撤资。最近花旗银行和全球民调巨头盖洛普撤离中国大陆是最新的例子。
2、外企缺乏信心。不久前,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受访的325家会员企业中,只有52%对未来5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持乐观展望,创1999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准。目前商业情绪持续恶化,在中外企正重新评估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欧盟商会2月14日发布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议书》中的调查显示,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的信心不再,仅有12%的欧商愿意在上海设亚太总部,而且有500家中企因去年上海封城和动态清零政策所带来的营运干扰,已转往其它国家设立总部。
3、税收减少。据中共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创造的全部税收收入,也就是包含国税和地税在内的全口径税收收入为14,972亿,同比去年同期的14,559亿,增幅仅仅只有2.84%,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增幅。今年以来上海经济的衰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4、写字楼空置率高。由高力国际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市场报告里披露,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已经上升到了19.0%,并预计全年的空置率将会上升到21.6%,较年初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预计全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将会下降4.4个百分点。
5、房地产市场低迷。今年以来,上海部分学区房房价近来大幅下跌,有的成交价格下跌了三百万元(人民币),有房产中介表示有的学区房房价已经跌至2017年。该消息登上了百度11月16日热搜。「上海目前是中国现房市场最为低迷的地区。」易居中国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全国范围内,二级市场的供需状况也有所恶化。」
6、招聘人数和福利下降。彭博社根据智联招聘汇整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第二季度的招聘薪资同比下降了9%和6%。这至少是201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对许多白领员工来说,公司还削减了包括差旅、膳食津贴在内的各种福利,加剧了这一打击。
7、企业停止招工,订单减少。网上有消息指,在「长三角」地区,九成以上的出口加工企业在今年的元宵节后,已经停止招工,即使企业有空缺,十个职位会有上百人来应征。而在江苏、长沙等地,多家企业甚至不再招聘日结工资的临时工。有企业家透露,国内出口商接到的订单同比下降90%左右。
8、消费不振,商场关门。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批发及零售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0%。但是,为了补足税收缺口以及补缴增值税,上海的商家被迫多交了9.1%的税。熬过来疫情却熬不过这样的「盘剥」,大型商场相继关门。1月底,位于南京路的上海置地广场关门;8月份底,徐汇区的太平洋百货也彻底停业。
此外,还有上海等地富人、中产加速移民,留在国内的选择躺平,等等。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低迷,正是中国经济萧条的缩影。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大原因就是中共政策多变,甚至祭出《反间谍法》扩大侦办对象,任意扣押外企高管,致使消费者和国内外投资者、企业家更加缺乏信心。至于李克强曾说的解决「对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类主场一视同仁」问题以及解决「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问题,也是迄今都不曾落实过。
上述问题,党魁和常委们书面讨论一下,现场考察督办一下,就可以让大家增加信心,扭转上海、长三角经济发展趋势了吗?显然不会。让投资者、消费者重拾信心,不是口头耍耍就可以的了,最重要的是有切实的行动,比如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限制政府对企业的管控,发放补助金到民众手中,解决金融烂帐、解决烂尾楼问题,还百姓公道……而这样的举措,在业已从里到外烂透的一党专政体制中,可能实现吗?△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29/7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