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礼仪 远离耻辱(图)
刘一淳
2021年8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上天用道义规范人的行为,人敬天重德就能趋利避害。人的仪容、形貌符合了道德礼仪,是内心敬奉天地与尊敬先人祖宗、君主、师长的表现,同时在个人行为上也会控制欲望、不放纵魔性,不容易失德。
男人恭敬 女人姣好
《尚书.洪范》中说:有五件事很重要,第一件就是「貌」。仪容,就是要求男人恭敬、女人姣好,老幼尊卑有序,行动合乎规矩,拱手如抱鼓。
在服饰上,中国古代天子穿山和龙图案的服装,诸侯穿火形图案的服装,大夫穿斧形花纹的服装,士人穿「己」字形花纹的服装。道德越高尚,内心越中规中矩。
孔子说:「为人恭敬符合礼仪,就会远离耻辱。」
形貌、衣冠不正,是人从内心失去了礼节所表达的道德规范,因此带来不祥。
中国古代社会视人们穿奇装异服,男着女装、女着男装,或佩戴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饰、饰品,画奇特的妆容,这些都被称为「服妖」。
《汉书》中记载:「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愁眉啼妆 服妖惹祸
桓帝元嘉年间,京城妇女流行画细而弯曲的愁眉;在双目之下擦拭薄粉似有泪痕的啼妆;将发髻梳成堕马髻,就是将发髻梳在头的侧边;行走时扭动着腰部,彷佛双脚不在下肢的折腰步态;笑起来彷佛牙疼,不露出开心的笑貌。
这种装扮,最初是大将军梁冀的妻子所作,在京城风行,中原地区争相效仿。这近似于服妖。梁冀家两代连任大将军,与皇室联姻,权倾一时。然而到延熹二年,梁氏却全族被处死。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末,京中妇女梳发时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人称「抛家髻」;当时还崇尚以琉璃作钗。「抛家」、「琉璃」,谐音「颠沛流离」,是帝王播迁、社稷不稳的征兆。于是「抛家髻」、「琉璃钗」被视为服妖。
男着女装 威仪扫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更始帝北上建都洛阳。京城的官员和绅士都来迎接更始帝,见更始帝的众将都头戴百姓的头巾,身穿绣花的短袖女人服装。
人群中见到这种景象,有的人窃窃私语,有的抿嘴偷笑,有的吓得跑开了。那些朝廷的元老们叹息道:这是服妖的不祥之兆,不久将会有灾祸降到更始帝的头上!
后来,更始帝战败弃城逃亡,被赤眉斩杀。△
(有删改)
(转自明慧网 原文标题”形貌仪容只是为了美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