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北宋张锐一药治二病 起死回生疗疾如神(图)
 
颜丹
 
2021年2月8日发表
 
张锐不仅能一药治二病,还能辨人生死,将已入棺之人救活。

【人民报消息】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皇帝下诏,是凡有功、服务十年以上的医官,可获团练使的头衔。当时的医官张锐(字子刚)就获封甘肃成州的团练使。 政和年间,张锐居住在郑州,以医术精妙而闻名。一日,鲁国公秘密邀请张锐来给自家的孙媳妇治病。他的孙媳妇有孕在身,如今到了临产之时却病倒了。为她诊治的国医们都说这是阳症伤寒,但是不敢用性寒的药,因为害怕产妇会有滑胎之险。 张锐看后却说:「婴儿已经足月,即将出生,什么样的凉药会伤胎呢?于是他正常用药,并且让产妇加倍服用。仅半日,孩子就生下来了,产妇的病也好了。 可到了第二天,产妇却大泻不止,且患喉痹不能进食。国医们都指责张锐误诊,说大泻与喉痹犹如冰炭,两不相容;产妇又刚刚生下孩子,此时就算扁鹊再生,也难治好她了。张锐却说:「不必忧虑,我今日就让她痊愈。」他拿来数十颗药丸让产妇吞下,喉痹马上就好了,接着大泻也止住了。 到了孩子满月时,鲁国公设宴,张锐也被邀请入席。席间,鲁国公一边说着祝颂之词,一边为张锐斟酒。鲁国公对张锐说:「您的医术高深莫测,我实在无法知其究竟。但我很想知道,您只用了一副药,怎么就能治那两种水火不容的病呢?」 张锐回答:「此方在医书上并无记载,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来用药。我之前用的是附子理中丸,外面裹上了紫雪。喉闭不通,只能用大寒的药,紫雪下到咽喉处,就消释溶解发挥作用了。而附子则是到了腹中才见效的,于是这一副药就治好了两种病。」 张锐不仅能一药治二病,还能辨人生死,将已入棺之人救活。 刑部尚书慕容彦逢当时是起居舍人,一日他母亲患病,他便亲自到郑州去请张锐来诊治。等两人赶到时,却听到慕容彦逢母亲的死讯。 当时正值六月盛夏,老夫人即将入殓。张锐提出要去看看死者,但慕容彦逢心有不忍,于是将他拦住。他以为张锐这么做是为了索取诊费,于是就说:「你来回的盘缠,我一定悉数奉上,不用劳烦你了。」 张锐说:「得了伤寒的人,有死了一天一夜又活过来的,我既然来了,何不让我看看?」慕容彦逢见难推辞,就把张锐带到里屋。 张锐揭开母夫人的面帛,仔细观察,又叫来仵作询问:「你见过有人在夏天死了还面色红润的吗?」 仵作回答:「没有。」 张锐又问:「口张开了吗?」 仵作回答:「没有。」 张锐说:「既如此,这个病人就只是因为汗出不来而导致晕厥了,并没有死,不用急着入殓。」他很快配好药,让人添入两升水煮成一升后,给病人慢慢灌下。他还告诫其家里人,要好好守在病人身边,到午夜时分,如果她开始大泻,就是活过来了。 这晚,张锐留宿在慕容彦逢家的外院住所。到了午夜,看护之人好像听到了呼呼声,只见病人拉了一床,排出的污秽物有斗余。得知老夫人活过来了,慕容彦逢一家都很欢喜,于是赶紧去请张锐,可他却回答:「我今天身体乏得很,不能起床,也不必起了,因为明日才能进药。」 不想第二天天刚亮,张锐就驾着马车赶回郑州去了。等慕容彦逢再来找他时,发现人已经走了,只看到他留下一贴「平胃散」。老夫人服下此药,几天后就痊愈了。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张锐流落到蜀地,一个名叫王秬的人问他:「医术在古代有『十全』(医治十个患者,治愈十个者为十全,可见十全表示非常完美、上上等的意思)之说,您是否已经达到了?」 张锐回答:「没有,只达到了七八成而已。以前我的长子病了,我诊脉察色后发现是热极之症,于是命人煮了承气汤,想让他服用。当时准备给他喝,又很犹豫。最后下定决心让他喝时,却感觉有人在拉拽我的胳膊。这时,我放下药碗,想再等等看。只见我儿突然冷得发抖,给他盖上四五床棉被之后才好一些。后来,他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就好了。要是喝了我那碗承气汤,他肯定活不了了。你看,我的医术哪有多么高明?世间有不少庸医学了方书之后,也未知万一,却自以为学的就是全部了。唉,真是可怕!」 (参考数据:《夷坚志.乙志》)△ (有删减)

 
分享:
 
人气:23,18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