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躺平主義的延續 媒體人患厭班症出家(圖)
 
2021年11月4日發表
 
年輕人的躺平運動是對現實過於失望而出現「無慾無求」的狀態。

【人民報消息】「躺平」運動在中國已經延燒數月,近日有關「厭班症」的話題引發關注。 躺平是2021年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網絡詞語,指90後和00後年輕人,在經濟下滑、勞資關係失諧、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及社會問題激化的背景下,因對現實過於失望而出現的一種「無慾無求」的狀態,如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降低慾望,維持低層次消費生存。 繼躺平運動在中國延燒數月後,據騰訊網一篇《媒體人辭職去寺院!這一屆年輕人,正在逃離上班?》的報導指出,一些中國年輕人患上了「厭班症」。 據報導,北京某報社編輯楊林鑫,因厭倦日夜顛倒的報社生活,看透了工作四年,工資沒怎麼漲,體重卻飆升30斤的無奈。於是在與女友分道揚鑣後,拒絕互聯網大廠的邀約,決定去寺廟當工作人員。剛剛26歲的他過上了誦經、吃齋的日子。 另一位自稱是懶散的年輕人潘登,則專挑各地「鬼城」旅遊,低房租成了他標記城市的光標卡尺。他住過月租700元的廣東陽江海陵島,待過月租500元的山東海陽海景房,及峨眉山腳下月租800元的新房。 而28歲的小夥子樂曉雲,從重慶辭職後便去了新疆散心,一去就是2個半月。他在新疆新源縣買了一匹大白馬,準備騎4,000公里回家鄉。 報導稱,與中年辭職的百感交集相比,年輕人辭職則「透着脫離苦海的開心」。「厭班症」從某種程度上,卻代表當代年輕人的心態。 大陸法律人士許先生早前接受海外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人還是比較有奮鬥精神的,但是你付出努力,卻沒有相應回報的時候,必然會有一種對抗情緒,無論這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網友「森林深處200608」直言,不管怎麼辛辛苦苦都富不起來,只是別人使喚的工具,工具壞了直接被丟掉,這樣想想確實沒啥必要那麼累。△

 
分享:
 
人氣:47,16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