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他們見利思義 不貪額外之財(圖)
 
劉曉
 
2020年8月4日發表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

【人民報消息】關於「義」和「利」的關係,孔子認爲「君子義以爲上」、「見利思義」和「義然後取」。孔子的義利觀對西漢以後的朝代產生不小的影響,史籍中也記載了不少「見利思義」的故事。 甄彬還金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個叫甄彬的人,他的父親甄法崇曾在齊時做縣令,爲政清正嚴明。在良好教育下長大的甄彬有着高尚的質量和出色的才能。 一次,甄彬用一束苧麻到荊州長沙西庫作抵押,換了一些錢用。後來有了錢,他就去贖回苧麻。待回家後,他發現苧麻中有用手巾包着的五兩金子。他覺得這不是他份內應得的錢,馬上將金子還回西庫。 管庫之人非常吃驚地說:「近來有人用金子抵押換錢。因爲匆忙,所以記不清放到什麼地方了。您見到後能即刻送還,恐怕是從古到今都沒有的事情啊。」 爲了表示感謝,管庫之人決定以一半金子作爲酬謝,甄彬堅辭不收,雙方來回推辭了十多次。管庫之人忍不住感嘆道:「在五月這樣熱的天氣仍然穿着皮襖背柴草的人,竟然是拾金不昧的君子!」 梁武帝未做皇帝前就聽說過此事,因此非常欣賞甄彬的人品,即位後便任用他,派他去郫縣(今四川成都西郊郫縣)做縣令。上任前,甄彬去向梁武帝辭行,同時去辭行的還有其他四位官員。梁武帝告誡那四位官員一定要保持廉潔爲官,唯獨對甄彬說:「卿昔日有還金的美名,所以對你就不用囑咐這些話了。」 李勉埋銀 唐朝天寶年間,有一個書生遊歷到宋州(今河南商丘),住在一家旅店裏。與書生同住在這家旅店的有一個叫李勉的少年,生活十分困頓。不過,兩人因爲聊得來,成爲了朋友。 書生住了沒多長時間突然發病,醫藥沒法救治。臨死前,書生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本來打算到北都(今太原)謀求一官半職,沒成想竟然在這裏得了病,而且快要死了,這是我的命啊。」他從行囊中拿出上百兩銀子給李勉,請他幫助自己辦理後事,剩下的銀子轉交給其家人。李勉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書生死後,李勉不僅爲他處理後事,還把剩下的銀子放在書生的墓中,自己則沒有拿一分錢。 數年後,李勉任開封縣縣尉。這時書生的弟弟拿着洪州官府開的證明,不停地打聽書生的行跡。一路尋來,到了宋州,才知道是李勉爲書生辦理了喪事。因此去開封找李勉,並詢問銀子的下落。李勉請了假,將他們帶到墓地,取出銀子給了他們。 李勉的俠義之心和忠於人事,讓時人讚歎不已。 明山賓賣牛 明山賓,南朝梁人,父親僧紹,隱居不仕,宋末曾被徵召任國子監博士,不就。明山賓七歲就能言名理,十三歲博通經傳。其後進入仕途,曾任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徵遠將軍、北兗州刺史等職。 明山賓生性淳厚老實,小時候家裏因爲貧困,不得已賣掉拉車的牛。明山賓收了賣牛的錢後,對買主說:「這頭牛曾經得過漏蹄症,已經治好很長時間了,但恐怕以後還會復發,所以一定要告訴你。」買主聽後,提出要退回一部份錢,明山賓同意了。 隱士阮孝緒聽聞這件事後,感嘆道:「這話足以讓人返璞歸真,停止刻薄吝嗇的行爲。」 (參考數據:《談藪》、《南史.甄法崇傳》、《尚書談錄》、《梁書.明山賓轉》)△

 
分享:
 
人氣:37,20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