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美國爲何要封殺TikTok?(圖)
 
袁斌
 
2020年8月13日發表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和華爲被指與中共政府關係密切。

【人民報消息】TikTok在美國的好日子眼看就要到頭了。 繼川普總統7月31日在空軍一號上告訴記者,他最早將於8月1日發佈命令,禁止社交媒體平臺TikTok(抖音海外版)在美國使用之後,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8月2日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確認,川普將在未來幾天對一些中國軟件公司採取行動。「川普總統已經說過『夠了』(enough),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 看這個架勢,抖音很可能成爲被美國封殺的第二「華爲」。 TikTok原本脫胎於抖音,兩款軟件都以用戶製作的病毒式短視頻而聞名。打發無聊的時光、尋找快樂、視頻購物是他們的最大賣點。 TikTok進入美國市場的時間並不長,2018年才正式亮相,但很快便成了十幾歲到二十多歲的美國年輕人的最愛。調查數據顯示,Tiktok的美國年輕用戶不僅增速驚人,過去半年日活用戶增長高達50%,更讓人驚訝的數字是用戶瀏覽時長,18歲以上用戶每月累計瀏覽時長高達858分鐘,意味着單個用戶每月看13小時以上。 不僅是美國的孩童和青少年,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在擁抱TikTok。在《華盛頓郵報》的TikTok賬號上,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穿着西裝,戴着墨鏡,手中晃動着領帶,跳着一種類似「鳥叔」《江南Style》的馬步舞。 有報導說,美國的很多公司和初創公司曾多次嘗試與TikTok競爭,但沒有一家能達到它的受歡迎程度,而且TikTok至今仍在持續擴張。今年一季度,TikTok的下載量比緊隨其後的全球第二大最受歡迎應用WhatsApp(下載量接近2.5億次)高出26%。同期,Facebook下載量爲1.861億次,Instagram下載量1.518億次。 那麼,一款如此深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的社交軟件,美國政府爲何要封殺呢?美國政府這麼幹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故意與中國爲難? 其實不然! 沒錯,TikTok是一款深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的社交軟件,但它絕不僅僅只是一款社交軟件,它還是中共收集美國用戶隱私數據、對美國進行滲透的工具。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美國官員多次表示,TikTok在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控制下,會將用戶信息傳給中共政府,從而對美國構成國家風險。「字節跳動」的總部位於北京。 納瓦羅上週六接受福克斯節目「Justice with Judge Jeanine」採訪時說,「每次你註冊TikTok,你所有信息都有潛在可能直接被送回到中國共產黨、中國(中共)軍方和中國(中共)政府的手中。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社交媒體應用來竊取你的個人信息,你的商業信息。他們利用這些社交媒體應用來追蹤你,監控你,監視你的行動。」 「我希望美國人民能夠認識到:這些在美國做生意的中國軟件公司,無論是TikTok還是微信,還有無數的公司,正如納瓦羅(白宮貿易顧問)所說,都在直接向中國共產黨、他們的國家安全機構提供數據。」蓬佩奧說。 他繼續解釋道,傳到中國的數據可能是美國用戶的臉部識別信息,可能是他們的住所、電話號碼、朋友、與誰聯繫的信息。「這些都是川普總統已經明確表示我們要處理的問題。這些都是真正的國家安全問題。」他說。 「它們對美國人民來說構成真正的隱私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只是說『好吧,只要我們玩得開心,或者只要一家公司能從中賺錢,我們將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蓬佩奧說。 另外,TikTok上存在的言論審查也是一個令美國不安的問題。 在中國,和所有的社交媒體一樣,抖音的內容會受到嚴格的審查。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抖音也將這種言論審查延伸到了海外包括美國。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報導說,抖音刪除有關天安門、西藏、臺灣獨立和法輪功的視頻,也幾乎沒有出現有關香港抗爭內容;一位曾在抖音從事內容審查工作的前僱員告訴美國《紐約時報》,抖音使用常見的「影子審查」,這種做法讓用戶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上傳的視頻,其他人卻看不到。 一言以蔽之,TikTok已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美國政治焉能熟視無睹,不聞不問? 那麼TikTok爲何要將用戶信息傳給中共政府?爲何要對用戶的言論進行審查?事情明擺着,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是家中國公司,總部設在北京。而在中國,不管是國營公司還是私營公司,哪家企業不得乖乖地聽命於中共的指揮棒?中共爲了謀求世界霸權,近年來在全球四處伸手,到處滲透,類似華爲、微信和抖音這樣在海外有着很大影響力的企業,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中共在別國收集情報、進行滲透的工具,而不僅僅是純粹的經濟體了。 因此,封殺TikTok其實也就是對中共的還擊,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和民衆安全的維護,也是對世界安全的維護。封得好,應該封!△

 
分享:
 
人氣:332,67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