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一項新規則,收緊了對中國記者的簽證。美方表示,這是對瘟疫大流行美國記者在中國待遇的回應。

【人民報消息】 追責中共 川普出重拳禁退休金投資中(共)國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美東時間5月13日晚上8點,全球確診感染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人數超過426萬,死亡人數超過29萬(注:因中共和伊朗隱瞞疫情數據,真實數據比統計的要高)。 由於疫情回落,很多國家已宣佈其逐步開放計劃。目前美國各州都在調整或解除居家令,逐步重新開放經濟。世界其它國家也在逐步開始放鬆封鎖,恢復經濟。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受疫情嚴重打擊的國家也在謹慎的開始放鬆限制,逐步恢復。 川普政府已指示美國聯邦僱員退休基金取消其向中(共)國約4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相當於對中共祭出一記重拳。 各國繼續追責中共造成的中共病毒大流行給世界各國帶來的生命和經濟上的損失。 響應美記者在華遭遇 美收緊中(共)國記者簽證 近幾個月來,中美意識形態戰升級。2月19日,中共吊銷了美媒《華爾街日報》三名駐華記者的記者證,包括兩名美國人和一名澳大利亞人。 美國國務院3月2日,宣佈自3月13日起對被作爲「外國使團」列管的五家中(共)國媒體的中(共)國籍員工數量採取限制措施,要求這五家新聞機構大幅削減在美國的員工數量,由目前總共160人減少到100人。 5月8日,美國政府發佈一項新規則,收緊了對中(共)國記者的簽證。該規定於5月11日生效,將限制中(共)國記者簽證期限爲90天,但可以選擇延長。此前,這類簽證通常是不限成員名額的,也不需要延期,除非申請者跳槽到其它公司或媒體。國土安全部表示,新規定不適用於持香港或澳門護照的記者。 美軍瀕海戰鬥艦到南中國海爭端水域巡邏 美軍派出瀕海戰鬥艦到南中國海爭端水域例行巡邏。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警告中共,不要對東南亞國家合法的海洋開發行爲實施恫嚇。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海軍研究協會(USNI)說,美國太平洋艦隊「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瀕海戰鬥艦5月7日與補給艦「查韋斯」號(USNS Cesar Chavez)一同前往南中國海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巡邏。 美國海軍靠近受僱於馬來西亞國營石油公司的西卡佩拉(West Capella)號鑽井船「顯示存在」,對馬來西亞合法的海洋開發權益表示支持。與此同時,中共海軍艦船與海警船也在西卡佩拉號鑽井船附近活動。 美國海軍官員表示,這是美國海軍一個月內第二次派遣艦艇前往南中國海,到馬來西亞與中共存在主權爭議的水域進行巡邏。 美議員提案稀土生產本土化 終止對中(共)國依賴 美國參議員克魯茲5月12日提出「2020年稀土產業本土化法案」,希望通過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美國企業在本土生產稀土和建立其它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以減少並終止對中(共)國的依賴。 稀土是17種礦物的統稱,用於製造電子產品和軍事裝備。 中(共)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據統計,2014至2017年間,美國稀土供應約有80%來自中(共)國,而且美國每年約有5萬噸稀土精礦,會運往中(共)國進行加工。 克魯茲的立法如果獲得批准,將允許美國礦業公司從其稅款中,扣除開發礦區、建造廠房與購買設施的成本,將可保護美國的稀土供應鏈與關鍵礦物戰略物資。 在新法案中,還將爲稀土實驗項目提供5,00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用於從舊廢料中回收礦物。 川普:100箇中美貿易協議也換不回已逝生命 美中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自簽署之日起,美國國內鷹派一直警告說,中共欺詐成性、不可能信守承諾。對此,川普總統5月3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如果中共不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他會終止這個協議。 5月11日,中共媒體放出想要利用疫情、跟美重談貿易協議的信號,川普總統在白宮疫情簡報會上非常直接地響應說:「我對此不感興趣。」 5月13日,川普總統發推文說,對付中共代價昂貴,「我已經說了很長時間,與中(共)國打交道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我們剛達成一項大的貿易協議,墨水都沒幹,世界就被來自中(共)國的瘟疫襲擊。100筆貿易協議也無法彌補損失——所有無辜失去的生命!」 瞞報收受中共50萬美元 美華裔教授被判刑 美國司法部5月11日宣佈,前埃默裏大學教授、華裔生物學家李曉江(Xiao-Jiang Li),因隱瞞接受中共政府資金,提交虛假的納稅申報表罪名成立,確定被判刑,並勒令償還35,089美元。 美國司法部表示,李曉江曾在中(共)國的大學工作過,從2012年到2018年,李曉江至少有50萬美元的境外收入沒有申報。現年63歲的李曉江已於5月8日認罪,同日被美國地方法院判刑。 李曉江是埃默裏大學的前教授,根據法庭記錄,李曉江在2011年底加入了中共「千人計劃」。根據美國參議院2019年一份報告顯示,中共該計劃旨在竊取美國敏感的研究成果。此案凸顯川普政府致力於打擊中共在美國大學校園內的經濟間諜活動。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