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上天示警 修德免灾(图)
【人民报消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认为天高高在上,左右着人世间历史的兴衰和人间的祸福。君王受命于天,如果君王不能顺天意而行,有错误和过失,那么上天就会以怪异天象和异常天灾给予警示和谴责,所以自古以来的明君都非常重视「天意」。如果上天示警,帝王会斋戒、素服、废乐、退避正殿、祭天等,更要自责反省,「视天时而布政令」,「察灾祥而省得失」,还要进行大赦、求直言等。 汉文帝元年,齐、楚两地二十九座山同一天山崩,发大水。汉文帝命令各郡国都不必进献贡品,施恩惠于天下,远近都欢乐和洽,结果并没有造成灾害。 汉文帝二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日食。文帝为此下了「罪己诏」,其中说道:「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上天的谴责在天象上表现出灾异现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呢?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百姓,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 大唐朝贞观八年,山东及江、淮经常发大水。唐太宗问侍臣原因,秘书监虞世南说:「山东的雨阴潜时间太久,这恐怕是有冤狱,应当反省囚禁方面的政策,这或许是天意。而且灾异不能胜过德行,修德可以消除灾变。」 唐太宗对此非常重视,派遣使者救济饥荒,申理冤屈的案件诉讼,多加谅情赦罪。 同一年,有彗星出现在南方,长六丈,历经百余天才消失。唐太宗对侍臣说:「天见彗星是因为朕缺乏德行,政事上有缺失,这是什么反常怪异的事吗?」 虞世南说:「以前齐景公时也出现彗星,齐景公问晏子原因。晏子说:『主公你挖池沼怕不深,建台榭怕不高,施刑罚怕不重,所以天见彗星,这是警戒主公啊!』齐景公畏惧而重修德政,结果十六天后彗星没有了。陛下如果不修德政,就算经常出现麒麟凤凰,最终也是没有好事的。只要没有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百姓安乐,即使有灾变,在盛德之下也不会造成灾害。希望陛下不要以功高古人而骄矜尊大,不要以为太平长久就骄纵放肆,如果能始终如一,彗星出现也没有什么担忧的。」 唐太宗说:「我治理国家,幸好没有齐景公的过失。但朕十八岁便治理国家,北灭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岁时天下安定,二十九岁时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太平安定,颇有点自负之意,这是我的错误啊。上天出现异变,正是因为这个吗?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骄傲放纵,一朝而败,我怎么能骄傲呢?话说到此,不觉警惕和震惊!」 魏征说:「臣听说自古帝王没有没遇到灾变的,但如果能修德政,灾变就会自己消失。陛下因为天有异变,随即能够戒惧,反复思量,深刻自责反省,虽然有异变,必定不会成为灾祸。」 贞观十一年时,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过洛阳城门,进入洛阳宫,水深平地五尺,毁坏宫寺十九处,冲毁七百余家。唐太宗对侍臣说:「朕缺乏德行,皇天降灾。原因是视听不明,刑罚失度,致使阴阳错乱,雨水反常。矜物罪己,载怀忧惕。朕有何脸面独自享受美味?可命令尚食(负责帝王膳食的官吏)断绝肉料,只上粗食。文武百官都上密奏,赶快告诉朕的过失。」 清朝的康熙大帝在位时,有一年北京发生地震。康熙对大臣说:「朕自己缺失德行,政事方面有缺失,以至于上天地震示警。我惶恐不安,急切寻找导致灾害的原因。是不是治民之官苛虐榨取百姓的钱财用来献媚呢?大臣有没有结党营私任用私人呢?是不是领兵之官焚烧抢掠没有禁止呢?是不是免除租税和徭役没有落到实处呢?问刑官处理诉讼有没有冤枉百姓呢?是不是王公大臣不能管制属下而导致他们欺凌百姓呢?有一种这类事都足以导致灾祸发生。重视朝廷根本法令而在小事上廉洁,政治清平而没有冤案,希望能够感通苍天,止息消除灾祸。因此,朕昭告公布自己内心所想,愿与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 董仲舒是汉朝的儒学大师,他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天灾与世间之事的关系,总结到:「国家因失道而将败亡之前,上天会先以天灾来谴责警示;如果不思反省,就会以怪异的天灾或天象来警告诫惧;再不知道改变,真正让其败亡的灾害就将来到了。」△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