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德星相聚 應兆人事(圖)
 
宋寶藍
 
2020年1月24日發表
 
陳寔爲政就四個字:修德清淨。他以德服人,以德化民,令百姓安居樂業。

【人民報消息】東漢時期有一位太史夜觀天象,發現天上的德星進入奎宿相聚,於是稟報皇帝,說五百里內會出現賢者相聚。孰料,德星相聚那天,地上真有一場聚會。原本普通的聚會因上天垂象、高士聲望、皇帝旌表而註定永鐫青史。 穎川陳家始祖陳寔,字仲弓,潁川許縣人,東漢桓帝時期名士。傳說中,陳寔是黃帝的八十七世孫。他自幼好學,無論坐着、站着都不忘誦讀經典。 無端遭拘捕 不記他人之過 陳寔年輕時曾作過縣吏,後來作都亭佐,協助管理地方治安、緝捕盜賊、處理民事等雜務。有一天,縣令鄧邵偶然和他聊天,一聽他的言談覺得很驚奇,發現他是個可塑之才,做個小吏實在太委屈,就讓他去太學接受教育。 從太學回來後,陳寔不想再做吏員,於是到陽城山中隱居。當時該地出了一宗命案,同縣楊吏懷疑是陳寔所爲,於是將他抓了起來。經過刑訊逼供,才知道冤枉了他,就把他放了。後來陳寔作了督郵(官職),祕密託付許縣縣令,用禮召見楊吏。人們聽說這件事,都爲他的心胸氣度所驚歎,敬佩他爲人寬厚。 後來,他當上太丘長(縣令)。陳寔爲政就四個字:修德清淨。他以德服人,以德化民,令百姓安居樂業。 陳寔有六子,其中兒子陳紀、陳諶最賢德。時人稱讚陳寔父子三人爲「三君」。陳寔與同郡名士鍾皓、荀淑、韓韶爲「潁川四長」,爲時人所敬重。 縣令退隱 朝臣懷念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朝中爆發黨錮之禍。陳寔受到牽連,被關入大獄,一年後獲得赦免。大將軍竇武聘請他爲將軍府掾屬。後來竇武謀劃除掉宦官,不料反遭宦官所害,黨錮之禍再起,陳寔再次受到牽連,幸得敬重他的宦官張讓相助,得以豁免。陳寔見上司違法橫徵暴斂,從此辭官回鄉。 光祿大夫楊賜、司徒陳耽兩人拜爲公卿時,羣僚前來稱賀,但楊、陳兩人都感嘆道:「陳寔大位未登,愧於先之。」在他們眼中,陳寔應該是個位極人臣的人物,他們爲自己捷足先登感到慚愧。 陳寔淡泊名利,樂天知命。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多次派人勸說陳寔入朝爲官,每次他都堅辭不就。每次朝廷重要官職出現空缺,不少大臣都會自然想到陳寔,聯名向皇帝舉薦他,然而陳寔始終不願再捲入朝廷是非。 他的決斷比官府判決重要 陳寔辭官後居住在鄉里,平心待人,很有聲望。鄉里人每遇到爭訟之事,就請他評理,斷出是非曲直。當陳寔做出裁決後,輸的一方都沒有怨言,心服口服。 由此,鄉民感嘆道:「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意思是寧可被官府判以刑罰,也不要被陳寔認爲做得不對。鄉里人尊重陳寔,將他判斷的是非標準看得比官府的判決還重要。 善待「樑上君子」 感化全縣盜賊 有一年,鄉里發生饑荒,百姓食不果腹,生計艱難。一天夜裏,一個小偷潛入陳寔家,藏在屋樑上,想趁機偷盜東西。陳寔無意間發現了他,陳寔不動聲色,站起來整理好衣服,將子孫都叫到屋裏來,嚴肅地訓導他們:「做人不可以不自勉。那些作惡的人未必本性就惡,只不過長期養成壞習慣才作壞事。樑上的這位君子就是這樣啊!」 盜賊一聽大吃一驚,遂即從房樑上跳下來,向他磕頭謝罪。陳寔對那人說:「我看你的相貌不像是惡人,回去後應當剋制自己,棄惡從善。唉,你也是被窮困逼成這樣的。」於是送給他兩匹絹帛,讓他走了。 這件事傳開之後,竟使那些以偷竊爲生的人收斂了竊行,從此陳寔所在的縣沒有再出現過盜竊之事。 德星相聚 應兆人事 永康三年(公元169年),陳寔率領子孫拜訪朗陵侯相荀淑。陳、荀兩家相聚那一天,出現德星(木星)聚在奎宿的天象。第二天,太史奏稱:「德星聚奎,五百里內賢人聚。」於是漢靈帝派人查訪,才知道原來是陳寔帶領子孫與荀淑父子相遊於許昌西湖。爲旌表此事,漢靈帝派人在許昌西湖敕建「德星亭」。陳家後裔以此爲榮,就以「德星」作爲家族堂號。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八月,陳寔病逝,諡號「文範」。當時,有三萬多人趕到潁川許縣,參加他的葬禮。大將軍何進派使者致悼詞,稱他爲「文爲德表,範爲士則」,有數百人爲他披麻戴孝,併爲他刻石立碑。 後來,陳家逐漸躍爲地方望族。至南朝時,陳寔十九世孫陳文帝,於天嘉五年(公元564年)追封他爲康樂侯。陳宣帝則於太建元年,加封陳寔爲潁川侯。陳家後裔尊其爲潁川陳氏之祖。 (參考數據:《後漢書》、《世說新語.德行》、《太平御覽》)△

 
分享:
 
人氣:21,15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