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

【人民报消息】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晋朝名将,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陶渊明曾祖。 陶侃少时父丧家贫,全靠母亲湛氏纺织为生。他后来官至太尉,掌握重兵,都督八州军事并任荆江两州刺史。治下荆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遗,深受人民爱戴。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市西)。 陶侃个性朴实简约,爱物惜物,不浪费物质,不轻易丢弃东西,还变废为宝。 据《晋书陶侃传》记述:有一天,陶侃微服出巡,见一人手持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便问他为何如此,路人回答:「路过稻田,觉得无聊,就顺手折下稻穗把玩。」陶侃怒斥:「你不知种田的辛苦,竟敢随意破坏别人的庄稼!」于是将此人抓过来施以鞭刑。从此,百姓勤于耕作,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就记载了陶侃将废弃的木屑和竹头收藏起来,变废为宝的故事:陶侃的个性节俭又严格,办事勤勉。他担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限多少,大家都不理解这样做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朝廷君臣聚会时,正好遇到积雪初融,厅堂前台阶上的雪融化后,地上仍然潮湿。陶侃于是命人全部用锯木屑铺上,一点都不妨碍走路。 官府用毛竹时,陶侃总是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宣武侯桓温讨伐蜀国需要造船,陶侃就将这些竹头做成造船需要的竹钉。这就是成语「竹头木屑」的典故,比喻细微而有用的事物。 明代《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即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提醒人们衣食来自不易,注意节约,爱惜物品。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良母,与孟母、欧母、岳母被尊称为「四大贤母」。陶侃崇俭、廉洁的品行离不开母亲的教导。 《晋书列女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衙小吏,曾掌管鱼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给母亲一条腌鱼。湛氏退还腌鱼,并且写了封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假公济私把鱼拿来送给我,非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扰。」 以孝闻名,被举为孝廉的范逵曾感叹的说:「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最终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