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

【人民报消息】中国古代,谏官的职责是向皇帝提意见。如果皇帝的言行、朝廷诏令、当前推行的政令不符合道德、不利于社稷久安,谏官均可向皇帝提出规劝。 谏官谏诤的方式,有「廷争」和「上封事」。廷争,指谏官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言皇帝言行得失。上封事,即上呈书面奏章,向皇帝陈述为政得失。谏官官阶不高,却握有权力。除了谏官,文武百官也都有进谏的职责。 赦免诽谤之罪 隋文帝时,有人奏报大都督邴绍诋毁辱骂朝廷为「愦愦者」,那意思是包括宫廷以及掌权的中枢机构行事昏聩,黑白不分。隋文帝得到奏报,当庭大怒,下令将邴绍斩首。 工部尚书长孙平进谏说:「陛下请息怒。想必您听说过,山川大泽容纳污垢,所以能成就其深;高山隐藏诸弊,所以能成就其大。臣以至诚心愿,希望陛下度量弘大如山海,仁德宽厚高隆。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大家翁』。这话虽小,可以喻大。说邴绍诽谤的话,您不应该听奏。如今陛下又要杀他,臣恐怕有亏您的圣德。」 于是,隋文帝接受他的规劝,赦免了邴绍。同时,又敕命文武百官,日后这类诽谤的话不要再上奏。隋文帝不仅敞开言路,通达臣心民情,同时赋予群臣言论自由。 史臣评价:「长孙平谏赦诽谤之罪,可谓仁人之言,高祖悦而从之,其利亦已博矣。」得益于长孙平的规谏,隋文帝欣然废除诽谤之罪,故仁者的话能使更多的人受益。 皇帝想杀人 臣子阻拦不放 隋文帝、炀帝两代重臣苏威的父亲苏绰曾在西魏任职。当时国家因用度不足,制定重税收,时人认为税赋太重。苏绰感叹地说:「现在所做之事正如拉弓一样,不是和平时期之法。后代君子,谁能减轻这样沉重的税法?」苏威听到这番话,常以此事为己任。 隋朝开国后,苏威奏请隋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采用轻简的典章制度,使百姓得到福祉,隋文帝都听从他的建议。 有一次,苏威进宫,看见宫殿的帷幔钩用白银作成,于是向文帝大陈节俭的美德。文帝为之感动,于是命人去掉宫中的奢华雕饰等旧物。 文帝曾恨一个人,准备要杀掉他。苏威入阁进谏,文帝正在气头上,没有采纳,并且愤怒到极点,非要亲自去斩那人。苏威挡住文帝,死死地拦住他。后来文帝躲过苏威,走出宫殿,苏威察觉,再次挡住他,不放他过去。文帝没办法,气得转身回到内殿。 过了很久,文帝传令,召苏威进殿,并向他道谢说:「你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苏威没有因言获罪,还获得皇上的丰厚赏赐:两匹马,十几万钱。 正直之士 国家之宝 当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但都不称职。有一天,御史柳彧看见皇帝诏书,任命年近八十的武将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和干子擅长射箭骑马等武事,这是他的长处;若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能理解。所以他以前担任赵州刺史时,政务全部交由下属办理,导致贿赂成风,百姓怨声载道。 柳彧上奏皇帝,直言进谏:「天下太平之时,应选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如果陛下有意优待老者,可以多赏钱财和布匹。如果叫他担任刺史作为赏赐,政事和民心损失就太大了。」皇帝认为柳彧说得对,于是免去和干子的公职。 右仆射杨素是当朝权贵,朝廷百官都很怕他,没有人敢得罪他。他曾犯下小过,文帝下令把他送到南台,让当时任职治书侍御史的柳彧惩治他。杨素自恃身份尊贵,有恃无恐坐在柳彧的椅子上。 柳彧从外面进来,看见杨素这般景象,于是在台阶下端起笏板,严肃地对他说:「我奉皇帝之命惩处您的罪过。」杨素一听,立即从柳彧的椅子上下来。柳彧让杨素站在庭院中,诘问他的罪状。杨素认为遭到羞辱,对柳彧怀恨在心。以杨素当时在朝中的权势,真正敢不屈不挠抗衡他的,也只有柳彧等寥寥几人而已。 柳彧身为御史,负责规谏皇帝和大臣的言行以及政令得失。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始终正言正色,所以朝廷百官都很尊敬忌惮他。文帝褒奖他正直的美德,赐予他十万钱,百石谷米。 隋文帝说:「柳彧是正直之士,国家之宝啊!」柳彧家境贫穷,住处破旧,隋文帝还下令为他修建宅院,可见对他十分器重。 (参考数据:《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