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聞簡述(圖)
 
畢藤菲
 
2019年5月2日發表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森警告說,他們將以應對中共軍艦的方式回應 中共海警和漁船的挑釁。圖爲2013年5月20日,大連漁港裏的漁船。

【人民報消息】 中共海警和武裝漁船挑釁美:比照軍艦應對 針對中共海警與武裝漁船在海上咄咄逼人的行徑,美軍警告說,它將以應對中共軍艦的方式做出回應,以遏制中共在南海的挑釁行爲。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上將在1月訪華時,已告知中共海軍司令員沈金龍說,中共海警與替軍方工作的漁船都被用來擴張中共的軍事野心,美軍對待它們的方式不會與對待中共海軍有任何不同。 另據《亞洲時報》報導,近兩年來,中(共)國漁船頻頻在南海中業島附近出現,以監視和騷擾中業島上的菲律賓施工人員,有時候漁船數量多達幾百艘。有證據顯示,這些漁船是中共軍方旗下的民兵。這些民兵由漁民組成,在海軍指揮下定期接受軍事訓練,並獲得報酬。他們的部份漁船有武裝。 日防衛省擬加長地對艦導彈射程增強威懾力 日本擬改良陸上自衛隊部署在西南地區的地對艦導彈(SSM),並將導彈射程擴大到目前的兩倍,以便提高威懾力應對中共海軍。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多名相關人士4月28日表示,防衛省正在考慮改良目前最尖端的12式地對艦導彈,將其目前最大射程200公里延長至400公里,計劃在令和五年(2023年)進行實際部署。海上自衛隊巡邏機上也將搭載改良後的同型號導彈,提升空對艦防禦能力。 此外,延長導彈射程還可以牽制中共海軍試圖從東海進出太平洋的行動。在陸上自衛隊配備該導彈之前,海上自衛隊反潛飛機上將在令和四年(2022年)配備相同型號的導彈。 美科技業呼籲川普:對中共保持強硬 美國商業組織「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TI)的首席執行官傑森.奧克斯曼(Jason Oxman)5月1日在《華盛頓觀察者》撰文說,「科技界致川普總統:對中共保持強硬」。 該組織代表大型科技公司對國會及政府進行遊說,它們支持川普政府的對華貿易談判,希望川普能繼續保持強硬,直至最後達成一份長期的對華貿易協議、掃清中共長期設置的系統性障礙。 「在過去幾十年來,中共政策對美國科技行業構成了重大挑戰,它們的法律法規未提供公平待遇,並且對美國等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給予有限的市場準入。」奧克斯曼的文章如此開頭。 奧克斯曼指出,中共在偏袒自己人,在公平競爭上有着很糟糕的記錄,而總統川普採取的不同於前任總統的對中共國的方式已獲得大家的認可。 爲獲五角大樓資助美更多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2018年8月,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其中一項規定要求國防部終止資助設有孔子學院美國大學的中文旗艦項目,除非給予豁免。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附屬委員會經過8個月的調查後,於今年2月發佈調查報告指出,中共已經向孔子學院提供了超過1.58億美元的資金,目的是促進中共理念的傳播。該報告建議說,美國司法部應該儘快決定是否所有孔子學院或其員工都應該被註冊爲外國代理人。 五角大樓近日向新聞週刊(Newsweek)證實,自NDAA生效後,已不再對這類大學提供資助,對於今年提出申請豁免的13所大學(設有孔子學院),也不會同意豁免。此舉已促使三所大學關閉孔子學院,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大學跟進。 中共招募美公民當間諜手法不斷翻新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情報部門警告,中共間諜無所不在,手法超越過去的傳統間諜,包括竊取政府機密以及掠奪企業和學術界的知識產權等,是目前最嚴重的長期戰略威脅。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4月26日在華盛頓的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會議上說:「它們(中共)通過情報機構、國有企業、所謂的私營公司、碩士生和研究人員,以及代理人等來實現這一目標(蒐集情報)。」 國家安全局高級網絡安全顧問羅伯.喬伊斯說:「俄羅斯是颶風,來得快且嚴重,中(共)國則是一場氣候變化:漫長、緩慢,以及無所不在。」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美司法部加強執法 美國媒體《華盛頓觀察家報》4月29日報導,美國司法部國家安全局副助理檢察長亞當.希基(Adam Hickey)透露,正在加強對「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執法行動,並已制定一系列計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爲打擊納粹宣傳工作通過的「外國代理人註冊法」要求,任何代表外國政府工作的人士——無論是遊說者、企業、K街公司(華盛頓遊說一條街)還是媒體機構——均需向司法部登記、披露這種關係。 負責監管外國代理人的機構是司法部國家安全局下設的反間諜部門。 據希基透露,司法部現在認爲「外國人代理登記法」是一個「足夠高的優先權……將授權一位副主管(職位)來負責處理這類惡意(外國政治)影響力,就像我們設有出口管制和制裁網絡和經濟間諜的副主管一樣。」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分享:
 
人氣:79,10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