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观(图)
 
智真
 
2019年3月9日发表
 
宓子贱是历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实践儒家倡导的 礼乐之风和匡时济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称「鸣琴而治」。

【人民报消息】这是春秋时期孔子和子侄辈的一个小故事,其中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这两个人都做了县令。 一次,孔子前往孔蔑那里,当时正值春季农忙时节。孔子在路上看到一些田地荒芜,百姓站在田边,样子非常愁苦,孔子问道:「为什么不去耕种?」 百姓说:「因为半年之内没有交足税,按照规定受到不允许种地的处罚。」孔子听了很忧虑。 孔子见到孔蔑后问道:「自从你出仕以来,有何收获?有何损失?」 孔蔑说:「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三样损失。君王让人做的事情就像一层一层的衣服一样那么多,政务繁忙整日忧心忡忡,哪有时间治学?所以虽然学习也不能够领悟到什么道理,这是第一个损失。所得到的俸禄少得像粥里的米粒一样,不能照顾到亲戚,亲友们日益疏远,这是第二个损失。公务急迫,很多事不能遵照礼节去做,也没有时间去探视病人,别人又不理解,这是第三个损失。」 孔子说:「我听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从『仁爱』思想出发,明德慎罚。用政令引导,用刑罚约束,你这样做,民众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用德行来教化,用礼仪来约束,民众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明理向善,可使责罚的事情不发生啊!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孔子又来到宓子贱那里,看到当地物阜民丰,百姓诚实、有礼,孔子问宓子贱:「自从你出仕以来,有何收获?有何损失?」 宓子贱说:「没有什么损失,却有三样收获。无论做任何事情,即使处理繁冗的公务,都以圣贤之理为指导,把它当作实践真理的机会,这样再学习道理就更加透彻明白,这是第一个收获。俸禄虽然少得像粥里的米粒一样,也分散给亲戚一些,因此亲友关系更加密切,这是第二个收获。公事虽然紧迫,仍然不忘记遵守礼节,挤时间去慰问病人,因此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第三个收获。」 此时,城中传来阵阵弹奏琴瑟、演唱诗歌的声音,孔子笑着说:「治理县城也用礼乐教化吗?看来百姓们都很祥和,你是怎样做的?」 宓子贱回答:「您对我们讲过『君子学习道理就应该爱护他人』,我既然跟您学习了礼乐等教化之道,当然要把它应用在实践中。我以对待父亲之礼对待老人,以对待子女的心肠看待孩子们;减轻赋税,帮助穷困的人;招贤任能,对比我贤能的人,就恭敬地向他们请教治理的方法。」 孔子高兴地赞叹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以仁德服人,以礼乐治世,遵守天命,百姓归向于你,而神明也会暗中助你。你所治理的地方虽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却很正大,可以说是继承了尧舜啊,可以治理天下,又何况一个县城呢?!」 宓子贱后来成为历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实践儒家倡导的礼乐之风和匡时济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称「鸣琴而治」。 (参考数据:《孔子家语》)△

 
分享:
 
人气:38,77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