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楚庄王称霸天下 却提出"止戈为武"(图)
 
刘晓
 
2019年11月22日发表
 
楚庄王提出「武」的根本含义是「止戈」,而要做到「止戈」,修行德业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报消息】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史书上记载,在他即位的头三年,每日都是吃喝玩乐,且荒于政事,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 一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以隐喻的方法进谏道:「臣听说楚国的高地上有一只大鸟,栖息三年,不飞不鸣,不知是什么鸟?」 聪明的楚庄王听出了讽喻的意思,就回答说:「大鸟三年不飞,飞则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依旧吃喝玩乐。另一位叫苏从的大臣再次冒死进言,庄王终于听从了劝告,诛杀身边的小人,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推行法治,还兴修水利,重视耕作,使得楚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并成为春秋的霸主。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周代诸侯宫廷南面的宫门,称作「雉门」,又称作「茅门」。为了管理雉门,楚庄王制定了有关法令,称作「茅门之法」。 根据茅门之法,「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溜者,廷斩其辀、戮其御。」意思是说,群臣诸大夫和公子们到宫廷来朝拜楚王时,谁的马蹄践踏了茅门外的散水,就由宫廷里的执法官把他的车辕砍断,把他的车夫处死。 一天,太子入朝,马蹄践踏了散水,执法官就按照法律规定,砍了太子的车辕,杀了太子的车夫。太子很愤怒,到宫廷里对楚庄王哭诉道:「请父亲为我杀死那个执法官。」 楚庄王告诉太子:「法令是用以敬宗庙尊社稷的,因此凡是能立法守法、尊敬社稷的都是国家应该器重的臣子,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把他处死呢?违犯法律、不听从命令、不尊敬社稷,那就意味着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那么君王就失去权威;下面的人喜欢计较报复,那么上面的君王就会受到威胁。权威丧失,君位危险,国家就会保不住,那我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呢?」太子听后,很羞愧,立即退下了。 更让人钦佩的是楚庄王对于武功的理解。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击败强大的晋国后,楚国已经没有敌手。有大臣在战争结束后建议庄王建造军营炫耀武功,收集晋国士兵的首级堆起高冢,以此表明不忘记武功。 可是楚庄王却说:「说到文字,止戈二字合起来是个武字。武王打败殷商后作《周颂》,里边有诗句说:『收拾干戈,包藏弓箭。我追求美德,成就王业而保有天下。』『先王的美德而加以发扬,我前去征讨只是为了求得安定。』『安定万邦,常有丰年。』」 「武功,是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使大众和顺、丰富财物的,现在我让晋楚两国士兵暴露尸骨,炫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不消灭战争,哪里能够保持强大?百姓如何能够安定?没有德行而勉强和诸侯相争,用什么使大众和顺?趁人之危作为自己的利益,趁人之乱作为自己的安定,如何能丰富财物?武功具有七种美德,我对晋国用兵却没有一项美德,用什么来昭示子孙后代?还是为楚国的先君修建宗庙,把成功的事祭告先君罢了。用武不是我追求的功业。古代圣明的君王征伐对上不恭敬的国家,抓住它的罪魁祸首杀掉埋葬以惩戒罪恶。现在我并不能明确指出晋国的罪恶在哪里,士卒都不过是尽忠为执行国君的命令而死,怎么能建造高冢惩戒他们呢?」 楚庄王之语道出了「武」的根本含义,那就是「止戈」,而要做到「止戈」,不盲目追求武功、修行德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数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左传》)△

 
分享:
 
人气:20,11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