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小夥網貸3,000元 短短數月要還上百萬(圖)
 
2019年1月23日發表
 
因爲網貸衍生成龐大欠債,陳超每天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人民報消息】爲了給女友買一套化妝品從網絡貸款3,000元,短短几個月的工夫,上升到百萬的貸款。因爲借了網貸,西安小夥陳超一家的生活亂了套。 爲女友買化妝品借網貸 據《三秦都市報》2018 年11月13日報導,陳超第一次借網貸是在2018年3月左右。他說,當時自己只是爲了給交往兩年的女友買一套她想要的高檔化妝品。 「我今年30歲了,之前一直沒有談過戀愛。前年家裏人給我介紹了這個女孩後,我挺想好好相處下去,所以兩年來,她的心願我都儘量去滿足。」 陳超告訴記者,女友的消費水平不低,平時購物都是去西安的各大商場,而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只有4,000多元,很快便花光了之前攢的三四萬元積蓄,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2018年3月,女友看中一套化妝品,我那時已經沒錢買了,但爲了滿足她,我在一家網貸平臺上借了3,000元。」 陳超說,借款3,000元,實際到手只有2,100元,而到期後要還的是3,000元整。這個期限只有短短7天。 借3,000元 兩個月變成30萬元 7天后,陳超沒能償還這筆貸款。於是他又跟第二家網貸平臺簽訂貸款協議,貸出第二筆錢。 「他們那些平臺已經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了,每次一到還款日,就直接問我是不是沒有能力還,說他們可以幫忙介紹其他平臺讓我貸款還錢。」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過了兩個多月,陳超才醒悟,自己的欠款居然已高達30萬元。 他告訴記者,女友得知此事後,跟他分了手。催債電話也來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急,他知道這件事已經無法再瞞下去,於是選擇向父母坦白。但最開始,陳超沒敢告訴父母自己究竟欠了多少錢。 「30萬元不是個小數目,他們大半輩子都已經在爲我付出了,我不敢也不忍心說,只說我欠了3萬元。」陳超說,當時,他想用這筆錢先將已經逾期比較久的欠款還上,剩下的自己再慢慢想辦法。 可他能想的辦法只有繼續拆東牆補西牆,於是,欠款仍像滾雪球一樣變大。 還百萬元仍欠債 母親打算賣房 陳超的母親劉雪莉談及兒子欠下鉅額貸款的事,一度哽咽。 她告訴記者,自己得知此事後雖然罵了孩子,但作爲父母,他們只能努力去幫娃還錢。「一開始說是欠了3萬元,後來說是欠了10萬元,最後變成30萬元,到現在我和他爸已經差不多幫他還了上百萬元了,還欠着人家十多萬元,我們真的已經快崩潰了。」 劉雪莉稱,還掉的差不多100萬元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和丈夫一輩子的積蓄,還有50多萬元都是找親戚朋友借來的,再加上沒有還掉的10多萬元網貸,一家人現在揹負着60多萬元借款。 這段時間,劉雪莉四處張貼賣房信息,打算將他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賣出去還債。 「這套房子是我和丈夫2012年買來給孩子結婚用的,沒想到裝修完才住進來沒多久,就因爲這事得賣出去。」劉雪莉說。 她曾就此事多次到轄區的公安灃東新城分局三橋派出所報案,可辦案民警稱此事是民事糾紛,不予立案。 陷套路貸 傾家蕩產 這樣的貸款叫「套路貸」,一旦遇到這樣的貸款會把家裏弄到傾家蕩產。隨着一年來的媒體曝光,套路貸的模式已經被人所熟知,它所帶來的一個個血淋淋的家破人亡的個案,卻各有各的悲傷。別把套路貸看成陌生人的故事,它的受害者可能就出現在你的周邊。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1997年出生的女大學生李媛媛,之前在一家網貸平臺上借了3,000元,面臨還款困難時,她在業務員的威逼利誘下,到另外一家網貸平臺欠下更大借款來「平帳」。 此後,這樣的「轉讓」在55家公司一再上演,結果她的3,000元借款迅速被滾成59萬元。而這些網貸平臺之間本身很多是一個老闆操控的,無非左手到右手,甚至發生「借9,000元還6萬元,只因逾期1小時」的荒唐事。這樣的利滾利,害得李媛媛父母賣掉家裏住房都沒能還清。 套路貸背後是各種喪心病狂的暴力催收,把借錢的人當成誘餌,榨乾整個家庭。有的直接騷擾手機上的聯繫人,把親朋好友都騷擾個遍,逼着當事人還錢。 套路貸絕不是什麼民間借貸、普惠金融,甚至惡性遠超傳統意義的「高利貸」,犯罪分子從一開始就是處心積慮地以非法佔有借貸人的財產、房產爲目的,通過「雙倍借條」、高額罰息、利滾利,將原來很少的借款,在「證據」上飆升到幾萬元、幾百萬元,逼着當事人抵押房產,進而侵奪房產,套路滿滿,讓受害者防不勝防。 2017年開始,經過媒體報導、律師揭露,各界對於「套路貸」的犯罪本質正逐漸達成共識,套路貸逐漸從民間俚語上升爲專業法律用語。 2018年8月11日,最高法院明確通過虛增債務、惡意製造違約、收取高額費用等方式非法侵佔財物的「套路貸」詐騙等新型犯罪,嚴重侵害借款人的合法權益,應該予以刑事打擊。 法院說要刑事打擊,但因執法不力,在媒體上還是不難看到套路貸詐騙的報導。這種套路貸利滾利,比民間的高利貸還狠,應該儘快禁止,否則將會使無數人家破人亡。△

 
分享:
 
人氣:48,33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