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布袋和尚,也称为长汀子布袋禅师。关于他的出身也颇为传奇。 据说,唐朝末年明州奉化的龙溪上漂来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长汀村的张重天看到这小儿小手小腿胖乎乎圆滚滚的,还不停地咧嘴憨笑,心下欢喜得不得了,就把他抱起来,这才发现他的垫子是一个青布袋。张重天把小儿抱回家中抚养,取名为「契此」。因为他在长汀村长大,故号「长汀子」。 契此长大后,到寺院剃度出家。他以禅杖系着一个布袋,孤身一人云游天下。他见物乞物,见食乞食,凡是乞来的东西全部装入布袋中,所以又称为「布袋和尚」。 据说,布袋和尚每次乞讨的时候,身边常有十八个童子跟着他,人们不知道童子来自何处,赶也赶不走。夏季炎热,布袋和尚在溪水中洗浴,这群童子就嬉戏他。当时一位擅于画画的陆生,就将布袋和尚画在一座寺院的墙壁上。 布袋和尚行走世间,广行教化,累的时候随处找个地方就可以睡觉休息。他有一首偈语:「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正是他云游天下,广结善缘的真实写照。 一名姓陈的居士问布袋和尚,怎么做才能不坠议论他人是非的漩涡。布袋和尚就为他唱了一首《忍辱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大意是:这世上是非爱恨真是太多了,但仔细想想又能如何?如果能放宽心胸就能忍下屈辱,若能放开心胸,就能把黑暗消磨。无论对于知己,还是冤家,能够彼此敦睦相处,心中不为爱恨所伤所恼,身心自然恬淡自在。 虽然布袋和尚特立独行,但是独具慧眼的人非常尊崇他。一天,有人请布袋和尚用斋后,又恳请他在家中留宿,以尽弟子恭敬之义。 次日清晨,布袋和尚就在这户人家的大门上写了一首偈语,他说到自己的身上有一尊佛,但是世人都不晓得。这尊佛不用雕琢,也不用泥塑,画不出来,也偷不走。他清净的神思皎洁得就像天上的日月。虽然是一个身体,但是可以分身为千百亿个。 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圆寂之前,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在一座盘石上,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偈语安然圆寂。 这时人们方才晓得原来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因此江浙一带的百姓就以他住世时的形象竞相请画工画像,以便时常焚香礼拜。(《宋高僧传》卷21) 布袋和尚曾对农夫说:「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他用极其浅白的语言告诉世人,善于乐施的人,就能不断耕耘自己的幸福之田。当你低下头,忍住心中的气怨,却能在低头的瞬间,看到水中映出的那片广阔的天空,原来那高不可及的天正在自己的眼中啊!所以布袋和尚说「退后原来是向前」。 北宋元符元年,宋哲宗赐封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捐建阁,将弥勒像塑造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杭州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三百多尊石窟造像,其中最大的一尊造像就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弥勒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