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聞奇才憧憬新中國 命喪中共勞改營(圖)
 
2018年5月25日發表
 
趙敏恆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記者。圖爲趙敏恆與夫人謝蘭鬱。

【人民報消息】趙敏恆,中國近代新聞界的先驅之一。他是第一個報導西安事變的記者,第一個在美國取得新聞學碩士的中國人。他曾任路透社中國分社社長、遠東司司長,多次在國際領域首發新聞,引起轟動,獲得了路透社內部的最高獎「金煙盒獎」。 1949年,他拒絕了國民政府方面的邀請,不去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遷移地臺灣,也未接受其它新聞機構的高職。他選擇留在大陸,把信任票投給了共產黨。 1955年,趙敏恆被當作「國際間諜」、「敵特份子」逮捕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裏,他對妻子和兒子說:「原來我們以爲自己什麼都懂,其實是什麼都不懂。」 ◎ 民國明星記者 趙敏恆1904年在南京出生。1916年,他以江蘇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即清華大學前身),當年同班同學有梁實秋、羅隆基、孫立人、吳國楨等。1923年,趙敏恆畢業後即官費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密蘇里大學新聞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學習,取得碩士學位後歸國。 1928年初,趙敏恆出任英文《北京導報》的副總編輯,也曾任民國政府外交部情報處副科長兼祕書。同年8月,他加入英國路透通訊社,先後任南京特派員、漢口特派員,中國分社兼重慶分社社長,併兼美國聯合通訊社駐南京特派員。「九一八」事變後,美國國際新聞社、英國每日電訊報、日本朝日新聞社、蘇聯塔斯社都曾聘請他發佈新聞。 趙敏恆具有很高的新聞敏感性,曾經率先報導過幾次大事件。例如,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當日,趙敏恆根據去西安的交通中斷等線索,加上自己對國內各派力量的了解,判斷出張學良在西安發動兵變、扣留了蔣介石。他向路透總社發電,成爲第一個向全世界發佈這一重大新聞的記者。 1943年10月,「開羅會議」祕密舉行。當時趙敏恆參加的路透社記者「訪英團」正好途經埃及,他在開羅街上碰到了蔣介石的侍衛長,又獲知多位蘇聯軍政要員也在當地,再經美聯社查證,得知羅斯福總統不在華盛頓。於是,他決定搶發新聞,由路透社發出的「開羅會議」的頭條消息比美聯社早了14個小時。 因此成績,趙敏恆榮獲路透社內部最高級的「金煙盒獎」,盒子上刻有他的英語名字「Thomas Ming Heng Chao」。他並被晉升爲路透社遠東司司長。 1945年,趙敏恆創辦了《星期快報》,任重慶《世界日報》總編輯,兼任復旦大學教授。 ◎ 走還是不走 1949年,趙敏恆和妻子謝蘭鬱面臨選擇:共產黨即將統治大陸,離開還是留下? 趙敏恆有名氣,有才華,與國共兩黨都有互動,人脈甚廣。他如果要走,有很多機會。當時,《香港日報》總編輯的位子等着他,新加坡《 星島日報》總編輯請他加盟,聯合國也邀請他去美國總部擔任新聞官員。 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三次催趙敏恆赴臺,連機票都已訂好。宋美齡也派她的留美同學張藹真來找謝蘭鬱,勸其去臺灣。謝蘭鬱的二姐和身爲國民黨立法委員的丈夫登門勸說,希望妹妹和妹夫與他們一同離開,也可先到香港靜觀局勢,但是趙氏夫婦都不加考慮。 趙敏恆在上海結交了不少左派朋友,其中有田漢和安娥夫婦。田漢對他說:「共產黨是了解你的,你不要走!」他還說,周恩來也歡迎趙留下,並答應在北京給他安排工作。當年在重慶時,周恩來曾多次宴請趙敏恆,請求他向路透社多報導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情況。 經過考慮,趙敏恆決定,哪裏也不去,全家擁抱「新中國」。 ◎ 什麼都不懂

民國時期的著名記者趙敏恆。
中共建政後,趙敏恆在家裏坐了一陣冷板凳,並未等到周恩來許諾的「安排工作」。後來,在時任復旦大學校長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翻譯者)邀請下,他回校任教,擔任新聞系的新聞採訪與寫作教研室主任。 1955年,中共在全國發動「肅反」(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復旦大學在清查特務時,爲路透社工作過的趙敏恆被逮捕關押,罪名是「國際間諜」、「敵特份子」。趙堅決否認。 謝蘭鬱多次上訴、爲夫鳴冤,結果被她任職的第60中學打成右派,送去青浦農場勞動改造。1961年,她的右派「帽子」才摘掉。謝蘭鬱在抗戰期間爲「中國婦女慰勞總會」和「戰時兒童保育會」工作,救助流離失所的兒童。這些中共原先承認的功績反而成了她的歷史「包袱」,也被一起算賬。 復旦大學後來查明趙敏恆不是特務,應該釋放,但是市委書記柯慶施不同意糾正冤判趙敏恆的錯誤,到了1960年,反而判他8年徒刑,發配到江西新餘礦山接受「勞動改造」,刑期從1955年被關押時算起。 離開上海前,謝蘭鬱帶着兒子趙維承去探監,驚見趙敏恆的頭髮全白,身體消瘦。妻子問他是否要上訴。他說:「不要上訴了,沒有用的。」他摸着兒子的頭說:「原來我們以爲自己什麼都懂,其實是什麼都不懂。要好好學習呀!」 僅僅幾個月後,1961年1月6日,趙敏恆死在了江西勞改場,時年57歲。謝蘭鬱和兒子趕到新餘礦山,看到了一口薄皮棺材。據官方的說法,趙敏恆是因爲跌跤出血,感染了破傷風菌後死亡。謝蘭鬱提出開棺見屍,不被允許。她再要求與趙敏恆曾一起勞動的犯人談話,也被拒絕。這時,兒子趙維承對她說:「不要再提要求了,弄不好,我們自己也回不去了!」母子二人帶回了一條羊毛被,作爲趙敏恆的遺物。後來趙敏恆的屍骨也找不到了。 趙敏恆從名記、教授變成了「特務」、勞改犯,家人的生活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經濟拮据,謝蘭鬱開始變賣首飾和物品,甚至把路透社的獎品金煙盒也賣掉了。他們還不斷搬家,房子越換越小,從複式的日式小樓,一直搬到了復旦農場的工棚。竹排編的工棚四面透風。趙維承回憶說:「屋中狹窄,我常躺在床上看外面農田和建築工地的情景,夜晚則數着天上的星星離去。」 1970年,打擊又落到了趙敏恆兒子的身上。因爲一羣復旦教授的子弟在私下裏「關心國家大事」,加上他的「出身」問題,又受到牽連,趙維承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 ◎ 路透社沒有忘記 趙敏恆走了,屍骨不知去向,死因未明。不過,仍然有人記得他。 文化大革命後期,路透社社長訪問中共國時,曾向時任總理周恩來提出要見趙敏恆,可是趙已不在人世了。 1982年,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趙敏恆的案子做出結論:「對所謂『特嫌』問題,與事實不符,應予否定。」此時趙敏恆已經過世21年有餘了。 1993年,謝蘭鬱去世。趙維承將父親生前的幾件物品與母親的骨灰合葬。 後來,路透社駐中國首席代表白爾傑親自來到趙家,慰問致意,並贈送趙維承兩千英鎊。他說,這是受路透社遠東司人事部長的委託,因爲本社有一筆基金,專爲社員的家屬解決困難。 中共爲了「統戰」之需,出版了《愛國報人趙敏恆》,說他愛國和擁護共產黨,留在大陸而不隨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去臺灣,更不提他被誣陷和迫害致死的慘劇。中共官方媒體對趙敏恆的冤案也總是一筆帶過。復旦大學新聞系還設立了「趙敏恆獎學金」,但是,有多少復旦學子和中國人了解這位一代名記的遭遇呢? 對於趙敏恆親屬承受的痛苦坎坷,唯有在友人的記敘中才能看到一些真相。趙維承的好友在文章裏說,莫須有的政治迫害給趙家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百度百科裏,關於趙敏恆的生平,最後一行概括了這位新聞奇才在「新中國」的人生:「1955年7月因『國際特嫌』蒙冤入獄,1961年在江西逝世。1982年獲得平反。」 鉅著《九評共產黨》有一段權威評論是這樣說的:歷史的教訓是:共產黨的任何承諾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證都不會兌現。誰在什麼問題上相信了共產黨,就會在什麼問題上送掉小命。△ (原標題爲:《新聞奇才拒赴臺灣 命喪中共勞改營》高天韻編寫,人民報修改) 參考文章: 吳中傑,「一代名記趙敏恆」,網刊《民間歷史》。 淳于雁,「趙敏恆留守大陸的悲慘結局」,《澳洲日報》《不老屯漫筆》專欄,2013年5月18日。
 
分享:
 
人氣:289,68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