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宰相開自家糧倉濟民 菩薩顯靈化米成寶珠(圖)
 
2018年2月16日發表
 
清朝宰相潘世恩爲人樂善好施,遇洪水災年,曾開自家糧倉救濟災民, 善念感動菩薩,將米化爲寶珠,世代流傳。

【人民報消息】清朝宰相潘世恩爲人樂善好施,遇洪水災年,曾開自家糧倉救濟災民,善念感動菩薩,將米化爲寶珠,世代流傳。《郎潛紀聞》中稱,潘世恩爲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相傳,潘世恩出生前夜,祖父潘冕夢見一隻玉麒麟自空而降,落於潘家庭院,隨即化爲嬰兒,成爲他一生騰達的先兆。 潘世恩乾隆年間考中狀元,官至英武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潘世恩爲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爲官清廉,樂善好施,關心民間疾苦。曾有人贈送他一副對聯:「大富貴亦壽考,蓄道德能文章。」恰到好處地概括其一生。 遺米化珠 《清代名人軼事》記載,道光三年夏天,潘世恩的家鄉發了一場大水,淹沒許多村莊,饑民乞食載道,許多人餓死,朝廷的災糧又遙遙無期,潘世恩便開倉把家裏積屯的糧米賑施給百姓。 由於災民太多,倉中賑米有限,潘世恩只得吩咐管倉庫的家人,賑災時間每日自辰時至午時,饑民來者一律每人給一升,過了中午則不再發放。 一天下午,饑民都已散去,忽然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手裏拿着一個青布囊,向管倉庫的潘世恩家人要糧,家人要她明天再來,她便哭號着不肯離去,家人不得已只好稟告潘世恩。 潘世恩看她老態龍鍾,身體顫抖,很可憐她,於是便讓她跟隨自已,親自到糧倉給她盛了一斗米。老婆婆的青布囊很小而且中有一孔,一斗米沒裝完布囊便滿了,老婆婆止住潘世恩對他說:「可以了,公這樣樂善好施,上天一定會賜福給您啊!」說完便攜布囊去了。 等潘世恩吩咐家人打掃几案上遺落的米粒、封倉鎖門時,家人發現鬥中剛才給老婆婆沒裝完的那些米,一瞬間都變成粒粒大小不等的明珠。 潘世恩這才明白,自已的善舉感動了天地,那位剛離去的老婆婆一定是某位菩薩化身,才讓那些米都化成寶珠。此後潘世恩家業更廣,也更行善不綴,這就是著名的遺米化珠的典故。 救人一命得善報 據說,潘世恩深得他父親潘翁言傳身教,潘翁一生行善,急人所難。別人家有婚喪嫁娶之事,或有急迫之事請求幫忙,無不伸出援手,整個縣城(吳縣)的人都稱他潘善人。 有一天,潘翁閒遊,看見在涼亭中有個老人在哭泣,解下褲帶要上吊自殺,急忙上前詢問。老人說:「過幾天我就要爲兒子娶媳婦,向親戚家借了三十金,今天去城裏買衣服,被小偷摸去,沒臉見家人,故而尋死。」 潘翁說:「這是小事,我替你出錢成全這樁婚事,你就別輕生了。」說完拉着老人進了城,向熟識的商家借三十金送給老人,老人拜謝,問潘翁的姓名,潘翁也沒告訴老人就走了。 幾年後,潘翁爲逝去的先人尋找墓地,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合適的,偶然領着風水師來到光福鎮,看見一處水中有個土墩,環繞兩邊的是土堤,好像二龍搶珠的樣子,風水師驚訝地說:「這裏是上好的地,葬在這裏,後代一定會有考取狀元並登相位的。」 他們四處遙望打聽不到地主人的姓名,就到一家酒館中尋訪。坐下來後,看見櫃檯前的一個老人,好像是以前贈送給他金子的那個人。老人看見潘翁高興的說:「我家的大恩人,您來爲了何事?」潘翁就把原委告訴老人。 老人更加高興地說:「這是我家的廢棄之地,以前承蒙您出手相救,大恩一直沒忘,想報答您也不知道怎麼做,只是早晚燒香,祝您多福多壽。現在這塊地可用,我就送給您,略表寸心。」 潘翁不同意,和老人商量價錢,老人也不同意,再三推讓,就把以前贈送三十金,重新寫了收據,送給老人。等到安葬了先人以後,潘世恩逐漸顯達,果然像風水師說的一樣。 有識之士說:「所謂的陰地不如心地,心地好,陰地才會轉好啊。」 善行福廕子孫 潘世恩父子皆有大德行,善行福廕子孫,數代興盛。潘世恩育有五子,都很有成就。據說,潘世恩生兒子的那天,家裏庭院中忽然生出一棵靈芝,此後,潘世恩就自號潘芝軒。 潘世恩的長子潘曾沂,字功甫,嘉慶丙子舉人,官內閣中書。潘曾沂同樣樂善好施,淡泊功名,四十歲以後虔心修佛。與人相處不分貴賤,都待以平等之禮。有急難求他,沒有不答應的,潘家有田產數千畝,佃戶主動來交租就收下,不來交,他也不計較。家中有喜慶之事,或者遇到天災欠收,往往全部免除租糧。潘世恩長孫潘祖蔭,咸豐二年高中探花。△

 
分享:
 
人氣:32,93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