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醫標誌"懸壺"的來由(圖)
 
2017年7月28日發表
 
天師歧伯。「歧黃」爲岐伯與黃帝二人的合稱,相傳爲醫家之祖。

【人民報消息】我們常聽到「懸壺」、「懸壺濟世」,那麼懸的是什麼壺呢?《詩經》中記載:匏、瓠、壺、甘瓠指的都是葫蘆,只是品種有別罷了。古時候在中醫、中藥鋪門前常掛着一個葫蘆,或者四處行醫的郎中腰上也都掛着個葫蘆,人們就稱爲懸壺。可是,爲什麼行醫賣藥都要以葫蘆作爲標誌呢? 元朝張昱《拙逸詩》:「賣藥不二價,懸壺無姓名。」唐朝杜甫《寄司馬山人》:「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由這兩首詩可發現,懸壺這個典故名稱由來已久了,而且裏面還有個神話故事哩! 《後漢書‧費長房傳》上載,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個當市掾的小官費長房。有一天,市集上來了一個行醫賣藥的老翁,在他看病賣藥的棚頂上經常掛着一個葫蘆,所以人們就叫他「壺公」。 他賣藥不許還價,服了他的藥不管什麼病都能治好,十分靈驗。到了天黑人潮散後,壺公就會跳進葫蘆裏休憩,市集上都沒有人發現,不過費長房在樓上卻看得一清二楚。他很吃驚,知道此人必是奇人。 爲了弄清楚壺公的來歷,費長房準備了好酒好菜款待壺公。壺公知道費長房跟自己有緣,就約他隔天晚上再見面。 第二天費長房依約前往,壺公便領着他一起跳進葫蘆內,只見葫蘆裏別有洞天,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奇花異草,宛若神仙世界。大廳的桌上擺滿美酒佳餚,兩人享用後,壺公才把費長房帶了出來,並且叮嚀他不可以告訴別人。 不久,費長房便拜壺公爲師,學習醫術及修道之術。幾年後壺公又贈他能治病驅鬼的竹杖,從此費長房可以治百病、驅瘟疫了。 因爲壺公當時懸壺賣藥行醫,於是後人便紛紛仿效,行醫或賣藥的人都在自己的店鋪前掛上葫蘆標誌,藉以表明自己的醫術高明,藥石靈驗,懸壺一詞就因此被沿用下來了。 中醫除了懸壺這個別稱外,常見的別稱還有歧黃、青囊、杏林,另外「橘井泉香」也是中醫的另一則典故。 《神仙傳‧蘇仙公》記載,西漢時湖南有個叫蘇耽的人,非常孝順父母,後來得道成仙。在他成仙前曾叮囑母親,來年將有疫病流行,到時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葉來治病。 翌年果然爆發大規模疫情,他母親按照他所說的用井中的泉水泡橘葉救活了無數鄉民,而橘井也就成了中醫的另一個別稱。△

 
分享:
 
人氣:36,48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