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生活 › 文章: |
唯美震撼的環保紀錄片《Home》(圖)
【人民報消息】一部講述地球環境變化和資源使用的紀錄片--《Home》中文譯成《家園》,是一部法國製作的非盈利影片,導演是著名法國攝影師、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者揚.阿爾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法國導演貝松(《第五元素》導演)擔任製片。貝特朗和他的團隊耗費了一年半時間,遍歷整個地球,才得以完成此片。 演員周迅爲該片的中文版進行了旁白配音,她說:「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我在配音的過程裏哭了好幾次。第一次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就覺得一定要爲這個電影做些什麼,一定要讓這個紀錄片被更多的人看到。」 史上投資最大的環保紀錄片 影片述說,經過40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然而自人類出現以來,我們只用了20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 導演貝特朗經過15年的籌備,歷訪50多個國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長達488小時,拍攝週期爲21個月,共動用88,000名員工,從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扎羅山;從亞瑪遜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從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上海、深圳的工業城鎮。 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現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急的現狀。來自50多個國家的影像給人類帶來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應當認識到人類對地球的殘酷掠奪,應當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 爲了展示各地廣闊的風光,《家園》採用了各種不同拍攝方式,導演貝特朗跟一名攝像師、一位攝影技師和一位飛行員駕駛一架小型直升機飛躍了世界上55個國家,歷時18個月才完成。拍攝過程中使用了「Cineflex」高清攝像機,這種攝像機原本是一種軍事器械,能夠有效減輕振動從而獲得高清畫面。 《家園》於200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首播,在181個國家發行,打破了歷史上電影發行量最大的世界紀錄。在YouTube上發佈後,《家園》在頭24小時裏即獲得了400,000的點擊率,到2009年10月總點擊率超過310萬,在世界各地的電視臺也收到了很高的收視率。在法國電視2臺首映時,僅在法國就有超過800萬的觀衆收看。 以從未有過的角度注視地球 貝特朗的航拍既是對地球直觀真實的再現,又美得令人吃驚;粗看恢弘大氣,仔細觀察又會注意到被清楚展現的細節,畫面極具震撼力。 讓影片增色不少的電影配樂,是由法國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創作,並由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演繹。影片音樂中融匯了蒙古、亞美尼亞、伊朗等國的吟唱和器樂,舒緩而哀傷,傳達對地球家園現狀的不安與恐懼。 在《家園》裏面,可以看到多樣生物被人爲破壞:爲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穀物用於飼養提供給人類肉食的牲畜,生產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萬3千升的水;爲了生產紙漿,原始森林的桉樹幾乎被砍伐殆盡,於是又不得不種植桉樹,快速生長的桉樹抽乾了地下的水份,快速消耗着地球的資源。 過去50年,人類對地球的改變,比前面20萬年還要多,令這個美麗的藍星球千瘡百孔:大河斷流,資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減少,氣溫上升,氣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種滅絕…… 影片中,還列舉紐約、拉斯韋加斯、洛杉磯、深圳、孟買、東京和迪拜等城市,能源、水及食物被大量消耗的例子。 從兩極到喜馬拉雅山,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格陵蘭茫茫冰原,從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一系列波瀾壯闊自然景觀讓人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完美設計。航拍下,萬里長城、上海摩天大樓……一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視角下帶來了震撼的感受。 更多的震撼來自人類對地球製造的巨大傷痕:海地光禿禿的山頭只有2%面積覆蓋着樹木、馬達加斯加山坡上滿目瘡痍的是被雨水侵蝕的深坑,非洲第一高峯乞力馬紮羅只剩下20%的冰川……這一切,觸目驚心! 本紀錄片不但展示了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可怕事實,而且也描述了人類正在做的保護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公園,各國在環保事務上的國際合作以及隨之而來的教育和改革已經在世界各地開展起來,以應對目前全球面臨的問題。但是已經晚了。只要人類的道德持續下滑,神爲人類準備的完美地球就不可能復原。 整個紀錄片表達了「相互依存」的主題;所有生物以及地球互相處於一個「微妙卻至關重要」的自然平衡,任何生物都無法獨立生存。 《家園》這部記錄片的價值在於讓人類看到自己的墮落,看到只有改過這一條路能夠避免自身毀滅。△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