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不听劝未戒奢 表面欺瞒终得报(图)
 
罗善
 
2016年9月3日发表
 
你这样奢侈,讲究排场,我看灾祸马上就要降临到头上了。

【人民报消息】清朝的鄂尔泰,姓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他是康熙时的举人,授三等侍卫。雍正时,为江苏布政使,又升为广西巡抚、云贵总督。雍正四年(1726年),他建议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设府县,任官员,驻军队,加强行政管理,被朝廷采纳。后来,他又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巡陕甘军务,成了雍正皇帝的心腹。乾隆皇帝即位后,鄂尔泰又任军机大臣,总理朝政。 鄂尔泰戒弟奢侈 鄂尔泰的官位很高,他的弟弟鄂尔奇也官居显要,曾做到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鄂尔泰虽官高位重,却不尚奢华;鄂尔奇却跟他恰恰相反,生性喜欢奢华。 有一次,鄂尔泰退朝以后,偶尔顺便到弟弟的书房中去小坐。他一掀门帘打算进去,只见书房中陈设得十分华丽;鄂尔奇所交往的客人,也都奢豪显贵。鄂尔泰一见之下很不高兴,连门也没有进,便转身走掉。 鄂尔奇见哥哥这样,一时摸不着头脑,好生惊讶,急忙追上去,问哥哥为什么不进书房。鄂尔泰站在院中,极其严厉地责备鄂尔奇道:「你还记得我们兄弟俩当年没有房子住,只好住在祠堂里的情景吗?如今偶尔得志,你就这样奢侈,讲究排场,我看灾祸马上就要降临到头上了。」 鄂尔奇挨一顿责备,心知不妙,立刻跪下承认错误,鄂尔泰才作罢。 鄂尔奇虽然在鄂尔泰面前做出认错的样子,却丝毫没有真心悔改之意。后来,鄂尔奇只是做表面文章给哥哥看,知道鄂尔泰要到他那里去时,便预先将珍贵豪奢的物品都收藏起来;叫那些狐朋狗友们暂时先躲避开,不给鄂尔泰看到。但求隐瞒一时,过后仍然是老样子。 乾隆十年(1745年),鄂尔泰因病请求解任,乾隆皇帝还不想让他退休,加以慰留。不料没有过多久,鄂尔泰便去世了。乾隆深为惋惜,下诏让鄂尔泰配享太庙,并入贤良祠赐祭,又赐谥号曰文端,对他优礼有加。 但是,其弟鄂尔奇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也就是鄂尔泰刚刚去世不久,却被直隶总督李卫上章弹劾,说他坏法营私,紊制扰民。朝廷经过调查,证实李卫的弹劾完全属实。本当从重治罪,乾隆念其哥哥鄂尔泰生前对朝廷功劳卓著才饶恕他,免其一死。 (参考数据:《清史稿•鄂尔泰传》、《郎潜纪闻三笔•鄂文端公泰戒弟侈之先见》) 孙廷铨不徇私 不让儿子沾光 孙廷铨是明末崇祯年间进士,明朝时曾任推官。清朝建立后,他于顺治元年(1644年)被任命为天津推官,第二年,由于别人的推荐升任吏部主事、郎中。顺治十年(1653年)又升为户部侍郎,后来历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康熙初年,拜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孙廷铨在朝为官廉正慎明,决不徇私。他任吏部尚书多年,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因此,手下的官吏都不敢营私舞弊。 孙廷铨在京城中做官,儿子孙宝侗就在他身边读书习文。孙宝侗很有才气,学习刻苦认真,书读得很好。但是每逢乡试之时,孙廷铨总是将孙宝侗打发回老家去,不准他在京城中参加考试。因为过去的科举制度规定,凡应考士子一定要在原籍参加考试,否则就叫做「冒籍」,一则违反规定,二则要被取消考试资格(如考中举人后被发现,也会被革去功名)。 孙廷铨当时任吏部尚书,大权在握,如果开开后门,是完全可以让儿子在京城参加考试的。但是,孙廷铨坚持不肯这样做,他对儿子解释道:「我做了朝廷的官员,你在这里又稍稍有点文名,如果哪一个想要拍马屁,让你考中了,以后以此来跟我套近乎、拉关系,要我为他徇私,那么我就再也无法做到廉明公正了。」 由于孙廷铨始终坚持不准儿子沾一点点自己的光,孙宝侗回家乡参加多次乡试,始终是个秀才,没有能够考中举人。 (参考数据:《清史稿•孙廷铨传》、《池北偶谈•孙文定戒子》)△

 
分享:
 
人气:44,04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