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壽宴上做公益 八旬老人捐265萬元(圖)
徐既仁(右)與老伴劉信蘭。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陸瀟亭綜合報導)走進白峰鎮小門村徐家,寬敞平坦的村道旁有一排村民住宅,其中座落着一棟並不很起眼的中式宅院。戶主徐既仁,今年81歲,是個地地道道的小門村人。說起徐既仁,村裏的幾個老人都會豎起大姆指,異口同聲地說:「既仁哥啊,生活很節約,但是做起好事來灑鈔票卻一點也不心疼。」 據《現代金報》2016年8月5日報導,小門村位於北侖區東端,大榭島南岸,三面環山一面濱海,車流如梭的329國道從村口穿境而過。2016年8月4日,記者來到村子裏,一說起給孩子們助學金的老大爺,村民都十分熟悉,說捐款的老人今年已經81歲了,叫徐既仁。 壽宴上捐出265萬元做公益 村民老李很熱情地領着記者來到一棟古色古香的大宅門前,抬頭就可以看見「義由仁居」四個大字。這棟房子在整個村子裏顯得有些特別,徐既仁和村裏幾個老人正在側門口坐着聊天。 老徐滿頭白髮,身穿一件藍色工作服,手裏拿着一把扇子,人看起來還比較有精神,但是跟他交流起來卻是有些困難,因爲他聽不清楚記者說話,非得湊近了大聲說話才行。 村民老李告訴記者,他清楚地記得,去年5月2日中午,他和好多村民都來老徐家吃飯,那天是老徐80大壽,幾個子女給他辦了個生日宴,宴會邀請賓客前就聲明不收禮,大家就一起熱鬧一下。 老李回憶說,那天老徐和老伴劉信蘭兩個人都穿着唐裝,非常喜慶。讓大夥意外的是,老徐宴會上竟然提出,準備把孩子孝順自己的錢捐給村裏,希望村委會能幫他完成兩個心願,一個是給村裏建一個文化大禮堂,另外就是在村裏設立一個優秀學子獎勵基金。 生活很節儉 重視子女教育 「當時真的非常震驚,都不知道說什麼,內心很感動。」村民貝偉梁說,他怎麼都想不到,老徐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平時,老徐是特別節儉的人,幾十年都撿兒子的舊衣服穿。爲了省下2元公交費,寧願自己走上幾公里路,爲此有人還曾懷疑,這老徐是不是犯老糊塗了,自己不捨得用錢,爲何把錢給別人花。 貝偉梁表示,他自己本身也是土生土長的小門村人,因此對老徐家情況還是比較了解,他說,老徐捐出去的這些錢都是他和老伴辛苦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還有很大一部份是兒女給的孝順錢。 採訪時好幾個村民都說,老徐夫婦倆之所以這麼節儉是因爲二老過慣了苦日子,過去,他家窮得連肥料都買不起,家裏的房子還曾被一把大火燒光。最困難的時候,老徐家還撿過別人扔的菜葉回家吃。 徐既仁這輩子做過很多工作,養過蜜蜂、開過雜貨店、修過自行車,一路過來都過得比較清苦,直到4個孩子都有了出息,生活才安閒了很多。不過,老倆口一直保持着勤儉持家的習慣。子女們勸兩位老人生活好了,不用過於節儉,但他們卻安之若素。 「有一回我去他們家裏,看到他們在吃飯,根本沒什麼菜,真的太節省了。」村民張蘇波說。 徐既仁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生活貧苦,家裏房子都是租來的,父親和母親是農民,再往上幾代也都是務農爲生。他小學只讀了5年,還沒畢業就輟學了。在他的觀念裏仍保留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老傳統。「我小時候讀書少,特別遺憾,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很重視,要求他們只能讀好不能讀壞。」 1986年,徐既仁家中曾發生火災,一場大火把東西燒了精光,當時生活非常困苦,甚至要去撿菜葉來吃,爲此兩個兒子輟學一年。不過,夫妻倆覺得窮也不能窮教育,硬是咬着牙讓孩子復學,直到他們讀大學。 平時,老徐不抽菸,偶爾會喝點小酒。現在老徐家裏還繼續養蜂,但如今養的蜜蜂少了,純屬圖個樂趣,讓生活不那麼無聊。 能幫助別人 自己心裏也快樂 記者在老徐家還發現很多自行車輪胎,老徐老伴劉信蘭說,老徐平時閒不住,前幾年空下來還會幫村民免費修修自行車,這些都是村民留下的破舊車胎,老徐捨不得扔掉,想拿去賣錢,所以一直留在家裏。這兩年,村民覺得老徐年紀大了,也不忍心再找他修理。 老徐自己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他儘管生活貧困,但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寧願自己苦一點也要送孩子去讀書,所以,如今他的4個子女都很有出息。 村民告訴記者,老徐的小兒子是寧波一家企業的董事長,他發家致富後不忘家鄉建設,村裏停車場都是老徐小兒子出資建的,還修馬路、修路燈,並且已經連續4年給村裏70歲以上老人包壓歲錢。 老徐說,他跟幾個子女商量捐款的事,子女都沒有反對他。「我小兒子說,只要我們二老開心就好,不會反對我們捐款。」 「這麼多錢留着沒什麼用,孩子們也都孝順,不用我再操心,還是把錢用在做好事上更實在。」徐既仁告訴記者,村裏老會堂的設施已經陳舊,不能滿足村民各種文化活動的需求,他幫着把文化禮堂建來,以後村民辦紅白喜事也能方便多了。另外,如果今後要改變村貌,只能靠下一代有文化的年輕人回村裏建設。 據了解,老徐捐出去的265萬元中,有66萬元用於設立優秀學子獎勵基金,其餘用於資助村裏建設文化禮堂。 今年,村裏打算在8月20日前將助學金髮放給獲得錄取通知書的學子。另外,村裏的文化大禮堂籌建工作還在進一步商討當中。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現如今,兒孫輩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這是徐既仁最大的安慰。「夠吃夠喝,有得穿就行,不需要那麼多錢,能幫助到別人,才是最快樂的事。」徐既仁質樸的話中蘊含着人生的真諦。△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上海一幼兒園教師體罰孩子 綁椅子膠帶貼嘴(圖) 2016/7/4 (45,851次)
兩個年輕學子勵志向上的故事(圖) 2016/6/27 (46,636次)
媽媽被打暈 孩子被暴力搶走(圖) 2016/5/12 (44,166次)
放生還是殺生?臭水河放生活魚立馬翻白肚(圖) 2016/5/1 (50,573次)
癌婦撿16萬還失主 沒錢治病仍拒酬謝(圖) 2016/4/21 (44,753次)
離婚女子罹重病 前夫家爲其治病(圖) 2016/4/2 (47,409次)
軍嫂感人的真情故事(圖) 2016/3/10 (51,854次)
"彩禮之痛"致脫貧農民一夜返貧(圖) 2016/2/22 (47,508次)
二孩時代來臨 父母需面對的難題(多圖) 2016/1/21 (50,761次)
幾管齊下 政治局決議搬遷毛紀念堂(圖) 2016/8/7 (534,002次)
科學家大驚!銀河系氣體暈竟不是靜止的(圖) 2016/8/6 (241,001次)
蔣介石最信任的命理大師袁樹珊(圖) 2016/8/5 (95,842次)
最年輕星體爲何在宇宙荒蕪地冒出來(圖) 2016/8/5 (237,581次)
武警部隊頻鬧鬼 老江忙抄地藏經(圖) 2016/8/4 (495,525次)
韓春雨半夜遭咒罵 新京報火上澆油(圖) 2016/8/3 (115,317次)
習這一霸氣名詞定性 猛搧"偉光正"(多圖) 2016/8/2 (127,016次)
習落下一棋子 江繫上下全都瘋狂(多圖) 2016/7/30 (135,299次)
二次毀約 拒絕好運 舞蹈大賽移師臺北(多圖) 2016/7/28 (105,541次)

輕判無期 郭伯雄驚曝江的罕見罪行(多圖) 2016/7/27 (522,867次)
香港虎口拔牙 看哪個敢拿出鉗子(多圖) 2016/7/25 (105,964次)
逃命奇聞!土總統離死亡就差幾分鐘(多圖) 2016/7/24 (486,999次)
意大利沉不住氣了,急返中國市場(多圖) 2016/7/23 (109,138次)
嚇死三呆婊!關鍵時刻 王岐山絕不會撂挑子(多圖) 2016/7/22 (480,498次)
上海幫瘋狂了!IS自殺式飛機撞橋 留下活口(多圖) 2016/7/21 (254,954次)
三胖飛毛腿瘸 美薩德系統護不住首爾(圖) 2016/7/21 (100,028次)
這圖片非同小可!迎接烈士靈柩暗藏更深含義(多圖) 2016/7/20 (214,385次)
在這裏!CNN竟然透露出江澤民近況(多圖) 2016/7/20 (270,788次)
預感真靈!幾個離奇小故事(多圖) 2016/7/20 (70,301次)
反對男進女廁 美國22州起訴總統(圖) 2016/7/19 (223,259次)
新華網這篇鼓吹江的文章挺精緻(圖) 2016/7/18 (110,845次)
肯塔基州這麼多湊巧奇聞絕非偶然(多圖) 2016/7/17 (104,446次)
風塵女騙人被騙,自盡後墮入地獄(圖) 2016/7/16 (74,149次)
葡萄牙必勝法國 最後一球的祕訣(多圖) 2016/7/15 (206,429次)
幫王儒林落馬 江系媒體哭爹哭糊塗了(圖) 2016/7/14 (477,788次)
與文化相適應!中共治下的醫院是屠宰場(圖) 2016/7/13 (106,840次)
呂加平和克拉娃要了江澤民老命(圖) 2016/7/12 (482,000次)
秀抗洪被免職 引起基層幹部不滿(圖) 2016/7/10 (227,598次)
一億美元打造諾亞方舟 爲何不見方舟(多圖/視頻) 2016/7/9 (203,552次)
終於看到一個公正的裁決!美國菸草巨頭敗訴(多圖) 2016/7/8 (95,520次)
一個打不垮的民族 得到神的恩典(多圖) 2016/7/7 (221,799次)
江殘暴攻擊同類致死 有圖有真相(多圖) 2016/7/6 (112,400次)
吳建民撞死應該給人留下深刻教訓(多圖) 2016/7/5 (234,579次)
一個震驚全人類的新聞出現在美國(多圖) 2016/7/3 (261,941次)
張德江掙扎!深航在香港製造未遂撞機事件 2016/7/2 (492,69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