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他有一顆美的種子在心裏(圖)
 
2016年8月25日發表
 
曹文軒在數十年的兒童文學創作中,始終關注少年兒童的 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其作品細膩優美,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人民報消息】2016年4月4日下午,曹文軒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榮獲國際安徒生獎。這是該獎創設60年來,第一次由中國作家折桂。 評獎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是「曹文軒的作品讀起來很美,書寫了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挑戰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他的《草房子》《火印》等作品也確實打上了時代的苦難烙印。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創設,每兩年評選一次,被譽爲「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世界範圍內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授獎對象是作家而非作品,一人一生只能獲獎一次,成爲其終身榮譽。國際安徒生獎沒有獎金,每位獲獎者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頭像的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在新西蘭領取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頒獎典禮是歷屆IBBY世界大會上最隆重的環節。除此之外,IBBY世界大會還會安排其它豐富多彩的論壇、故事會等活動。此次大會8月18日至21日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大會的主題是「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文學」,大會也充滿濃郁的當地色彩。在18日的開幕式上,大會對來自全世界的作家、插畫家、出版人和閱讀推廣人用毛利族的儀式進行了歡迎。曹文軒作爲此次的貴賓,接受了毛利族傳統的「碰鼻禮」歡迎。 作爲2016國際安徒生獎得主,8月20日下午,在第35屆IBBY世界大會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上臺從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齊.亞當娜女士手中接過安徒生獎的金質獎牌和獎狀並發表了獲獎感言,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創作理念。 曹文軒在領獎致辭中說,他把寫作當成另一種造屋,用文字給自己搭建一個心靈的庇護所。他說:「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護所——精神上的庇護所。再後來,當我意識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僅僅是屬於我的,而且是屬於任何一個願意親近它的孩子時,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蛻變與昇華。再寫作,再造屋,許多時候我忘記了它們與我的個人關係,而只是在想着它們與孩子——成千上萬的孩子的關係。我越來越明確自己的職責:我是在爲孩子寫作,在爲孩子造屋。我開始變得認真、莊嚴,並感到神聖。我對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殫精竭慮,嚴格到苛求。我必須爲他們建造這世界上最好、最經得起審美的屋子,雖然我知道難以做到,但我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去做。」 北大師生眼中的曹文軒:他有一顆美的種子在心裏 據新華社報導,62歲的曹文軒現爲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在數十年的兒童文學創作中,始終關注少年兒童的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其作品細膩優美,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在北大,曹文軒的同事、學生紛紛對其表示祝賀。他們眼裏,曹老師的人和作品一樣「詩意」「細膩」,有一顆美的種子在心裏,傳達的是真善美。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曾是曹文軒最早的研究生。「我覺得曹老師的作品很純美,他講的是人類的故事,傳達的是真善美,但同時也是很中國的故事,讀者在其中可以看到中國的鄉土文化。」她說。 邵燕君認爲,在生活中,曹文軒對美、對生活的質量要求很高。「他有一顆美的種子在心裏,這是他創作內在的動機。他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帶着童話色彩的美的世界,表達着對美的追求,再把這個世界貢獻給人們。人們可以在他作品中看到人情之美、風景之美,這也是他的書受到那麼多人喜愛的原因。」 在曹文軒作品中,美麗的風景無處不在。邵燕君回憶,曹文軒在生活中就特別愛觀景,「經常在北大校園或家附近街道,一走就好幾個小時」。他曾笑言,「這麼美的環境還寫不出好小說是不對的」。 儘管已是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依然每週到北大授課。他的課堂上總是擠滿了校內外的聽衆。「有這樣一個故事……」他講課時溫文爾雅,循循善誘,經常穿插各種小故事,便於學生理解。 「我是曹老師的忠實讀者,他所有的作品我幾乎都看過。」曹文軒的學生、北大博士生王利娟說,「他的故事第一是美,第二是細膩,第三是故事性強,想象力豐富。」 在她看來,老師特別善於觀察生活,隨時捕捉靈感,特別「詩意」「細膩」「有想象力」。觀察一個杯子、看見一片羽毛、一個鳥窩,都能發揮想象力,最後寫出一個富有人情的好故事來。 王利娟告訴記者,她自己也正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老師給了她很多啓發。「他常說,『兒童文學作品是給孩子心靈打底子的』,這也讓我相信,童話有洗滌心靈、淨化人心的力量。我希望自己未來在創作中也能像他一樣,用詩意和悲憫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寫出打動人心的兒童文學作品。」△

 
分享:
 
人氣:30,18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