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进士,曾在府县中任职多年,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官职。欧阳修晚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师衔致仕。 欧阳修是北宋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作为文学家,欧阳修与当时的尹洙、梅尧臣、苏舜卿等竭力提倡古文,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为文深受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影响,但他既继承韩愈的文学道统,又不乏自己的特色,变韩愈的奇险为平易。他的诗、文均写得相当出色,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史学家,他和宋祁合撰《新唐书》,又独自撰修《新五代史》。这两部史书同被列入「二十四史」,是传之千秋万代的力作。 欧阳修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他自小苦学的结果。而他之所以能自小苦学,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欧阳修刚刚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十分贫穷,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欧阳修母亲郑氏的身上。 虽然生活极为困窘,郑氏丝毫不肯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家中没有钱买笔墨纸张之类的学习用品,郑氏就用荻杆(荻是一种像芦苇的植物)将字写在地上,教欧阳修认字、写字(后来,「画荻」成为典故,用以形容母亲辛苦教子)。欧阳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的启蒙教育。 郑氏还教儿子多读古人的文章,并学著作诗。等到欧阳修稍大,家中没有什么书好读了,就向邻里的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还将书抄录下来。欧阳修自小天资聪明,读书时一遍过去,往往就能够背诵。常常是书还没有抄写完,欧阳修已经能够背诵下来了。他经常是一门心思放在读书上,忘了吃饭、睡觉。 由于母亲的悉心教育和欧阳修自己的刻苦努力,他幼年所做的诗赋文章,下笔已像成年人一样的老成练达了。到二十岁时,欧阳修就已经很有文名。 有一次,他从一个废纸箱中,得到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遗稿,读后十分仰慕韩愈的文章,便下苦功夫悉心钻研,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立下志向,一定要努力向韩愈学习,以达到和韩愈一样的成就。这也就是他写文章和评述文章都深受韩愈影响的原因。 (参考数据:《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