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宋令文教子的嚴重教訓(圖)
 
程實
 
2016年4月24日發表
 
宋令文教子不教品行,貽害無窮,因此從唐代流傳至今。

【人民報消息】唐代宋令文,在高宗時任東臺詳正學士之職。他富於文辭,而又工於書法。不僅如此,他的力氣也大得驚人,無人能與他一比。當時有人養了一頭牛,力大無比,專愛以牛角抵人,沒有一個人敢碰牠一碰。宋令文卻毫不懼怕,赤手空拳上前與牛相搏,拔其角、折其頸而殺之以除害,旁人都爲之吃驚。因爲宋令文既能詩文,又善書法,更勇武有力,一人而兼三種本領,時人便稱他有「三絕」。 在十六國前趙時,有個人名叫劉殷,爲人處世恭謹有節操。劉殷一共有七個兒子,他便有意識地教他們每人讀一種書,五個兒子分別授以《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其餘兩子,一個授以司馬遷的《史記》,一個授以班固的《漢書》。這樣,一家之中,七種學業齊全,成爲當時有名的學問之家。 宋令文不知是想要仿效古人劉殷,還是英雄所見略同,他有三個兒子,便有意識地將自己的「三絕」分別教給他們。在潛移默化下,三個兒子終於各擅其一門:長子宋之問長於文章,成爲著名的文學家;二子宋之悌,勇猛善戰,是一名武將,開元年間(713~741年)曾任劍南節度使、太原尹;三子宋之慰曾任連州參軍,工於草書、隸書。宋令文的文辭、勇力、書法,他的三個兒子各繼承一種。 宋令文雖善於教兒子們技藝,但考諸史籍,卻似乎沒有注意教育兒子重視品行。其長子宋之問以文學著稱,與同時的沈佺期齊名,文學史上並稱「沈宋」,但其品行卻很有欠缺。武則天時,張易之得寵於武則天,宋之問與閻朝隱、沈佺期、劉允濟等,均一味阿諛逢迎,巴結張易之,他還寫了不少詩賦之類吹捧張易之等。更爲不堪的是,他竟下賤到爲張易之捧便器的地步。等到張易之被誅,他與拍馬逢迎的人同時被貶,他被貶爲瀧州參軍。 不久,宋之問逃歸洛陽,藏在張仲之家。其時武三思得勢,張仲之與人密謀要殺武三思以安王室,宋之問得知,立即去密告,由此被提拔爲鴻臚主簿。宋之問這種無情無義、不顧廉恥、賣友求榮的行爲,儘管求得暫時的利益,卻爲天下人所不齒。 至此,宋之問並沒有悔過自新,後又投靠太平公主。等到安樂公主勢盛,他又回過頭來投靠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十分恨他,將他過去主持貢舉時受賄的醜事揭露出來,他因此被貶爲越州長史。唐睿宗時,又將他流放欽州,後來,朝廷索性又將他賜死。 臨死前,他仍表現出一副軟骨頭的卑賤相。終其一生,均可以用「文人無行」四字來概括之,聰明反被聰明誤,宋之問最終還是死於自己的小聰明。 宋令文教子不教品行,貽害無窮,因此從唐代流傳至今。 (資料來源:《新唐書•宋之問傳》)△

 
分享:
 
人氣:17,69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