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老兵幫戰友照顧妻兒66年 終身未娶(圖)
 
2015年11月6日發表
 
庹長髮對易祥允諾,不讓嫂夫人和兩個小侄子受到欺負。2009年,戰友妻子 陳淑珍過世,但他仍然與兩個侄子及其後人常住在邵陽,堅守着自己的承諾。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陸瀟亭綜合報導)湖南省邵陽縣仁濟醫院,91歲的老人庹長髮一邊輸液,一邊雙眼微眯,津津有味地聆聽着身邊志願者用手機爲他播放的京劇選段《關雲長忠義千秋》。 「非是關某敢斗膽,怎不知軍中無戲言,穩坐山頭請觀看,即刻立功尋兄還。」這是劇裏的一唱段,庹長髮將關羽當成爲人處世楷模。 據《重慶晨報》2015年10月21日報導,庹長髮,又名庹世發,1924年生,四川彭水人。1938年,年僅14歲的庹長髮在山裏割草餵牛時被抓去當壯丁,18歲時編入部隊。黃埔十四期的國民黨軍官易祥見他年紀小,爲人忠厚老實,就將他留在身邊做勤務兵。 1949年,易祥隨國民黨去了臺灣。臨行前,他將妻子陳淑珍與兩個年幼的兒子易浩光、易浩明安頓在湖南省邵陽縣黃亭市鎮黃泥村的老家。易祥囑咐庹長髮好好照顧自己的妻小,等適當的時機再來接家人去臺灣。 庹長髮答應了。他認爲,從軍多年來承蒙易祥照顧,才並肩從槍林彈雨中走了出來,他心裏早已把長他5歲的易祥當成親大哥。他對當年已任騎兵團長的易祥允諾,不讓嫂夫人和兩個小侄子受到欺負,「你去一年,我照顧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顧十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 易祥這一走,真的就是一輩子。他在臺灣另行娶妻生子,直到1988年因病去世,也沒能再回到湖南老家。2009年,陳淑珍過世,但庹長髮仍然與兩個侄子及其後人常住在邵陽,堅守着自己的承諾。 被照顧的兩個侄子稱其滿叔 「從1949年算起,滿滿與我們一起生活已經66年了。」一直守老人病床邊的易浩光介紹。「滿滿」這個稱謂從邵陽地區方言「滿叔」而來,意指最小的叔叔;較之於後者,使用了重迭詞的前者更爲親切。 易浩光、易浩明分別生於1947、1948年。「按照當時國民黨的規定,父親是可以帶三個人同去臺灣的。他當時決定要帶一名副官,剩下兩個名額,一個是我母親,一個是我弟弟,準備把我留在這裏。」易浩光回憶說,母親陳淑珍堅決不同意骨肉分離,於是才有了母子三人留下、庹長髮允諾照顧的情節。 最困難時自己餓肚子 糧食給他人 66年間,庹長髮吃了不少苦。易浩光的妻子陳四妹記得:「以前還沒蓋這樓房,全家就擠在7~8平方米的小房間內,滿滿爲了不打攪我們一家人,就一個人住在旁邊的一間潮溼、陰暗的危房裏。」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沒糧食吃的時候,滿滿好不容易找到點吃的,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兄弟和母親。他自己要麼不吃,要麼就去找些樹皮、草根充飢。」在易浩光印象中,庹長髮還曾將他自己穿的鞋硬套在自已腳上,並用繩子橫向將鞋與浩光的小腳綁緊;而庹長髮自己大多數時間都是赤着腳,包括務農耕田。 1958年,因爲大鍊鋼鐵,庹長髮身體吃不消,整個人骨瘦如柴。但對他而言,吃苦不可怕、沒東西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誤解和排斥——1964年,當地生產隊搞社會教育,陳淑珍母子被調查出有臺灣關係,加之以前所屬的地主成分,庹長髮因此受到牽連,「有人問他一個外姓人爲啥一直住在黃泥村?爲啥自己是貧農身份卻偏要一直與地主階級一家不願分開?」 當時庹長髮是要被遣返回四川的,但他竭力想繼續留在邵陽完成未盡之諾言。而這時,陳淑珍勇敢的站了出來爲他辯護,稱丈夫易祥不可能再回來了,她早已把庹長髮當作一家人,會一直一起生活下去。 嫂子終歸是嫂子 一生不娶親 然而沒想到,1979年,陳淑珍卻突然收到易祥從臺灣「寄」來的家書——所謂寄,實際上是通過香港的一位戰友與陳淑珍母子取得聯繫,從最開始的每月一封到後來幾乎每週都有。其中一封信,易祥寫到:「望吾兒能體諒母親的辛勞與庹世發叔叔的養育之恩,盼你倆能好好侍奉母親與善待庹叔叔。」 當時方圓十里有個傳言,在臺灣另娶妻子的易祥料知自己已無法再回大陸,於是託人帶信給庹長髮,讓他與陳淑珍結婚,一起好好生活。然而,庹長髮自身的道德準則認定「嫂子終歸是嫂子,不能做這不忠不義之事」,便予以回絕。 易浩光、陳四妹夫婦不約而同的結語很能說明問題:庹長髮與陳淑珍只是生活在同一個大屋檐下,沒有夫妻之名,也無夫妻之實,但因爲長年的養育之恩,易浩光、易浩明也始終視他爲父親,後來兄弟分了家,仍然輪流贍養庹長髮。 在庹長髮四川老家現在又是什麼情況呢? 彭水親人們熱切期盼庹世發歸來 離開家鄉77年的老兵庹世發仍在世的消息傳來,位於大山深處的彭水縣黃家鎮新家村一片沸騰。 峯頭巖下生存了百年的柿子樹和旁邊的峯頭巖,是庹世發對家鄉殘存記憶裏抹不去的印象。 「六七十年代,我屋頭收到一封信,大人說是大伯寫的,隨信還捎帶了兩雙雨靴,那個時候家裏人才知道『失蹤』了三四十年的大伯在湖南。」庹世發三弟庹遠倫的兒子庹成說,但由於家裏人都不識字,且信上沒有留下詳細地址,無法聯絡上大伯。 28年前,庹世發請人從邵陽寫了一封家書寄到家鄉,「我只記得信中有一句是,『非常想念家鄉的親人』,信裏還有大伯的照片,搬了很多次家,照片我一直保存着。」 「我接到信後,就打邵陽警方的電話,對方查了回覆說沒找到『庹長髮』。現在才知道大伯改名了。」庹成說。 據庹家人介紹,庹家三兄弟小名分別叫:庹世發、庹潤髮、庹百川。 「你看我大伯和我爸爸、我三叔,從照片對比就是一家人。」庹世發二弟庹遠勝的兒子庹文太拿着照片對比着。 28年前尋大伯未果,此後就斷了消息。前年和去年,庹世發的二弟和三弟陸續去世。 庹家的二弟和三弟留下了七個後代,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也當了爺爺。 高大的樹木叢中掩蓋了峯頭巖,庹家的舊房也翻蓋成了水泥樓房。唯有門前那棵上百年的柿子樹依舊沒變。 「我大伯肯定認得這棵柿子樹,我父親和三叔小時,這棵樹就是這個樣子。」庹文太說。 彭水黃家鎮新家村,庹世發的老家前唯有的那一棵柿子樹仍枝繁葉茂,親人們熱切的期盼着庹世發歸來。 有網友說:「爲了一個諾言能堅持幾十年,終身無悔,這樣的人物只有在武俠小說或者古書中才能夠見到,在這個滿嘴謊言的社會突然出現一個『異類』,真的很好,太好了。」 老人的重情重義堪比古時的關羽。△

 
分享:
 
人氣:44,7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