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推想行星的神祕 尼斯模型遭到致命一擊(圖)
天文學家認爲,行星誕生後不會一直老老實實地呆在原來的位置。

【人民報消息】天文學家們假想︰如果我們想創造一個太陽系,想創造一個擁有中央恆星、岩石行星和氣體巨行星的天體系統,只要讓一團分子氣體雲冷卻到足夠低的溫度,並將它的密度提高到足以使其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只要生產這些物質的上一代恆星擁有足夠多的重元素,只要孕育新生恆星的星團物質足夠集中,我們就擁有了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恆星系統所需的全部材料。 天文學家們還假想︰聚集起來的物質會向中央匯攏,然後像攤大餅一樣,在四周形成一個圓形的物質盤。物質盤的中央將出現這個天體系統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通常是一顆恆星——外側則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氣體巨行星、岩石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衛星。 這是他們的一種比較簡單的理論設想,他們說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其實並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而是所有人沒法選擇,因爲什麼也不知道。 天文學家認爲,行星誕生後不會一直老老實實地呆在原來的位置。年輕的太陽系是躁動不安的,行星間存在着各種引力互動,橫飛的物質相互合併,甚至整個行星都會被甩出太陽系! 十年前,隨着一系列與太陽系形成有關的論文發表,三個不同的科研小組都得出結論說,太陽系的巨行星是首先形成的,並且作過大範圍的軌道遷徙。木星曾經進入過內太陽系,橫掃了小行星帶的大部分物質。天王星和海王星可能交換過位置,木星和土星最終被外行星的引力拉到了現在的地方。這個就是所謂的「尼斯模型」(以法國城市尼斯命名),它風靡一時,成爲排名第一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直到前不久。 2011年,科學家意識到,當今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佈局和行爲令人費解,除非太陽系內曾經存在過另一顆巨行星,一顆已經被木星或土星的引力甩出太陽系的行星。最新的仿真結果顯示,如果木星和土星的衛星確如它們的成份指出的那樣,是和木星和土星同步形成的,那麼幾乎可以確定這個罪魁禍首是木星。因爲如果發生過那樣的事,只有木星最外側的大衛星木衛四能夠留在木星軌道上,土星的大衛星土衛八會被甩出。博士生Ryan Cloutier這樣說︰ 「最終,我們發現木星有能力把第五顆氣體巨行星甩出太陽系,同時把一顆衛星留在今天木衛四的軌道上。而另一方面,土星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爲土衛八會變得十分不穩定,導致的結果很難符合它今天的軌道。」 即使有第五個氣體巨行星,尼斯模型只需作些修改,也是成立的︰木星向內太陽系遷徙,清掃了大部分碎片,並把岩石行星帶往離太陽更遠的地方。木星穿越小行星帶,使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遭受了晚期隕石大轟炸。 但要理解這一點,我們不能只看今天的太陽系;我們在今天的太陽系中看到的只是倖存者。我們必須回到模擬中,分析是什麼條件促成了外行星佈局,它們又會給內行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Nathan A. Kaib和John E. Chambers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所做的,就是這個事。而分析結果給尼斯模型帶來的,幾乎是致命一擊︰ 外行星到內太陽系轉一圈後,內行星的數量有85%的概率會少於4個。 如果內行星的數量是4個,那麼它們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會和今天的實際情況差很多。 如果我們想同時調整內行星和外行星來建立正確的佈局,成功的概率小於1%。 換句話說,即便只有一顆外行星——即便就是木星——曾經向內太陽系遷徙,內太陽系岩石行星的數量也達不到我們今天所見的4個。類地行星非常脆弱,因此幾乎可以肯定會被甩出太陽系,特別是水星和火星這樣的天體。 最新的研究表明,尼斯模型中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讓我們了解了外行星,也就是氣體巨行星是如何獲得今天這樣的佈局的;而它的內行星理論多半有問題。大部分岩石行星很可能是在巨行星離開內太陽系後才形成的。正如Kaib和Chambers所說︰ 「這提升了木星在類地行星形成前掃蕩內太陽系的可能。巨行星的不穩定不是『晚期大轟炸』的根源,類地行星是在巨行星完成當前佈局後才出現的。」 這就導致我們能夠得出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結論︰早期太陽系不僅可能存在過5個甚至6個氣體巨行星,甚至有過更多的內行星和類地行星。我們今天看到的內行星中有些是倖存者,有些是後來才出現的。我們丟失了早期太陽系的大部分成員。△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朝鮮GDP增長是拉動三胖髮型開始的(圖) 2015/11/23 (107,282次)
APEC習談合作包容 李克強不避諱南海問題(圖) 2015/11/22 (83,202次)
G20峰會出現個異常現象 視頻被終止(圖) 2015/11/19 (121,490次)
一個不可思議的新聞引發的深思(圖) 2015/11/18 (210,979次)
巴黎恐襲 死傷近600 目標不是法國(多圖) 2015/11/17 (208,937次)
習馬會後 北京高調紀念孫中山誕辰(圖) 2015/11/16 (83,932次)
2002年:黑色能量光束從空中罩下來護江(多圖) 2015/11/15 (408,693次)
習馬會的這兩個細節 朱立倫沒看懂(圖) 2015/11/14 (109,536次)
不敢跟習近平來哩格兒楞 金正恩現身(多圖) 2015/11/13 (106,217次)

劉曉慶有多脦瑟 江澤民有多哆嗦(多圖) 2015/11/12 (248,347次)
巴鐵把瓜達爾港的土地使用權移交中國(多圖) 2015/11/11 (90,885次)
當哀樂響起 胡耀邦女兒看到的畫面令人震撼(多圖) 2015/11/10 (378,474次)
改變格局!習馬會的真正目地與看點(多圖) 2015/11/9 (107,104次)
習馬並肩晚餐 圓桌寓意更深遠(圖) 2015/11/8 (101,121次)
官場萬花筒:眼花繚亂 但有規律(圖) 2015/11/7 (366,373次)
比利時風力火車來的正是時候(圖) 2015/11/6 (228,214次)
張高麗咋安排在這個國際會議致辭(圖) 2015/11/3 (91,545次)
咋沒轟動?英女王與習在馬車內遇險(多圖) 2015/11/2 (379,074次)
中紀委:幾個官場不是笑話的笑話(圖) 2015/11/2 (384,643次)
五中全會結束當天 劉雲山急泄內幕(多圖) 2015/10/31 (107,100次)
母豬肚中滾出一個毛毛蛋(圖) 2015/10/30 (454,082次)
五中全會 奧巴馬做了件江做不到的事(多圖) 2015/10/28 (362,660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3)(圖) 2015/10/28 (65,716次)
相見亦訣別 朝韓骨肉重逢更添悲(多圖) 2015/10/27 (230,327次)
北京青年報"解散黨組織"是讓習下臺(圖) 2015/10/26 (106,334次)
古國攜手!習訪英當日鐵樹開花又結果(多圖) 2015/10/24 (97,196次)
習近平的新黨紀條例讓老江戰戰(圖) 2015/10/22 (91,451次)
堅持正統婚姻觀念的樞機主教伯克(圖) 2015/10/22 (64,398次)
遙遠星系的外星怪物綁架了這對夫妻(多圖) 2015/10/21 (72,841次)
神奇泉水數百年來從未失去過信用(多圖) 2015/10/21 (63,279次)
屠呦呦獲獎後 新華網還不肯放過她(圖) 2015/10/20 (82,536次)
新華網首頁這篇新聞題目有點嚇人(圖) 2015/10/19 (84,309次)
章家敦分析的時局爲何不可能出現(多圖) 2015/10/17 (83,221次)
一位太子黨:驚聞失傳百餘年的歌唱技巧(多圖) 2015/10/16 (192,332次)
習近平去年的講話365天之後才見天日(多圖) 2015/10/15 (350,49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