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巴顿将军 轮回中遵神意而战(图)
 
2015年11月18日发表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人民报消息】二战中最精彩的一幕是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 George Smith Patton , Jr.)在五个月内将美军第三军团,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部队,训练成英勇善战的精兵强将。从1944年8月1日凌晨到1945年5月9日二战欧洲战场的结束,他们连续作战281天,闪电般横扫欧洲,使21万1千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2,000多个城镇恢复自由,击毙、打伤、俘获了181万多名德军官兵,7倍于自身的人数。 有人形容巴顿将军如同一颗钻石,坚韧、多面闪闪发光。他外在粗犷、洒脱,言谈直率、幽默,同时也内敛、睿智;能号令千军,亦能双膝跪地祈求神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透过巴顿将军的诗作及第三军牧师奥尼尔上校回忆「巴顿祷告词」的故事,领略一下将军内在的质量。 轮回中的勇士 1942年,巴顿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任务是到北非突尼西亚 (Tunisia),重振刚刚被德军挫败的第二军团,准备反击。一天,巴顿将军(Gen. Patton)和布莱德利将军(Gen.Bradly)勘察战场,巴顿突然要求司机向右转,司机不解︰「先生,战场是在前方。」「请不要与我争执。我已闻到战场的气味。」 司机驱车右转,古罗马式的废墟突现眼前,他们下了车,巴顿蹲下后自言自语︰「战场就在这里。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被三支罗马军团围攻。勇敢的迦太基人已支撑不住,不能保住这座城了。他们全部被屠杀,尸体暴露在烈日之下,两千年前,我就在这里。」巴顿回身笑了笑,「你们相信我说的吗?」布莱德利将军和司机一脸茫然,第一次到北非的巴顿如何知道这个迦太基人与罗马军团作战的旧址。

巴顿将军认为他曾经历过古代战争。这是古代将领汉尼拔(Hannibal)雕塑。

深信轮回、对神虔诚信仰的巴顿将军从不避讳谈及轮回的话题。他的外甥曾问过他︰「你真的相信轮回转生吗?」巴顿说:「我知道很多地方我曾去过,但不是在这一生。」巴顿告诉外甥一次经历,第一次去法国一个小城执行任务时,一位热心的法国军官要带巴顿转转,巴顿对这位军官说︰「不必,我很熟悉这里。」军官当然不信,巴顿就带着他去了小城各处的古代建筑遗址。「就像有一个声音 在我耳边低语,我们来到那里古罗马的露天竞技场,士兵的操练场,公共集会地,战神(Mars)和阿波罗神殿。我从未转错一个弯。你知道,我前生去过那些地方!」 1944年,巴顿率领第三军团横穿法国时,写下了这首诗一一「透过冥冥中的一片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诗中描述了他看到的自己在千百年来轮回的角色,除了前面提到的北非古国迦太基的战士,为西泽 (Caesar) 而战的罗马士兵外,巴顿看到他是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陆军元帅;在英法百年战争克雷西会战 (Battle of Crecy) 中的法国骑士;参加公元前三三二年「泰尔围城战」(Siege of Tyre)中与波斯人作战的希腊勇士;再往前,虽景象有些模糊,但他看到长矛、扭曲的脸庞、逐猎着猛兽。 在这首巴顿所写的诗中他感叹︰「在这个星球上,在无数盛大而艰辛的战争中我奋斗又陨灭,历经着世世的熬煎。」 「透过冥冥中的一片玻璃,看见我奋战在乱世纷争中,以各种形象,以各种的名字,可都是我。」 在诗中,巴顿还表达了他对生生世世参与战争的反思︰「虽不知道生生中我奋战的目的,但知神的旨意高于人的纷争,我是在遵循神的意愿而战。」 巴顿将军的祷告词 1944年深秋,盟军连连逼退德军。12月初,第三军团占领了德国城市梅斯 (Metz),巴顿准备继续东进直捣柏林,然而遭遇阴雨不停的天气,减缓下来。不同于其它军团盟军指挥官们的自信和放松,巴顿非常担心德军会反扑。 12月8日,第三军团牧师主管奥尼尔上校 (Colonel O'Neill) 接到巴顿将军的电话︰「我是巴顿将军,你有关于天气的祷告词吗?如果还想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对付现在的天气。」奥尼尔上校答应一个小时之内交给巴顿,他在文献中没找到合适的,就自己写下了如下后来被称为著名的「巴顿祷告词」。 「全能慈悲的天父,我们谦卑地恳求您节制这个不停下雨的恶劣天气,请您赐予我们战斗所需的好天气。请您开恩倾听我们这些军人的呼唤,以您的神力,助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粉碎邪恶敌人的压制,在人间与诸国为您伸张正义。」 奥尼尔上校将祷告词打在一张卡片上,因圣诞节临近,他觉得将军会同意给将士们一个节日问候,奥尼尔上校就在卡片的另一面以巴顿将军的名义祝美国第三军团每一位军官和士兵圣诞节快乐! 奥尼尔到总部呈交祷告词和圣诞祝辞卡片,巴顿阅过,在圣诞祝辞上签上名字,交代奥尼尔负责印二十五万份,保证军团每人都能看到。 巴顿将军随后邀请奥尼尔上校坐下来谈谈。巴顿停顿了一下,然后起身走到大玻璃窗前,望着外面不停的雨,玻璃窗映衬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奥尼尔上校心想,将军要谈什么呢?他看到这位居高临下发号司令的将军,能在战争间隙中指导将士们如何防止壕沟足病(因在泥水浸湿时间过长而导致足部皮肉坏死),检查前线的士兵是否有足够换的干爽的袜子,也看到过他跪下给受伤的战士注射吗啡,等待担架的到来。将军现在担心什么呢? 巴顿问奥尼尔第三军团的将士们祈祷做得怎么样?牧师不得不承认现在因为下雨没打仗,将士们只是在等待,并没有做祷告。而且对很多人来说,祈祷需要在一个正式的地方、有一个仪式。因而这里没有什么人在做祷告。 巴顿告诉奥尼尔牧师︰「我坚信祈祷的力量」。巴顿接着对牧师说,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需要周密的计划,然后由训练有素的队伍执行。然而真正能决定军事行动成败的,有人称之为运气,我则称之为是神助。这就需要我们做祷告,尤其是在遭遇磨难时。到目前为止,神真的是在眷顾我们第三军团,我们从没败退过、也没遭受饥荒和瘟疫,那是因为祖国的人们在为我们祈祷,但是我们自己也要为自己祈祷。一个优秀的战士在做事时不仅要思考和行动,还要拥有更深一层的东西:那就是勇气,而勇气来源于对高于他个人的真理、力量的坚信,对我来说,就是对神、对宗教的坚信。 巴顿又谈到圣经中基甸 (Gideon)的故事,出生在以色列最小部落卑微家庭的基甸却成为率领300人战胜了13万5,000人敌军的勇士。基甸坚信他的能力不是来源于自己的英勇,而是因上帝耶和华的神力。 巴顿将军强调现在是需要所有军官和士兵祈祷的时候了,我们要恳求神助我们改变这恶劣的天气。我们的祷告将会「接通」来自上天的「电源」。最后巴顿将军指示奥尼尔牧师依照他谈话的内容写一封培训信,主题是让全体官兵重视祈祷,随时都要做祷告。 12月12日到14日间,第三军团25万将士们收到「巴顿的祷告词」和圣诞节祝福的卡片。代表32个宗教派别的486位牧师和近3,000名各级别军官也接到巴顿将军签发的重视祈祷的信函。 神迹出现 16日拂晓,如巴顿所料,德军凭借暴风雪、大雾的掩盖,聚集全部兵力反击盟军,开启后来被称做「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 也称 Ardennes Offensive),二战中西线规模最大的战役。德军攻击盟军最薄弱之处,位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森林覆盖的阿登山区(Ardennes),那里只驻扎着美军第一军团第八师。开战后美军遭遇二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德军冲破盟军防线,将第八师第101空降师团包围在阿登山区附近的交通要道巴斯通城(Bastogne)。一些将士认为如果失去巴斯通,德军可能将盟军一分为二,迫使盟军撤出德国。 此时第三军团距离阿登山区以北约160公里,虽不知德军攻势多大,巴顿已开始和部下商量援助第八师的战术。18日,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威尔将军召各军团指挥官开紧急会议,告知德军强大攻势,问谁可解救第101空降师。巴顿说他可以将第三军团转向九十度向北,穿过卢森堡,48小时后攻打围在巴斯通城的德军,在座的各指挥官都认为绝不可能,况且暴风雪还在肆虐。 19日,第三军团开始转向,20日,第三军团的祈祷接通了「电源」,天空忽然放晴,恐惧的德军和兴奋的美军都惊异不已。21日,又一个好天气,2天2夜行军的第三军团没有休息直接投入战斗,数千架美军飞机得以协助步兵和装甲兵,巴斯通解围,接着又有4天的好天气,整个战局扭转。今天的军事史学家也承认,那时天气的好转真是奇迹,巴顿的第三军团如此迅速的行动亦史无前例。 二战结束了,巴顿将军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耳边︰「一切的荣耀都会逝去。」1945年12月9日,留在德国的巴顿将军在一次车祸中撞伤,颈部以下瘫痪,知道自己这一生的使命已完成,得到家人同意,他要求葬在卢森堡的美军公墓,与在「突出部之役」阵亡的第三军将士葬在一起。 70年过去了,巴顿将军的忠诚、勇气及军事天赋依旧存留人间。这位能号令千军,亦能谦卑跪地祈求神的启示和帮助的「血胆将军」今生在哪里呢?「未来的永远,如久远的往昔,我在奋战中」(So forever in the future, Shall I battle as of yore.)「死亡无惧 … 勇气长存」(Death is nothing … Valor is all.)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他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13年他赢得西点军校「第一把军刀」(Master of Saber) 的美誉,也是M1913型军刀(又称「巴顿军刀」)的设计者。△ (本文作者张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现任美国某军方大学中文语言和文化教授)

 
分享:
 
人气:32,38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