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別人的東西據爲己有,是矇昧良心的做法。

【人民報消息】古代的八德須知,可不是現代人的標準。看看就知道了,真照着做的人可有福了。 劉留臺拾金還主 惠澤子孫 宋朝時代,有個叫劉留臺的人,家裏非常貧困。一天,他在澡堂裏拾到一隻布袋,裏面裝滿金子,他就推託不適,要休息休息,於是坐在那裏等待失主回來找尋。 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才有個商人回來,尋尋覓覓的樣子,急得直抹眼淚。劉留臺走上去問清楚,確認那袋金子是他的以後,就毫不猶豫地把那袋金子還給了他。商人非常感激,拿出一捧金子要酬謝他,但劉留臺卻說什麼也不肯接受。 別人問他:「你怎麼那麼傻,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金子!」劉留臺平靜地回答說:「把別人的東西據爲己有,是矇昧良心的做法。況且生意人辛辛苦苦,勤勤儉儉,才積蓄下這些錢,一下子丟了,他能不悲痛嗎?要是找不到,沒準會尋短見呢!拿了一袋金子而損失了一條人命,我可不幹這樣的事啊!」大家聽了,都佩服他的高尚和義氣。 後來,劉留臺考取了進士,由於他的仁義,官做到了留守(陪京或行都的行政長官)。他的子孫中也有很多做了官的,真是惠澤及於子孫啊! 魏敬益好義博施 舉世無雙 元朝有個叫魏敬益的,喜歡扶危救困,很講義氣。魏敬益家有良田一千六百畝,算得上是富足之家。但他看到四周百姓生活還十分困苦,心裏很過意不去,總想着怎麼幫助他們。 有一天,他對兒子說:「我上次買了四莊村一千畝田,那些賣了田的百姓,失去田就像丟了命根。他們縱然寬鬆一時,但以後就沒什麼吃的了。都說人不到窮時不賣田,我看他們實在可憐,不如現在就把田還給他們吧!你們只要勤儉持家,不胡作非爲,我們家現有的那些地也足以養活你們了。」 說完,他就讓兒子把四莊村的百姓都叫來,對他們說:「我買了你們的田,致使你們耕無地,食無米。同樣是人,同樣生活在天底下,你們卻過得這樣苦,我看了於心不忍。現在我把田如數還給你們,請你們拿回去吧!」 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始終不相信眼前的那一幕是真的。魏敬益又說了一遍,他們明白這是真的了,個個都含着眼淚,感激不盡。 魏敬益平時也經常幫助村民,誰家兒女要是到了婚齡,卻因貧困沒法結婚,他就主動拿出錢來,幫他們操辦婚事,做法和禮節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誰家老人生了病,或孩子沒有飯吃,他像自己的親人那樣對待他們。 村民們只要一談起魏敬益都由衷地讚歎道:「唉,他如此博愛,當今世上再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魯國有義婦 免受戰亂苦 周朝時,齊國攻打魯國。在路上,齊軍看見魯國一婦人,一隻手抱着個幼孩,另一隻手還領着個孩子,急匆匆逃難去。齊軍派人去追,眼看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婦人把手裏抱着的幼孩一丟,拉起領着的孩子,以更快的速度向前逃跑。不過終究跑不過那些士兵,她被抓起來後,士兵問她:「爲什麼把更小的孩子扔掉,反而拉着大些的孩子逃跑?」 婦人答道:「大些的孩子是我哥哥的;扔掉的那個孩子是我自己的。情況危急,如果兩個同時帶上,一定會被抓住。所以,我只好把自己的孩子扔掉!」 齊國的士兵覺得奇怪,問她道:「哥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哪個更親呢?」 婦人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是自己的孩子更親。但扔掉哥哥的孩子,卻帶着自己的骨肉逃難,不仁義啊!」 齊軍聽了非常震驚,都說:「魯國是個仁義之國,就連婦人的舉動都如此。這樣的國家不該受到攻打才是啊!」於是,齊軍停止戰爭,班師回朝了。 後來,魯侯聽說這件事也很受感動,賜給那婦人百匹絲綢,並賜封號爲「義姑姊」。 魯國有義婦,免受戰亂苦!仁義之利國益民,可謂大矣!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