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萬象 › 文章: |
農村老人晚景淒涼 自殺率怵目驚心(多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唐颯芮綜合報導)《中國青年報》7月30日報導,身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項目主持人的劉燕舞,2008年與研究團隊在湖北省京山縣進行田野調查,在某個村莊裏,當他問到有沒有老人非正常死亡,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們這裏就沒有老人正常死亡的」。 村民說的話讓人震驚,但似乎也是事實,因爲該村一位69歲老人林木文竟疑似與兒媳婦不合,「他怕將來死了,孩子連紙錢都不給買。」於是沐浴一番、換上乾淨衣服後,坐在堂屋中間,一邊在火盆裏爲自己燒紙錢,一邊喝下半瓶農藥,等紙錢燒到一半,他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劉燕舞后來聽村民說,該老人很久以前就開始計劃自殺了。村民還指出,這樣死「體面」些。 這是劉燕舞研究農村老人自殺現象的開端,之後的6年,他走進湖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發現上述的悲劇不是個案,農村老人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怵目驚心的地步」。 他用駐村400多天的調查數據,畫出一條「農村老年人自殺率」的曲線:從1990年開始,大陸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大幅上升,並保持在高位。「農村老人卻越來越難以擺脫這條(自殺的)路,這或許是他們結束痛苦的特有方式。」 林木文的死,並沒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激起多少波瀾。甚至,老人曾當過村支部書記的兒子,也沒有像劉燕舞以爲的那樣責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總是要與活人過的,難道還與死人過日子不成?」 劉燕舞說,自殺在當地被視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村民們覺得犯不着議論並得罪他的兒子,「死了的也就死了」。 不僅是普通村民,鄉村醫生對待自殺的態度往往和村民一樣,「將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別是當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過」,選擇自殺,鄉村醫生「都不覺得這是自殺」。 劉燕舞的師兄楊華告訴記者,他們剛開始訪談老人自殺案例時,往往氣憤得不行。一次訪談一個老太太,3天后老太太和媳婦吵架自殺身亡。學生們參加了老人的葬禮,眼睛死死盯着談笑風生的老人的家人。 倒是老人比這羣年輕人看得開。「我們這兒的老人都有三個兒子。」一個柴姓老人無奈的告訴滿是疑惑的劉燕舞,「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這三個兒子最可靠。」 實際上,老柴還有兩個讓他「引以爲傲」的兒子。大兒子在鎮上工作,小兒子在外打工,一個在鎮上有樓房,一個在村裏蓋了樓房。但是7年來,老柴一直和腿腳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傾斜得隨時可能坍塌的土坯房裏。 與劉燕舞一起調研的還有另外40來個師生,他們分成10個小隊,駐紮在湖北京山縣10個不同的村子裏。 在京山調查的半個月裏,有村子又發生3起老人自殺事件。經統計,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於自殺的比率高得驚人,「至少30%,還是保守估計」。 劉燕舞慢慢發現,林木文的死並不算嚴重或者慘烈。在過去6年的調研裏,他聽到的故事「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不少老人因爲行動困難,拿不到藥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懸樑,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戶上搭起一根繩,挎住頭,蜷起腿活活吊死。有兩位山西的老人,兒子不給飯吃,還屢遭媳婦打罵,頭朝下扎進家裏的水窖中。 「這些都是有必死的決心的。」劉燕舞分析道。他還記得有人跟他說,一位老人要自殺,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個坑,躺在裏面邊喝藥邊扒土。 這樣的案例接觸多了,劉燕舞不禁嘆息:「很多故事村民嘻嘻哈哈跟你講,但都悲慘到難以想象。」 更讓劉燕舞等人震撼的是在農村老人尋死的故事裏,發現「他殺」的影子。 有一對老年夫婦,同時喝農藥自盡。老太太當場死亡,老爺子沒死,但家屬並不送到醫院。第二天家裏人給老太太辦喪事,就讓老頭躺在床上看。第三天,老頭命斃,就着爲老太太辦喪事的靈棚,立馬又爲老頭辦了喪事。 還有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發現父親沒有要死的跡象,這個兒子就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老人隨後自殺,兒子趕在一週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劉燕舞發現,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老人都不會輕易選擇自殺。「一些老人說,寧在世上挨,不往土裏埋。若不是走到非常絕望的地步,老人也不會選擇自殺。」 不少人跟劉燕舞講過給老人治病的帳:假如花3萬元治好病,老人能活10年,一年做農活收入3,000元,那治病就是划算的;要是活個七八年,就也不太虧本;但要是治好病也活不了幾年,就不值得去治。 寶貴的人命怎麼能用這樣的方式去計算?現在的中國人物慾燻心,難道不怕以後你的孩子也以這樣的方式算計你嗎? 農村自殺的老人中有超過一半連要自殺都還爲着子女着想。 楊華說,這些老人不想變成子女的累贅。甚至,他們即便自殺還處處爲子女着想。他們有的不會在家裏自殺,而是選擇荒坡、河溝,幫子女避嫌;或者與子女爭吵後不自殺,待到關係平靜後才自殺;還有兩個老人都想自殺,也不會選擇同一天或同一屋自殺,而要錯開時間,以免對子女家庭產生不好影響。 劉燕舞的老師賀雪峯表示,自殺的老人們年輕時「死奔」(幹活幹到死),給孩子蓋房、娶媳婦、看孫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務」,喪失勞動能力之後,就變成孩子的包袱。「被榨乾所有價值後,老人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只能等死。」 每年,劉燕舞有3個月在農民家中做田野調查。「我在全國跑的感覺是,隨着現代性的侵入,傳統性的沒落,各地農村都在向京山的方向靠攏,只是嚴重程度不同。」一些訪談農民直白的告訴劉燕舞,「我自己負擔都這麼重,我哪能顧得了老的?」 在農村自殺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歲以上年齡段。「隨着中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許多尚未踏入老年的中年農民,已經開始爲自己的明天做打算。他們在完成「人生任務」的同時,不再指望養兒防老,而是留着部分積蓄購買商業保險。有的老人也會向法院起訴子女應盡贍養義務。 據劉燕舞統計,農村老人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難,其次是擺脫疾病的痛苦,兩者合計佔直接死因的60%,之後是情感問題。「換句話說,要減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決三個問題:不餓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研究了6年農村老人自殺,劉燕舞最大的希望是這一問題能引起關注。「老人們應該活得舒服些,能從容幸福的面對死亡,能走得有尊嚴點,而不是採用非常規的手段,那太悲涼了。」劉燕舞說,人都會老。 「事實上,多數自殺身亡的老年人其實是不想死的。」劉燕舞還記得2011年冬天去應城農村做訪談的情景。他去的頭一年,離他住處不遠的一戶人家照料着一位癱瘓在床的老人。那年年底,子女們商量給老人斷水、斷糧,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過年家裏來客人,屋裏臭烘烘的」。 「這是個倔強的老人,拼了命的活下去。他躺在床上嗷嗷大罵,抓起糞便在屋裏到處亂扔。一直堅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嚥下最後一口氣。」 中國人自古崇尚儒家道統,而「孝悌」正是儒倫理道德之首。中國人非常重視孝道,所以歷史上留下很多孝子的故事,他們的行爲往往令人感動和景仰,因此孝悌之道流傳了數千年。但是中共竊國64年來,把多數中國人教育成比禽獸還不如的人,不孝子女不願照顧父母,逼着老人走上絕路,這罪業不可想象。△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