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留守女童烧邻居屋 事情闹大了妈妈就回(多图)
 
2014年3月29日发表
 
留守儿童问题愈来愈多,很多是因为得不到父母师长关爱而引发的问题。图中小女孩父母都不在身边,玩具狗成了她的好朋友。
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与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若老人家年事已高,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必需承担家里的家务活。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庄平综合报导)国内有6,000万个留守儿童,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留守儿童的问题愈来愈多,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走上极端的事件时有所闻。就在今年初媒体报导,安徽安庆市一名年仅9岁的留守儿童小林,疑得悉在外省打工的父母今年不回家过年后情绪低落,一时想不开,1月20日在家中厕所的横梁自缢身亡。据悉小林父母前年离异,并各自组织新家庭,小林则随外祖父母和舅父舅母生活,疑因长期缺乏父母关怀,最终走上自杀之路。 《成都商报》报导,12岁的广安女孩小琳为了见妈妈,竟然烧毁邻居的房屋,只因她觉得「事情搞大了,妈妈就回来了」。这样的极端案例,足以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敲响警钟。 放学回家烧掉邻居的房 八耳镇位于广安市邻水县东部偏南方向,距离县城40多公里。如果要到小琳所在的村子,还要走五、六公里。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落,户籍上有200多位村民,但常年留守村内的只有三、四十人,绝大部分是老人。此外,还有十多名留守儿童,小琳是其中一个。 3月6日,在镇上上小学的小琳放学回家后,到厨房拿了灶台上的打火机,走进邻居家一间堆放柴火的房屋,随后离开。 40多分钟后,附近的村民发现房屋起火了。 「起火时间大概在傍晚7时左右,火势很大。」当地村民甘国良告诉记者。村民闻讯赶来灭火,但没有效果,直到消防车赶来,大火在晚上11时左右才被扑灭。据统计,火灾共造成3户村民6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损失5万多元。 事后,一位曾目睹小琳经过起火房子的村民报警。在八耳镇派出所里,小琳承认自己纵火一事。小琳哭着对办案民警说:「我只是想妈妈回家,不是有意要烧他们房子的。以为只要烧了他们的房屋,就一定会赔偿损失,这个时候妈妈一定就会回来。」 警察对小琳训斥一番后,将其交由爷爷奶奶、学校严加管教。 10年间她只见过妈妈一次 小琳的奶奶陈秀兰告诉记者,儿子阿波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认识了比他小3岁的湖南女孩阿琼。2002年黄历8月25日,孙女小琳出生。小琳9个月大时,阿琼再次外出打工,小琳两岁时回过一次家。之后,阿琼和阿波婚姻走到尽头。直到2013年暑假,阿琼才回来看过一次小琳,阿波也是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对于小琳来说,最怕过年,那时候村里其它孩子的爸妈都回来了,但她的妈妈一直没回来。 陈秀兰说,儿子后来又和一个广东女孩结婚,但这个后妈对小琳的态度不是很好。 「妈妈只是去年暑假回来了一次,但只待了3天就走了。」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小琳说,妈妈很漂亮,也很开朗。 去年暑假,当日思夜想的妈妈终于回来后,小琳却坚持和外婆睡。近10年没见面,她们之间有了一层抹不去的陌生感。「来了又不亲近,等她妈走了后,她又哭,说很想妈妈。」陈秀兰边为孙女儿擦泪边说。 现在,小琳将阿琼去年回家留给她的一张照片小心贴在床头,每天都要看几次。照片中,小琳长得很像她妈妈。 每年小琳生日那天,陈秀兰都会给孙女煮个鸡蛋,偶尔会给她买一个小蛋糕。但小琳很期待生日那天能接到妈妈的电话,或是妈妈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但这个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不少村民称,过年前,村里发生过一次火灾,过年后,村里又发生过5次火灾,这次损失是最大的,每次都是天快黑的时候起火。村民们开始对这个「从小就很聪明的孩子」感到畏惧,认为此前的几起火灾都是小琳所为。 「最后一次是我,但之前的几次真的不是我。」说话时,小琳一直低着头。 父母亲的回应 记者想联系小琳的父亲阿波,但未能成功。陈秀兰说:「儿子已经知道小琳放火的事情,但目前不会回来,没有钱。」 远在湖南的阿琼,今年27岁的她已有了新的家庭,暂时还没有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我们当父母的错,我们欠她的太多了。」阿琼说,目前在一边上班一边治病,所以不能及时回来看女儿,也很少给女儿打电话,但今年会回来陪她过生日。 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家庭悲剧?有评论指出,禁锢人口自然流动的户籍政策,正是这一系列悲剧的始作俑者!49年以后,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抓革命促生产」的城乡政策以及后期的所谓「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法规,都是这一切罪恶的源头所在!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没有所谓「流动人口」一说,因为别的国家永远承认--只要你纳税你就享有权利!而在天朝却成了奇葩:外来人口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纳税,在这里消费,但是,被纳税供养的政府却有「本地人」、「外地人」的政策门坎,人家纳了税却没办法享受等同待遇。外来人要求享受本地人等同的医疗、住房、教育权利而不可得,这也是造成中国独有的留守家庭悲剧的原因。△

 
分享:
 
人气:58,97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