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从韩国、日本孔子学院看中共用心(图)
 
邢天行
 
2012年6月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孔子学院到韩国究竟搞什么?

韩国盛行儒家文化,有将近80%的韩国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商界和政界精英都推崇儒教。国际公认,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是韩国。中国还到韩国观摩祭孔大典,回大陆模仿。中共怎么好意思到韩国开孔子学院唬人?

一千多年来,韩国把孔子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每年都在春秋两季举行两次盛大的“释奠大祭”,从无中断。大典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袭中国周代雅乐的规范,使用明代的仪式,非常庄严。政府也很重视,经常是教育部长以上的官员亲自出席。这跟台湾是一样的。

韩国除拥有儒教研究机构外,还在成均馆大学、汉城大学等20多所大学里设有儒教研究学科。韩国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为传承儒教,1960年以来,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科目。另外,专门教授儒学的200多所“乡校”分布于韩国各地,每年跟孔庙一样,同时进行祭孔典礼。

在韩国生活多年的朴正旭说,这些“乡校”无论从教材、建筑到师生的服饰,都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置身于这些学校,吟诵孔子的《论语》,那种古代儒生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觉得把这些乡校叫做孔子学堂真的是实至名归。但是他们出于对孔子先师的尊敬,绝不会拿孔夫子的名号去装门面。




韩国女儒学大师申师任堂——李珥的母亲。

让朴正旭感慨的还有韩国纸币。韩国纸币中1000与5000元纸币上的人物造像,分别是韩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学大师李滉和李珥,50000元纸币造像则是女儒学大师申师任堂——李珥的母亲。朴说:“我总觉得中国纸币上放孔子的画像最合适,可是大家在人民币上看到的却是清一色的杀人魔头毛泽东的头像。就凭这一点中共就没有资格办孔子学院。”

很多人都以为孔子学院不会插进韩国。朴正旭也是这样想。可是在网上一查,他曾经多次去过的一所大学内,竟然就设有孔子学院。首尔一家大学的网上显示,韩国目前有16所大学有孔子学院,主要是教授汉语,培训汉语教师,跟儒学和孔子毫无关系。

韩国人虽然不会说中文,但是他们从小就要学习很多繁体汉字,在韩国到处都可以看到繁体中文。在500年前的韩国,那时候现在的韩文还没有发明出来,韩国人使用的都是汉字。后人学习汉字是为了能阅读学习本国的历史古籍。韩国传统的教授汉语学校,都是教繁体字,很多韩国人到台湾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朴正旭认为,中共到韩国教中文,而且教的是摧毁古文字后的简化字,盗用孔夫子的盛名,谁都看得很清楚,它是别有用心。它在中国怎么不推孔子学院呢?

日本孔子学院坦言:别有用心

日本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的西园寺院长说:“孔子学院不仅仅教授中文,而且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介绍中国的过去和发展现状,以利于改善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靠政治和经济手段都有局限性,因为中日两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而经济又容易牵扯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最有效的就是文化手段。”这话正中肯,开办孔子学院别有用心。

与韩国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汉字对日本影响巨大。日本国内的中文学校、汉语班很多,竞争激烈,不需要孔子学院去提携汉语。相反,孔子学院的扩张有扰乱正常竞争之嫌。

以工学院孔子学院为例,在竞争激烈的东京繁华地带,他们的优势是“教学质量好,不以营利为目的”。任教老师学历高且有过3年以上教中文的经验,课时收费比别人低太多——别家课收费约合人民币280元,他们只需约160元。

能做到不营利而高质吸引学生,自然因为背后有中共官方源源不断地输入金钱和物质支持。

中共“汉办”经常提供各种资金和物质上的援助,教学工具,例如京剧的脸谱、中国的茶具、少数民族的服装或是中文参考书等等,都免费提供。

2010年,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曾直呼:孔子学院是中共的“文化间谍机关”。多家海外重量级媒体都曾刊登报导,质疑孔子学院的资金来源和扩张速度。

中共通过孔子学院在日本烧中国人的钱,想联络感情。这种感情会对中国人民有什么回报吗?比如,让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承认侵华历史,让日本归还钓鱼岛给中国,让日本赔偿中国慰安妇的战争创伤?如果孔子学院的赔钱教育能达到一点这样的效果,那也算“促进中日交流与友谊”了。应该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侵略罪行的日本到中国投钱增感情促友谊才对,而中国一个穷国,不能在外交上为中国人民争取权益,需要盗”孔子”名去送金买好,这就跟中共对印尼烧杀华人置若罔闻、而后又以援助救灾买友谊一样。难怪有日本人骂中国人猪脑袋,下贱。

中共常委李长春把持的中国媒体不停地驳斥海外的“间谍论”和“阴谋论”,而他2009年访问东京时,还特地会见日本11家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负责人和大学代表,对这些人的贡献表示赞赏。试问:谁贡献谁了?贡献什么?

 
分享:
 
人气:27,61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