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不简单的新华社驻外记者
显然,含有调情内容的邮件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传播,不仅让德克特的形象蒙尘,而且也让人们对新华社记者在新闻报导之外的作用大加怀疑。 《环球邮报》在报导中就指出,中共一直积极从事海外情报收集,去年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局长法登曾警告,中共间谍已渗透到加拿大政治中;而西方国家的反间谍组织一直将中共官媒新华社当作一个情报机构。《赫芬顿邮报》也称,德克特作为外交部长的国会秘书,能参与、接触加拿大政府的机密信息。谁又能保证沉迷在“情色”中的德克特不会“一不小心”泄露点什么国家机密呢? 对此,德克特避重就轻,只是于9月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承认发送了暧昧电子邮件,并向所有受伤害的人表示道歉,但称,施蓉是他在负责华文媒体联络时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们之间只是纯洁、简单的朋友关系。而施蓉本人拒绝证实电子邮件内容的真实性。 这种彬彬有礼的解释和致歉,很多人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不过,也许,有的人会说加拿大媒体真是小题大做,不过是普通的男女婚外情,为何非要扯上其是间谍呢?或许,两人真的存在真情实感呢!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无法排除,但一个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一个外交部长国会秘书的身份,恐怕也无法排除内中的“交易”吧。 还记得1999年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中死亡的三名记者吧?他们是新华社的邵云环、光明日报的许杏虎和妻子朱颖。当时美国媒体坦言,邵云环和许杏虎均是中共情报人员,隶属于中共安全部。 事实上,中共利用新闻记者从事情报活动,已是公开的秘密。中共驻外机构中的情报人员,有相当一部份就是利用记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这并不是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其他报刊派出的记者都是情报人员,但有相当一部份是特殊人员则并非过分。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当时的中共特务机构中调部,就曾采取两个方式使用新闻记者:一是在新闻记者中物色合适人员加以情报专业培训,然后派出国;二是将负有特定任务的情报人员,派往新华社国际部或人民日报国际部,进行新闻专业的培训(一般是一年半到两年),后再以记者身份派出国。 八十年代国安部成立后,一度出现了由国安部不经新华社、人民日报或其他新闻机构知晓,直接以这些新闻机构的名义派情报人员出国的反常做法。这种做法不但造成了新闻单位在管理上的困难,而且也使中共情报系统本身出现了混乱,新闻单位和情报部门为此矛盾重重。最后由邓小平拍板,凡以记者名义派出的情报人员,应到具体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待熟悉业务后再行派出。这实际上恢复了五十年代中调部的做法。 八十年代后,情报部门派出或物色的记者迅速增加,不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光明日报,而且其他级别或部门的专业报社,也牵涉其中,这几乎是中国大陆新闻界人所皆知的内幕。而有些记者为了达到出国的目的,也会主动要求为国安部服务。1989年六四事件后,当时的国安部长贾春旺,曾特地邀请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高狄一起吃饭,在饭桌上提出希望增加国安部在人民日报国际部派出人士中的比重,当时高狄一口答应。 中共新闻记者大量地参与情报工作,其数量之多,可能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这样看来,科索沃事件中有记者从事情报工作以及新华社记者施蓉“有意”接近德克特并不令人惊讶。这其中的猫腻大概除了当事人知晓外,中共国安部和加拿大情报部门也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去年6月底,加拿大国家安全情报局(CSIS)局长法登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专访节目中指出,加拿大的某些政府官员和加拿大的民主正受到来自外国的秘密影响。他披露,至少在加拿大的两个省份中,有内阁厅长受到外国政府控制;卑诗省的几个城市,有政府公务员在被怀疑之列。据悉,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一半反间谍开支,是用来应付中共政府的间谍的。 而此前的200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还曾将一个华裔幕僚炒鱿鱼,原因是发现她曾任职于新华社,但在联邦政府工作期间却依然和新华社保持联系。 此番施蓉和德克特成为众矢之的,表面看似是施蓉的丈夫挟恨报复,实际上谁又能担保不会扯出更大的丑闻?至少这再次给加拿大政府及其官员敲响了警钟。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