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博尔赫斯诞辰和老舍之死(图)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博尔赫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环境中。1914年其家庭举家迁往瑞士,博尔赫斯在那接受教育而后游历西班牙。1921年返回阿根廷后,他以作家身份出版了诗歌、文学周刊上发表散文。他也在图书馆工作并多次发表公众演讲。庇隆政府时期,他曾遭受政治迫害。 由于遗传疾病,博尔赫斯年近六旬即双目失明。 1955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公共图书馆馆长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文学教授。1961年,他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文学奖Prix Formentor。他的作品被广泛译介到欧美国家,他本人也是一位翻译家,除母语西班牙语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古英语、古诺尔斯语等。1986年,他在瑞士日内瓦去世。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1944)和《阿莱夫》(1949)中就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 研究者们也注意到博尔赫斯不断恶化的眼疾似乎有助于他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毕竟,“诗人,和盲人一样,能暗中视物”。 60年代,随着拉美文学潮的兴起以及马尔克斯的巨作《百年孤独》的问世,博尔赫斯的国际声誉日隆。 库切曾经评价道: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大师。他能够把极其丰富的意念和诗歌魅力浓缩在通常只有几页长的篇幅里:叙述或仅仅暗示的事件、对无限的令人目眩的瞥视,还有理念、理念、理念……” 1966年8月23日,红卫兵以“扫四旧”为名,在国子监(孔庙)大院中烧戏装、道具。下午,老舍被人从北京市文联办公室押往孔庙,和萧军、骆宾基、端木蕻良、荀慧生等三十多位著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批斗,遭污辱。老舍抗争,被毒打,当场晕倒,血流满面。 “我没有说违心的话,我相信,毛主席,周总理是理解我的,人民是理解我的。”1966年8月24日凌晨2点,老舍被接回家时,对妻子胡洁青说了这几句话。“再见!”这是老舍最后对小孙女说的两个字。 24日凌晨,老舍先生独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入湖水自尽。没有人知道,在老舍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坐在太平湖边都想了些什么。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在文革前的1965年曾经写过如下两首诗: (一)昔年 (二)今日 博尔赫斯以近九旬高龄安详离世,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对“盛世”和专制政权的歌颂,只有对人性和人生的探索思考,一提起博尔赫斯,留在人们脑海中是这样的句子:“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向你献上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我向你献上一个久久地凝望过孤月的人所感受的凄凉。” 老舍先生用他的生命,对自己诗作中歌颂的“晚年逢盛世”做出了惨痛的权威诠释,倘若老舍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在他的诗作《昔年》最后一句中改动一个字,那就是:“倘有共产党,荒野鬼为邻!”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