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眼裏的艾未未之「罪」(圖)
 
何清漣
【人民報消息】艾未未的國際聲譽終於爲他帶來了一個「好處」,即中共當局高規格地對他的失蹤作了解釋。4月6日與7日,新華社與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先後出面聲明:艾未未因「涉嫌經濟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機關的依法調查」。

大家試想一下,遠的不說,只說近兩個月來的失蹤人員,哪有如此「高規格」待遇?能夠勞煩《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新華社發表消息,還成了外交部新聞發佈會的題材?許多人「被帶走」之後,當局連他們到底處於什麼狀態都懶得多說一個字,現在居然由新華社與外交部Double Check,雙重承認艾未未這人確實落在當局手裏,這已經算給了西方社會天大的面子。只是到底關在何處,那是「國家機密」,豈能向外人隨便泄漏?

對於給艾未未栽上什麼罪名,中共倒也沒怎麼猶豫,很快就找到了「經濟犯罪」這個大方向,再將艾未未自己早前發佈的一些純屬玩鬧之作以及他在去年對《紐約客》記者坦承過的非婚生子拿來爆炒一遍,彷彿這樣一來就能從人格上謀殺老艾。

其實,中共當局要真是在乎它的官員與臣民的「經濟犯罪」之類,按他們對艾未未的標準來檢查官員,中共的官員可能99%都應當被抓起來審查定罪,那罪一定比老艾重得多。與生產有毒食品這類真正的經濟犯罪相比較,老艾製作的含鉛瓜子大概算不上犯罪,因爲老艾從未將這「瓜子」當作食品銷售。至於銷售價格雖由老艾自定,但買者只要自願接受,那實在也與違法沾不上半點邊。

因此,關於艾未未的所謂「經濟犯罪」之說辭,純粹是爲了堵住西方國家的嘴巴,讓西方不要將艾未未被拘押之事與人權、政治等掛鉤。《環球時報》早就說了,在艾未未被拘事件上,西方社會是「故意把一個簡單的案例放到國家政治甚至國際政治的不相稱的位置。」

要說當局在意艾未未的裸照有傷風化,那也不過是說辭而已。中共當局要真在意這類事情,就不會「寬容」地允許少兒不宜的色情廣告遍佈國內大小網站。當局真正在意的只有一張照片,就是那張著名的「草泥馬擋中央」。當局其實也並不真在意老艾有非婚生子,否則就不會起訴因貪腐且有私生子的幾位落馬官員。

當局到底在意艾未未的什麼?只要熟知中共「對敵人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的鬥爭精神,就不難明白中共在意的其實是老艾那種以戲弄姿態出現的對權力的挑戰。

從2008年開始,在「奧運安保模式」的嚴苛管制之下,批評聲音越來越微弱。艾未未的出現,算是在中國這潭死水裏掀起了陣陣微波。加上他那特立獨行的方式很符合80後青年情有獨鍾的網絡「惡搞」特色,自然有衆多追隨者如衆星捧月般追隨。

但老艾與以前所有的批評者都不相同。此前所有的批評者無論是以「第二種忠誠」的心思批評勸說,還是對社會主義與共產黨政治體制加以批判否定,或是以表面批評這種走終南捷徑的方式進入體制之人士,基本都是以嚴肅與正兒八經的姿態出現。但艾未未不同,至今很少見到他在政治上有明確的成系統的表達。

他對當前權力的認識與批判多是從人性出發,加上其性格張力——馮小剛稱老艾有「破壞秩序的衝動」,《華盛頓郵報》名之爲「頑皮」,《環球時報》社論一本正經地稱之爲 「喜歡在『法律的邊緣』活動」——他對權力抱持一種別開生面的戲弄態度。由於中國社會呆板且崇尚平庸的特性歷來盛產假道學僞君子,老艾這種戲弄的格局堪稱前無古人,近期內亦難有後來者。

比如他那個「草泥馬擋中央」的遊戲之作讓國人嬉笑不已,設身處地替中共想想,儘管它被這一行爲藝術激怒到極點,還真是不好拿此事對老艾開刀問斬,一是顯得中共當局太缺乏氣量,二是將一個看起來不太正經的藝術家放置到與赫赫揚揚的執政黨成爲對手的局面,實在心有不甘。

中共當局在對待艾未未問題上的尷尬,日前終於由《環球時報》說了出來:「在如何對待他這樣的人的問題上,中國社會的經驗並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不過我估計中共再恣意妄爲,大概今後也不會折騰出一部《打擊防範「戲弄政府罪」》的法律法規出來,那實在是顏面盡失,等於承認自己已經毫無執政者的尊嚴。

也正因爲如此別開生面,艾未未不僅吸引了國內的追隨者,還吸引了大量的外媒。艾未未不僅成爲這幾年中國異議活動的標籤,還成爲異議活動的靈魂。這種異議活動無綱領、無計劃。如果要說有主訴的話,那就是以一種極具挑戰性的戲弄姿態,鍼砭時下的醜惡,艾曉明將之概括爲「調查苦難紀念孩子摻乎鳥巢跳脫衣舞請客吃飯做遊戲捐錢心疼愛滋病拍死刑犯憐惜貓狗」的「人倫常態」。他用極其獨特且不可摹仿的方式挑戰並戲弄了中國的政治權力,這種戲弄未必「顛覆」了黨的政權,但卻消解了中共自以爲尚存的「神聖性」。

從老艾出現那一刻起,我就在想,他在這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上到底能夠走多遠?這當然不由他本人決定,只能由他生存的這個國度面臨的內外大環境決定。國際影響力大固然能在一段時期內起保護作用,但其前提依賴於中共當局對自身政治安全作何判斷。當中共當局還有些統治自信力時,它會在乎所謂「國際形象」,這時候,國際影響力確實起一些保護作用。但今年北非中東獨裁者的王冠紛紛落地,中共當局感到政治危機正在迫近,這時候,所謂「國際形象」的重要性大大下降,維穩成了首要甚至唯一的需求。更何況,從國際社會對利比亞干預的猶疑與力度上,中共也探測到西方世界的干涉意願與干涉能力。

艾未未雖然被網友暱稱爲「艾神」,但他不是神,只是一個人,是個大寫的人。一個艾未未救不了中國。正如他所說的,希望大家自己能承擔本身應該承擔的一份,如果十三億人不再是迎着權力「陽光」的「葵花子」,而是自在的、獨立的人,艾未未的特立獨行就不會再成爲「罪行」了,他也不需要再以人之肉身承擔 「神」的功能了。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我們要尋找的不僅僅是艾未未 2011/4/12 (28,125次)
救艾未未 墨鏡哥震撼海內外(圖) 2011/4/11 (31,080次)
拒絕魔鬼的謊言 2011/4/11 (29,145次)
艾未未「暗渡陳倉」踩到中共痛腳(圖) 2011/4/8 (31,290次)
網友之聲 2011/4/8 (247,279次)
新華社稱艾未未犯罪 歐盟召開緊急會議(圖) 2011/4/8 (28,395次)
華盛頓郵報:艾未未在哪裏?(圖) 2011/4/7 (20,351次)
中共喉舌發表社評證實艾未未被捕 2011/4/6 (22,780次)
艾未未被捕 國際強烈反響(圖) 2011/4/5 (30,088次)
巴博老實了!中共說客去利比亞製造笑話(多圖) 2011/4/11 (46,373次)
半笑話:江澤民遭襲(圖) 2011/4/11 (147,534次)
薄熙來做出這個動作後 重慶持續紅彤彤(多圖) 2011/4/10 (135,838次)
薄熙來的創舉 爲何中央避嫌(圖) 2011/4/10 (54,409次)
黑色幽默:吳邦國槍斃政協(圖) 2011/4/10 (113,232次)
日本災區的豪華簡易住宅勾起茉莉花(多圖) 2011/4/9 (67,693次)
讓萬里再一次受到極大震動的消息(圖) 2011/4/8 (74,920次)
天出異象!人類必定發生特大事(圖) 2011/4/8 (90,086次)
卡扎菲稱奧巴馬是兒子 潘基文籲美國不做旁觀者(多圖) 2011/4/7 (44,788次)

懷念里根!奧巴馬政府的人權價值水份太多(多圖) 2011/4/6 (41,425次)
半笑話:薄書記與「七年買套房」(圖) 2011/4/5 (120,071次)
奇聞!這回不是子彈飛而是蚯蚓飛(圖) 2011/4/5 (44,026次)
狂吐竄稀!給鳳凰衛視國際夥伴提個醒(多圖) 2011/4/4 (88,260次)
駱家輝當駐華大使…奧巴馬將是下一個蔣介石(多圖) 2011/4/3 (53,999次)
窩兒裏反!一場大戲前的預演(多圖) 2011/4/2 (44,488次)
新華網這倆幽默絕對不見紅彤彤(圖) 2011/4/1 (47,945次)
大陸民衆絕對應該知道這幾個高招(圖) 2011/3/31 (72,718次)
江的好友程維高至死忿忿不平的原因(多圖) 2011/3/31 (84,190次)
要出大事!佛開金口菩薩流淚(多圖/視頻) 2011/3/30 (177,594次)
百感交集 中美兩國賞櫻花天壤之別(多圖) 2011/3/29 (72,654次)
奇了,普京穿皮衣 中共千里外能聞到男人味(圖) 2011/3/29 (45,661次)
鼓舞士氣!卡扎菲造謠說兒子哈米斯沒死 2011/3/29 (55,507次)
金正日康生和老江的夢都超國際水準(多圖) 2011/3/28 (74,317次)
拿納稅人的錢不幹人事 美國之音越來越象新華網(圖) 2011/3/28 (75,395次)
爲何新華網奚落奧巴馬「被鎖在白宮外」(圖) 2011/3/27 (47,474次)
八寶山有空位!非盟稱卡扎菲停火沒誠意(圖) 2011/3/27 (41,337次)
?!李長春家的網被封了(圖) 2011/3/26 (53,552次)
老毛和老卡誰的靈魂出了竅(多圖) 2011/3/26 (58,859次)
最新北約簡介 2011/3/25 (32,862次)
揍卡扎菲 卡斯特羅豎起了白旗(圖) 2011/3/24 (47,825次)
我揮起修腳刀 照準韓寒碰的敏感點(圖) 2011/3/24 (61,656次)
卡扎菲捱揍 骨斷筋折的是中共(多圖) 2011/3/23 (53,312次)
軟飯回鍋肉 卡扎菲和八缺一的孩子們(多圖) 2011/3/22 (72,630次)
幫卡扎菲繼續掙扎的關鍵人物六子被燒死(圖) 2011/3/21 (40,180次)
聯軍一炸利比亞 也門總統屎出來了(多圖) 2011/3/21 (48,66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