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援外送給馬其頓的校車與中國形形色色的校車。
【人民報消息】一部載量9人的校車,被塞進64人,與一部運煤車相撞後,導致21人死亡,其中19名爲兒童。這是發生在甘肅省慶陽市的一幕慘劇,時間爲2011年11月16日。而9天后,11月25日,中共當局向歐洲小國馬其頓無償贈送校車23部,每車載量35人。一天後,11月26日,中國再度發生校車事故:遼寧省鳳城市一輛校車於行進中翻倒,35名孩子受傷。
消息傳出,輿論沸騰。中國網友痛批當局:「寧贈外邦,不予家奴。」「別國孩子在笑,中國孩子在哭。」「打腫臉充胖子,把瘡疤當光榮花。」「外交部」是「援交部」……
面對洶湧民怨,中共官場的反應,令人玩味。中共外交部發言人一本正經地解釋:向馬其頓贈送校車,是根據2011年初達成的援助協議;中國也接受過外國援助,包括馬其頓曾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對中國的援助;對外援助,是中國國際責任的體現。
這番外交辭令的潛臺詞是:明知中國嚴重缺乏校車、校車血禍不斷(僅過去兩個月,就在山西、甘肅、遼寧三省發生校車事故),當局仍大筆一揮,簽下協議,把寬敞高質的校車優先贈送外國人、優先保障外國學生的安全。
2008年,四川創下8級大地震記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或多或少,都爲中國提供過援助,當局是否據此一一回饋?單說北朝鮮,從未援助過中國,中共卻爲它提供大量援助,將中國90%的外援糧供給北朝鮮,並供給該國70%的燃料。撇開馬其頓不提,中共長期、大量和無償援助北朝鮮等獨裁政權,哪裏是給對方援助的「回贈」?完全出於政治需求,發放政治援助,慷國家之慨。
中南海聲稱,向他國贈送校車,體現「國際責任」,等於承認,中共無意承擔本國責任,不在乎中國學生有沒有校車,更不在乎中國校車超載、事故頻發、傷亡慘重的不堪現狀。
人大代表、湖北教授周洪宇,曾於2010年「兩會」期間,提交《關於實施全國校車安全工程的議案》,中共教育部官員給予否定的答覆:爲全國小學和幼兒園提供校車,政府需要投入3000億,每年運行、維護費用1500億。費用太大,政府負擔不起。
然而,衆所周知,中國有一筆「三公費用」,比維穩費和軍費都高,即中共官員公費用車、公費吃喝、公費出國,每年共耗費9000億。只要省下其中的三分之一,或者,省下其中的一筆,比如4000億的官員用車費,都足以爲全國小學和幼兒園配齊優質校車。
教育部官員的意思:寧願讓官場揮金如土、竭盡排場與享樂,也不讓學童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連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藍都說:「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觀念問題。」 非不能也,是不爲也!
針對甘肅校車慘禍,中央領導人表示:「一些地方近來連續出現重大校車安全事故,讓我感到很不安」;「國務院已經責成有關部門在一個月內製定出《校車安全條例》」;「要讓校車成爲學生安全的流動校舍。」
這番表白,話中有話:如果不是因爲民怨沸騰,他們還不會「感到不安」;如果不是因爲甘肅校車慘禍被網民熱炒,這個執政了62年的政權,竟還沒有想到過要制訂《校車安全條例》;「安全的流動校舍」,多麼優美的遣詞造句!諷刺的是,當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一些小國、窮國都早已擁有完備而安全的校車體系的時候,號稱「崛起」、「強大」和「盛世」的大中國,居然還沒有建立起最起碼的校車體系,中國大部分地方,甚至連「校車」的概念都沒有。
輿論沸騰之際,以陰陽怪氣著稱的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又出來打圓場,一邊奉勸中國網民:「輿論的自我剋制也是必須發生的,」一邊自說自話:「中國的現實一定會在兩個方向上進行淘汰:淘汰改革動作遲緩的官員,和將那些用激進口號製造社會不切實際幻想的『輿論積極份子』邊緣化。」
《環球時報》豢養了一批睜眼說瞎話的老手,他們明明知道,在現行體制下,「改革動作遲緩的官員」不僅不會被淘汰,還穩坐釣魚臺,比如中南海的新「四人幫」。至於「激進」一詞,送給薄熙來們最合適,時至二十一世紀,還強行推廣唱紅歌、讀紅寶書,製造「全國山河一片紅」、幻想文革重演。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激進」的人物和場景嗎?
在一輪接一輪的輿論角力中,中國民意的大方向,倒是將《環球時報》及其酸腐的御用文人們,一輪又一輪地邊緣化,這才是中國社會的客觀演進。不信,且到擁有5億網民、3億微博用戶的中國網絡上統計一下,這個《環球時報》,受到的追捧多?還是承擔的罵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