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加權威雜誌披露中共瘋狂滲透海外中文宣傳
【人民報消息】7月8日,加拿大權威新聞週刊雜誌《麥克琳》(Maclean’s)登載一篇文章,題爲《影響的問題》(A Question of Influence)。文中列舉了中共利誘加拿大中文媒體,利用電視和報紙等海外中文媒體向加拿大輸出宣傳、滲透意識形態,並打擊異議己的加拿大獨立媒體的事例,並籍此向加拿大主流社會提出,中共正把加拿大中文媒體轉變成自己的煽動與宣傳平臺!

資助海外中文報紙輸出宣傳

據《影響的問題》稱,周錦興(Crescent Chau)是蒙特利爾中文週報《華僑時報》(La Presse Chinoise)的發行人。2年前,他狀告其競爭對手《大紀元》誹謗,因爲《大紀元》告誡民衆,稱周充當北京的代理。周以爲這場官司他必勝無疑。然而,審理此案的魁北克高等法院法官曼德維爾(Catherine Mandeville)最終確認《大紀元》對周及其報紙描述屬實,強調周與北京宣傳機構有密切聯繫,證實《華僑時報》得到北京的資助。

正如周在上海舉行的北京資助的世界華文媒體大會上的慷慨陳詞一樣,周的理念是,海外華人新聞界責無旁貸地「維護祖國的正面形象」,但這些對他贏這場官司沒什麼好處。

早在2002年,周的報紙發表4期特刊攻擊法輪功,其觀點與中共同出一轍。

奇怪的是,周的這家在蒙特利爾平常發行量只有4000份的報紙,卻向全加拿大發行了每期10萬份的4期攻擊法輪功的特刊,且沒有任何廣告。與此同時,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在中國大陸報導了周發行特刊的消息。讓人生疑的問題是,是誰爲周如此大的發行量買單?曼德維爾法官稱周的資金背景很「朦朧」。

加拿大中文媒體的北京背景

《影響的問題》還提出了「北京正在把加拿大中文媒體變成自己的煽動宣傳平臺」這一問題。異議人士多年來一直告誡,北京不斷向北美中文媒體滲透,並提示國際新聞組織的所有權被更換和控制在中共黨員手中。加拿大安全情報局總監法登(Richard Fadden)指出,加拿大省級官員受北京擺佈。除了買下媒體的財產,北京一直積極地培養海外的新聞編輯室的同盟。

《影響的問題》一文指出,許多海外中文媒體是近期才倒在一臂之遠的北京控制之下。上至90年代,香港報紙,如《星島》和《明報》以及新時代電視,都曾表示他們宣揚新聞自由,有別於中國大陸同行。

然而,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前亞太區主管卡瑞亞(Michel Juneau-Katsuya)稱,如果以上媒體仍然想自由表達新聞就太天真了。他指出,在97年香港迴歸大陸的兩年後,《星島》的主公司就被中共高官及中國菸草巨頭何柱國(Charles Ho)掌管。雖然《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擁有一半的《星島》,《星島》翻譯《多倫多星報》的文章,但是,《星島》的最終編輯還是受控於何柱國。

《影響的問題》稱,其他的媒體被告之,如果與北京宣傳部門關係友好,就會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諸多資助機會,否則,北京就會斷了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廣告財路。於是這些媒體自我審查,淡化或採用北京對待諸如西藏、新疆和法輪功問題上的官方語言。

《影響的問題》提到,《中國聚焦》(Chinascope)監測全球各地的中文媒體報導,總部位於華盛頓,其總編輯李鼎(音譯)稱,那些中文媒體還在新聞上依照新華社提供的內容,目的是限制異議的聲音。他說,「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大陸影響這些媒體的證據。」

利用海外中文媒體輸出意識形態

中共輸出其意識形態,採取措施直接影響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等國的媒體總部。據監查與中國貿易安全的「美國與中國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稱,中共想看到一場「世界民意大戰」,需要4千萬鐵桿海外華人的支持。爲實現這一目標,北京擴大建立表面獨立的媒體機構,北京幕後影響其操作。中共向媒體直接或是通過廣告投資,或是派遣領事館官員援助。2006年,悉尼中領館官員陳用林披露中共文件,要求海外中文媒體全文登載中共意願文章。

民主人權人士稱,他們的文章越來越難在加拿大中文媒體上發表意見。多倫多支持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關卓中說,一些編輯和記者總是建議他在關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採訪中去掉「大屠殺」的用詞,如果他想讓他的話見報的話。

2年前,《多倫多生活》(Toronto Life)雜誌詳細介紹了《星島》如何修剪翻譯《多倫多星報》關於奧運火炬的報導,以符合北京的口味。《星島》在翻譯中剪掉了有關人權示威活動,在原文 「人權問題」前加上「所謂的」,以及把原文的「藏人」(Tibetans)改成「藏獨」(Tibetan separatists)。

北京還利用非中文媒體進行意識滲透。據美國安全貿易的報告稱,北京爲播報外語新聞預留了66億美元的預算,運作一個像CNN或半島電視(Al Jazeera)那樣的24小時英語新聞電視頻道。2002年,北京起動其官方英語電視頻道CCTV-9,目前,向整個北美播放。

打壓異議媒體

據 《影響的問題》稱,北京不喜歡不同聲音的媒體,向不合作的新聞記者施壓。

2006年,《大中報》發行人賈寧揚(Jack Jia)因發表系列文章,溫和批評加拿大中文媒體推廣大陸官方媒體CCTV進入加拿大有線電視市場,由此,賈遭到海嘯般的恐嚇和攻擊。

大紀元和新唐人記者時常批評北京。不久前,北京向加政府威脅利誘,阻止這兩家媒體記者參加胡錦濤出訪加拿大首都的現場活動報導。


(文芳編譯報導)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做人,還是做恐懼的華人? 2010/7/18 (20,424次)
從香港特首起家祕辛看中共滲透(圖) 2010/1/31 (17,813次)
《臺灣大劫難》已引發中共高層政治海嘯 2009/11/13 (22,220次)
蔣介石何以失去大陸?國防部盡是匪諜(多圖) 2009/9/27 (120,951次)
反中共滲透 美紐約政府特刊「大蘋果被赤化」(圖) 2009/9/16 (24,695次)
中共海外滲透大揭密 2009/9/14 (19,150次)
前國安部諜報官曝中共滲透西方黑幕(圖) 2009/9/10 (27,164次)
阻止黑勢力滲透 中共紅人紐約選舉受挫(圖) 2009/8/29 (19,066次)
外電:美國情報體系的紅色陰影 2009/3/2 (20,779次)
小笑話:重慶市長廁所撞上薄書記 2010/7/18 (90,925次)
新華網誰在這樣惡搞薄熙來(多圖) 2010/7/18 (57,798次)
章魚哥礙着老江什麼事(圖) 2010/7/18 (53,155次)
小笑話:李肇星夫妻倆的悄悄話(圖) 2010/7/17 (96,458次)
快死了?!卡斯特羅9天內五次露面(圖) 2010/7/17 (44,296次)
新華社長暈菜!開始一個最令人興奮的冒險 2010/7/17 (39,337次)
看裏面哪些圖片不容易心生邪念(多圖) 2010/7/16 (54,137次)
中共已把手伸進馬英九的家(多圖) 2010/7/15 (148,940次)
一個神奇的消息:世界盃奪冠可助國家脫困(多圖) 2010/7/15 (50,644次)

小笑話:你真會喝牛奶嗎?(圖) 2010/7/15 (112,947次)
小日本兒澤國 房子咋就沒倒呢?(多圖) 2010/7/14 (60,088次)
中共700億大單斷送阿根廷(圖) 2010/7/13 (53,031次)
中共公告貪官:錢存在這些國家最安全 2010/7/12 (39,867次)
西班牙得冠 江第一反應:我完了 2010/7/12 (49,808次)
?!中共爲何怕外星人而不怕它們(多圖) 2010/7/11 (56,590次)
重慶特強暴雨 薄書記睡在哪個溫柔鄉(多圖) 2010/7/11 (55,089次)
接受中資!美鋼鐵廠別掰着腳丫子數錢(多圖) 2010/7/11 (39,625次)
重災!新華網掀開薄熙來的屁股簾兒(多圖) 2010/7/10 (55,503次)
黑色圖片幽默:薄熙來的重慶紅燒肉(多圖) 2010/7/10 (50,531次)
文強被執行死刑的圖片沒敢曝光(多圖) 2010/7/9 (125,483次)
薄熙來對誰都使用這兩手兒(多圖) 2010/7/8 (60,610次)
文強死這天,都沒給薄書記面子(圖) 2010/7/7 (66,473次)
文強死了,薄熙來還活着(圖) 2010/7/7 (47,200次)
36年最慘敗局!馬拉多納爲女總統背黑鍋(多圖) 2010/7/6 (42,360次)
忍無可忍!習近平:是你們逼我這樣做的 2010/7/6 (72,648次)
熱死了人!北京持續高溫 地面68.3℃ 2010/7/5 (57,888次)
24死19傷!這是新聞,還是升官晉級報告(圖) 2010/7/5 (61,584次)
趙本山在臺灣褻瀆國父,你在幹麼!(多圖) 2010/7/4 (52,680次)
綿竹塌樓事件揭示出一個驚人預言(多圖) 2010/7/3 (64,737次)
小笑話:新華網處理墜機事件有點象劉謙(圖) 2010/7/3 (58,102次)
香港出了啥事?新華網咋窟窿越捅越大(多圖) 2010/7/3 (62,726次)
咋?涮咱!鄭大世登陸…歐洲夢成真(圖) 2010/7/3 (29,556次)
新華網爲啥立即刪掉這個即時要聞(圖) 2010/7/3 (53,488次)
中共政壇最醜狗比賽:一個比一個醜(多圖) 2010/7/2 (50,744次)
!濟南日報曝黨真的內虛了(圖) 2010/7/2 (38,23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