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上海,鲜花的力量(图)
 
夏小强
 
2010年11月22日发表
 



上海大火“头七”,鲜花、花圈布满悼念现场。

【人民报消息】11月21日,是上海11.15火灾亡者的“头七”,中国传统丧殡习俗认为,亡者的魂魄会于“头七”这天返家。一早,献花的人流已排成长龙,胶州路、余姚路、昌平路、常德路、延平路,蜿蜒了数公里。不仅如此,从大火后的第一天开始,人们自发在烧毁大楼前献花祭奠就没有停止过。

网民宋剑锋在微博中写道:“我之所以今天开始敬佩上海人,是因为山西河南等地曾有那么多次灾难,人们都麻木地忍受和接受了,并没有公众自发的哀悼,就连矿工家属们都很淡定地接受了现实;唯有上海,中国一线大城市的人民,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他们对生命的尊严不抛弃,不放弃!有微博曾抱怨不平等,这怪谁,权利要自己争取!”

一位记者这样说道:在上海多年今天所见到的是我在上海从未见到过的,火灾后的第四天,人们仍源源不断地来到事件发生的大楼献花祭奠,从着装看很多是午休时间过来的白领,摆上鲜花鞠一躬然后匆匆离去,一个接一个。与我的记者朋友聊天,他说上面的态度摆明是官官相护,他说“当我们用鲜花铺满整条路时,他们会看到民心的”。

捷克一首摇滚乐《百分之百》中有这样的歌词:“他们害怕老人的记忆。他们害怕年轻人的思想和理想。他们害怕葬礼,和墓上的鲜花。”上海官方媒体《解放日报》在“市领导慰问火灾遇难者家属”一文共有527字。市领导的姓名出现了33次。剩下是俞正声和韩正的讲话。没有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没有一句遇难者家属的声音。

虽然作家笑蜀说:“一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死人,而是连死人,甚至大规模死人都无法改变什么。每一出悲剧都只能哀悼而不能改变。用生命都铺不出通向黎明的路,用生命都撞不破夜的门,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但是,人们却从上海市民悼念祭奠遇难者的鲜花中,看到了改变。

一位上海市民两天在同一个花摊儿上买了菊花,第一天卖10元一把,第二天只卖5元。问摊主为什么降价了,她说:我们这条路上的都商量好了,表个心意。今日白菊批发价一块四,平均他们每把亏两元。

“财经新闻”记者赵何娟在博文中写道:当火眼金睛的警察用力将正在献花的我推出家属区的警戒线,并喊,“你是哪个的家属,哪个单位的,出去!”我拚命挣扎着拒绝被推,没来得及其他反应,旁边一个家属紧紧一把抱住我,说“我们是一家人”,我哭出声来,“我们是一家的”,警察散去。

尽管对警察在路边不断打断影响人祭奠心情,心有不满,但数万市民依然井然有序排队献花,没有人喧哗,没有人吵闹,没有人嬉笑。一个很小的女孩一边走,一边摇手说:“再见,你们走好。”

上午,一位上海老人站在大楼对面人行道的台阶上,大臂一呼,大声质疑政府的政绩工程和救援不力。逐渐集聚过来围观的群众不断响起掌声。说完,老人还掏出自己的工作证,不怕暴露身份,他坚持自己有质疑的权利,是正常的公民权利。

网民这样说道:

“一直想知道谁是第一个献花的人,但名字并不重要。他或许很平凡,但他代表了上海市民的良心、意识、理性,如果,得到妥善彻底解决,我们所有人会感谢他,因为他带领了第一声无言的呐喊;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也会感谢他,因为他让所有人看到公民心中的勇气和愿望,也让更多的人丢弃一直的幻想。”

“请让鲜花铺满上海的街道,我一定要去胶州路献上我的那一支,我们都去,让他们知道,他们不仁,我们有义。”

在祭奠现场,一位身穿蓝衣的姑娘打出了一条“人在做天在看”的横幅。




上海大火祭奠现场“人在做天在看”的横幅(网络图片)

一位网友对此留下了这段文字:“今天,上海,请你转告这位美丽的蓝衣姑娘,转告她,我爱她。我爱她的良心,我爱她的勇气,我爱她的一身正气。请帮我转告她,上海,转告这位蓝衣姑娘,以她的美丽。请告诉每一个路牌,我爱她。请告诉每一个报亭,我爱她。请告诉每一根电线杆子,我爱她。上海,请你帮我转告她,务必!”

鲜花的力量超过枪炮,超过强权,超过所有自以为不可摧毁的力量——那就是人心的觉醒。

 
分享:
 
人气:16,65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