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涨,涨,涨,涨得人心惶惶 中共要完了(图)
自2008年10月起飙升的食糖价格,目前已涨到每吨7,000多元,涨幅高达150%,且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0%。大米、面粉、猪肉、大蒜、鸡蛋以及一些蔬菜等农产品,更是交替上涨。而食用豆油也因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多地近日开始涨价逾1 成,如北京大豆油和调和油的价格平均上调幅度就达20%左右。 吃的涨价,老百姓日常消费的水、电、气也不甘落后。在去年部份地区提价的基础上,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据调查,有近87.7%的市民表示担忧,认为可能增加百姓负担,只有9.4%的市民表示这样可以让大家有节约意识。 日前,国家发改委还决定自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与220元。随之而来的是,国航、海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宣布,从27日零时起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涨幅近一倍。这是自去年11月12日燃油附加费复征后的最大一次调整。 涨,涨,涨,涨得人忧心忡忡! 如此全方位的、疯狂的涨价,自然使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节节攀升。官方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的CPI是3.6%,创下23个月来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通胀幅度高达8%,成为CPI的主要推手。虽然中国老百姓没有多少人懂得什么是CPI,也不明白它与自身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但是生活中高涨的物价和止步不前的工资却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感受到了通胀的危险已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不妨晒晒一对白领夫妻的家庭账本。生活在吉林省长春市的曹志红夫妇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他们从2009年起开始记账。他们发现,尽管今年减少了不合理的消费,减少了美容、购置衣物等开支,但由于各种商品价格一直在涨,而工资却没有增加,因此钱还是没剩下多少,这让他们也感受到了压力。 根据曹志红的小账本,今年前9个月的支出已占到了总收入的 41.85%。除了人情费以外,最让他们感到瞠目结舌的是日常生活饮食消费。由于各种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他们这9个月的饮食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去年一年,达到4,002.5元,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计。根据这个数字推测,物价实际增长可能要远远高于官方数据。 连这对年收入不错的白领夫妻都已经感受到了物价带来的压力,那么诸多年收入达不到12万的家庭呢?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小城镇和农村的家庭呢?想必在叫苦不迭吧。 不过,中国人即便在这个时候也不忘幽默一把。一个新词“囤囤族”迅速流行。何谓“囤囤族”?不说大家也猜得到,就是“囤积商品一族”。新的囤货一族,当然少不了精打细算的主妇和省吃俭用的老年人。有囤积米面油的,有囤积小孩衣物的,有囤积烟酒的……对了,菜价的高涨使得菜贩丢弃的老菜叶也成为抢手货,甚至在重庆还出现了组团“淘早菜”。 可怜的中国老百姓,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而工资收入却是相对意义上的“负增长”,民众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是56.5%,而后就持续下降,到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同时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而全国总工会几个月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一个GDP高速增长的国家,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却在一步步萎缩,这不正说明由大量投资和房地产业膨胀发展带动起的GDP数字增长,由少数富裕群体消费“扩大”的内需繁荣,不过是畸形的经济发展之路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严重通胀曾导致了震惊世界的学生运动,而现在中国的情势只能比那个时候更加糟糕。中国老百姓一向以能忍而闻名,但是当老百姓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时候,老百姓该怎么办呢?在大陆的一片“涨”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执政者们已然坐在了愈来愈炙热的火山上。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