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醫界怪象:穿白大褂「農民工」
 
網文
 
2009年11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到這家醫院快半年了,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年輕科室既往的平靜、祥和終於被打破了,3名07-08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憤怒聲討科室主任、醫教部後,含着辛酸、委曲的淚水走了,消失在污濁的北風中。

醫生這個稱呼無論如何也沒法跟「農民工」、「流浪漢」聯繫起來,但是,在醫療界的現實中,一支由年輕醫生組成的「農民工」正不斷發展、龐大。

醫界「民工」知多少?

到這時我才明白,平日裏甜甜地叫着「老師」,文靜敬業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是手握臨床醫學碩士學位、醫師資質證書,卻未在任何醫療機構註冊,除微薄薪水外無任何保障的,與農民工毫無二致的「醫生」:實在不敢想像,一家醫學院附屬醫院,一家國家級三級甲等醫院竟敢如此違反《勞動法》和《執業醫師法》!

詫異之餘,我詢問了科室其它年輕醫生,結果令我目瞪口呆:15名年輕醫生中,除4名博士和1名「關係特殊」的碩士外,全部與離去的醫生一樣,都是2006-2008年畢業的外科學、腫瘤學碩士,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徵:非法行醫!

事實求是地,他們都具有非常好的條件和素質,具備成爲一名醫生甚至優秀醫生的所有潛質,都具有國家衛生部頒發的資質證書。但是,他們都未在這家「大型教學醫院」所在地衛生、勞動機構註冊和備案。依照我國《衛生法》、《執業醫師法》,他們都屬於非法行醫,與這家醫院一起構成了違法主體。

據小弟弟、小妹妹們介紹,他們都是醫院以「美好前途」爲誘餌招進來時,試用期結束後都以「待編」等名義拖延。等到大限將至(取得醫師資質後,如果兩年內未註冊,將吊銷資質),醫院和科室會「提醒」他們「回老家註冊」或乾脆介紹他們到附近社區醫院「花錢註冊」。但他們的「註冊地」卻不可能爲其提供任何保障,他們永遠也不可能獲得晉升。據介紹,附近的一家小醫院就爲我院「註冊」了12名碩士和3名博士。如果光看花名冊,這家社區醫院堪稱「國家級」。

超半數醫生「非法行醫」絕非我科特色。據年輕醫生們介紹,全院650餘名醫生中,有280餘名同類人員。而在年輕醫生中,「非法行醫」者超過50%.而這些當代「流浪大軍」中,主力是畢業2年內的碩士研究生和畢業4年內的本科生。

難道僅僅是這家醫院膽大包天嗎?

我詢問了以前工作過的幾家醫院,等到的結論除比例、人員成份有所區別外,大同小異!

這一醫界「新氣象」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發生在北大一院的「非法行醫治死教授案」,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醫界「農民工」,是什麼力量讓大醫院如此賊膽包天?

醫院、民工各「辛酸」

「存在即合理」,依照我國法律和道德,醫院只能如此解釋。但在現實中,受過高等教育,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醫院主管部門和領導們的解釋卻遠非這麼簡單,它們開出的「病因」爲:

一、醫院需要年輕醫生;

二、醫院沒有編制,無法爲年輕醫生註冊;

三、醫院需要長期考察年輕醫生;

四、年輕醫生需要鍛練;

五、醫院經費緊張。

理由不計其數,但沒一家醫院提到被錄用醫生最基本的待遇和保障,也沒人提到幾乎人人都知道的或聽說過的《勞動法》、《執業醫師法》,也沒人會承認非法行醫。

那麼,「民工」們又如何評價呢?

一、醫院不爲年輕醫生註冊可將醫生待遇控制在極低水平;

二、不爲醫生註冊就可以不提供「五險一金」;

三、以「註冊」爲名控制年輕醫生;

四、不給有資質的碩、博士研究生註冊是醫院和「老闆」的需要;

五、趕走一波再騙一波。

我不忍心追問年輕醫生們,也不願意觸及其最深的痛楚。或許,他們內心的憤怒與痛苦遠不止這些。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要問: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省/市屬醫院不光是醫學水平的代表,是依法執業、依法行醫的楷模,也是在各級衛生部門直接領導下,勞動部門密切監督下的,它們知不知道正在成爲各大醫院主力的「流浪大軍」、「醫界民工」呢?

某市衛生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朋友們的解釋未必具有代表性:

一、大醫院的領導都在衛生廳局有職務,通常是握有實權的副職;

二、軍隊和武警部隊醫院主要由軍區/武警部隊衛生部和總後衛生部負責,他們管不了,也不敢管;

三、1999年以來不具備招生資格的地方和軍隊/武警醫學院校違規招收的數目驚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目前還說不清;

四、目前的公立醫院仍是「自謀生路」,政府沒給醫院錢,憑什麼去管人家?

看到醫院日新月異的面貌,撥地而起的幢幢高樓,週會、月會上永恆不變的「經濟主題」和「2009年突破XX億」的目標,我在想,這裏面又包含了多少醫界「流浪漢」的辛酸與血淚呢?

 
分享:
 
人氣:13,63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