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聲樂金獎獲獎者:中文歌是中國人的驕傲(圖)
 
黃玉燕
 
2008年8月19日發表
 


洪鬱菁拿着奪冠的報導露出愉快的表情。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美聲女子組金獎來自臺灣的洪鬱菁,是個有想法的歌手。在獲知新唐人舉辦的華人聲樂大賽會有中文歌曲的部分,就令她非常雀躍。她說:「一知道消息,我就覺得可以唱中文歌曲真是太棒了」。這次會奪得好成績,除了來自平常心外,洪鬱菁思索良久後才道出:「我對歌曲的詮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別人聽的懂,可能評審也感受到了」。

年僅23歲的洪鬱菁,一路從高雄中學音樂班、臺北藝術大學,到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班,其出衆的表現,在這次衆多實力堅強好手的競爭下,她以自然、細膩且深刻的唱腔,贏得新唐人第二屆華人聲樂大賽的冠軍。

以平常心出賽

參加比賽的過程對洪鬱菁而言,「就抱着遊戲的心態」,換個角度講其實就是抱着平常心。從初賽、複賽到決賽這一路下來,「沒想到要得獎,只是希望透過比賽讓評審認識我」。或許不習慣被媒體捕捉,這位冠軍得主,從初賽到決賽一直是位神祕人物,有關她的報導和介紹,相較其他選手是少的;但其實洪鬱菁雖然還是一位學生,卻經常馬不停蹄的參與國內外各項比賽和演出,也深受臺灣一些樂團的青睞,其隱隱的光芒,早已透露出這次比賽有機會奪冠的訊息。



洪鬱菁接受媒體採訪。

中文歌是中國人的驕傲

從小就熱愛中文藝術歌曲的洪鬱菁縱使到了國外,也不忘用她的好歌喉,將中文歌曲介紹出去,「自己的歌曲要自己發揚,別人不會做,也做不到」,她以會唱中文歌曲爲傲,「意大利歌曲容易上口,誰都會,但是外國人不會唱中文,勉強唱出來,也不是那個味道」,她舉卡列拉斯演唱中國歌曲爲例,「儘管他用的是美聲唱法,但是不懂中文,在咬字上就不行了,唱不出內涵」。

中文歌曲在咬字與演唱技巧上較難,洪鬱菁解釋說,「因爲中文有字首、字頭和字根,就像唱『腳』,最後卻是收在『嗚』這個音,這是中文很特別的地方,外國人根本學不來」,洪鬱菁覺得這是中國人的資產,別人搶不走的,「你不覺的中國歌曲真的很有韻味嗎」?

有關中文歌曲最能深刻表達情感的部分,洪鬱菁分享她自己的看法,「中文曲子多以詩詞表現,本身就有層次,常常必須經過咀嚼過後,才能了解意思,但是在這過程中你會慢慢發覺其中的味道,一首歌唱十年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年紀輕輕又如何去意會歌曲的內涵呢?「我會用想像的方式去唱,每次演唱時都會有畫面,這很重要」,洪鬱菁試着描述自己傳達歌曲意境的方式。

讚美新唐人舉辦國際賽事的用心

「舉辦國際大賽,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團結的隊伍」,洪鬱菁讚美新唐人的團隊,在這次的聲樂大賽中,最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現場直播的部份,「沒看過在比賽現場會有那麼多的攝影機以直播的方式進行,我在唱完歌曲的下一秒鐘就接到媽媽打電話過來,說她在電視上看到我了,這種經驗真是太刺激了。」

而在臺灣嘉義的初賽時,洪鬱菁說,從賽前的聯繫到賽後的安排真的好貼心,「居然還有化妝團隊,覺得自己像一個要走伸展臺的名模,被照顧的好好的,感覺很被重視。」

大賽後「神韻」的演出也給每位選手留下深刻的印象,洪鬱菁讚歎神韻編舞的老師很用心,背景音樂會隨着舞臺表演的轉變而不同,「譬如男生出來是用比較多的鼓類,女生出來是用絲竹樂,在中國音樂中,絲竹比較能表現女性的婉約,男生較陽剛、是節奏性的,這部分的拿捏和安排都非常細膩,舞臺跟音樂非常match,太棒了。」

把握每一次演唱中文歌曲的機會

洪鬱菁認爲要把握每一次演唱中文歌曲的機會,所以她選了兩首不同的歌曲參加複賽和決賽。在複賽時的歌曲是「彎彎的垂柳 青青的山」,她說,因爲這首歌很有畫面,是在描述內蒙地區有很大的草原、視野很寬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非常和諧;而記者也有幸地在採訪時,聽到她演唱這首曲子,其婉轉、嘹亮的歌喉,令人激賞。

在決賽時,洪鬱菁則以一首具中國婉約式音調的「葉麗蘿」應賽,她說,這首歌類似中國傳統的戲曲,裏面有許多模仿鳥鳴的聲音,聽起來比較輕巧,用到較多的花腔部分。

對於冠軍寶座,洪鬱菁謙虛表示自己相當意外,而可以想得到的原因她認爲是,「我覺的自己是一個滿有自我想法的人,所以一直以來會讓人家聽的出來我的想法,這在我的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因爲喜歡特立獨行,所以我的音樂可能是這樣,會被聽的出來獨特的地方。」

經過這場新唐人電視臺所舉辦的國際性比賽,洪鬱菁表示自己會樂於向人推薦,「這場比賽是結合媒體在辦,是一場很公開的比賽,因爲大家都在看,所以選手會比較放心,畢竟是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這場比賽呀。」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5,05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