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報導歐衛事件
 
周杉/編譯
 
2008年7月2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舊金山紀事報七月二十六日刊登文章說,在北京奧運即將在幾周內開幕之際,新唐人電視強烈希望歐衛能恢復對中國的衛星信號,歐衛是受到中共的壓力關閉新唐人向中國發出的信號。

文章說,唯一不受中共新聞過濾的中文電視臺新唐人電視臺說,因來自中共政權的壓力,新唐人租用的衛星公司關閉了新唐人發射到中國的信號。位於巴黎的歐衛公司稱,關閉新唐人信號是因爲技術問題。但是據新唐人電視臺說,歐衛關閉衛星信號,是因爲中共施壓造成的。

新唐人電視是一家獨立的中文電視臺,在美國七十個城市設有辦公處,包括北加州的帕拉阿圖市。

新唐人電視臺廣泛報導人權問題,包括法輪功、在西藏的鎮壓以及地下基督教活動。在中國,新聞是受中共宣傳部控制的,而中共因爲對境外媒體的蠻橫而聲名狼藉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位於帕拉阿圖市的新唐人分臺臺長張芬說:「我們是唯一一家不受中共控制的中文電視臺。新唐人估計其在全球的觀衆爲二億二千五百萬,包括在亞洲的一億觀衆。」

「我們的報導與中共的不同。我們希望把真相帶給中國人民。他們現在看到的新聞都是經過中共過濾的。「

新唐人電視臺的員工正在要求國會議員代表他們向美國廣播事業局請願。廣播事業局是一家負責國際廣播的聯邦機構。

在北京奧運即將在幾周內開幕之際,新唐人電視強烈希望能恢復對中國的衛星信號,並提供了一些倡導言論自由的支持者和組織的名單。

記者無疆界是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呼籲新聞自由的組織。據記者無疆界介紹,該組織有證據表明歐衛公司關閉新唐人信號是出於政治原因。

七月十一日在紐約的新聞發佈會上,新唐人披露了與歐衛職員在北京的談話錄音。六月二十三日,一名記者無疆界的人士假扮成中宣部的官員,與這位歐衛職員交談,以得到歐衛關閉電視信號的真正原因。

這位歐衛職員說:「關閉新唐人的信號,是我們首席執行官的決定,我們可以關閉任何一個轉發器,(關閉新唐人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不斷受到中共政權的抱怨。兩年前,(中共)廣電部就不斷重複同樣的話,『先關了(新唐人)電視臺,然後我們再談話。』」

根據錄音,歐衛職員說歐衛希望能討好中共政權,以便獲得更多的商業合同。

當記者聯繫到巴黎的歐衛通訊主管歐康諾女士(O'Connor),得到的答覆是歐衛關閉信號是無法避免的「信號異常「造成的。歐康諾表示,「歐衛通訊無權干涉租用衛星的客戶播出的內容。」

她還說,歐衛已經調查過信號中斷的問題,並得出結論說無法修復。當談到歐衛職員在北京的電話談話錄音時,歐康諾說公司會進行調查。

「無論這件事是否發生,歐衛的主要立場就是我們無權干涉播出的內容。」

記者無疆界在紐約的代表塔拉•道拉特莎西(Tala Dowlatshahi)介紹說,記者無疆界已經詳細調查過電話錄音的真實性,在確證無誤後才召開新聞發佈會。

塔拉說:「中共向各新聞機構施加強大的壓力以限制信息自由,如果某些新聞機構播出的內容被中共認定會威脅到自身利益,中共會出手打壓。」

新唐人電視臺從二零零二年開始播出,在這次信號被關閉之前也遇到類似的問題。二零零五年,歐衛拒絕與新唐人續約,不過在媒體揭露和示威抗議的壓力下,歐衛當時改變了態度。

張芬介紹當時的情況說:「(那一次)他們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計劃,同意與我們延期合同。」

幾年來,新唐人電視臺對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播出,製作的節目包括六四學生運動週年紀念,在傳遞奧運火炬時展開西藏旗幟的火炬手Majora Carter,以及聖塔克拉拉縣宣佈八月爲中國人權月。新唐人電視臺管理人員說,中國國內的人民很愛看這樣的報導,因爲他們在國內看到的電視、互聯網和報紙都是被過濾的資訊。

新唐人電視臺的項目主管楊穎說:「我們電視臺的初衷是爲了讓中國人民受益,成爲民衆反映心聲的渠道。在中國民衆和其他種族的文化和人權問題上我們堅持客觀中立的報道。」

臺長張芬介紹說,中國國內的人無法在互聯網上看到《紐約時報》和其它報紙,因爲(大陸中文版)谷歌(Google)的搜索是被過濾的。如果你在搜索欄裏輸入「西藏」,你所得到的信息全是中共把西藏事件定性爲暴亂的觀點。中國國內的新聞發佈都是來自中共的中宣部。

張芬說:「如果你是(中國)新聞專業的學生,老師首先就教育你媒體是黨的喉舌。」

新唐人電視希望能在奧運期間到北京採訪,可是中共當局拒絕給他們頒發媒體證。

楊穎說:「中共承諾說會在奧運之前改善人權,可是他們所做的僅僅是限制交通、關閉工廠以改善空氣質量。現在發生的事情很多。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這些都應該被報道出來。」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4,04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