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誰策動了西藏「暴亂」
 
2008年3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3月中旬,西藏爆發19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抗中共暴政示威。示威自3月10日(星期一)開始,連續幾天,都呈現和平形式。到了3月14日(星期五),卻突然演變成「暴亂」。

「暴亂」場面不免蹊蹺:一羣20歲左右的男子,很有計劃地行動起來。先是高呼口號,隨即點燃了小昭寺附近的車輛,然後衝進周圍的商店,搶劫貨物,接着燒燬數十家商店。步驟有序,步調緊湊,動作幹練,令人稱奇。人們注意到,在小昭寺附近路口,有心人已經提前擺滿了石塊,很統一的尺寸和重量,一律在一、兩公斤左右,竟未被遍佈的公安和便衣提前「發現」?之後,就是大量軍警和軍車趕到,順理成章地開槍「平暴」。

究竟是誰策劃了暴力事件?又是誰扮演了暴徒?

早在1989年,深入西藏的中國記者唐達獻就寫下紀實:《刺刀直指拉薩——1989年西藏事件紀實》。文中披露:當年,當藏人發起和平示威後數日,中共當局安排大批特務和便衣,假扮市民和僧侶,有計劃地造勢:燒燬經塔,砸搶糧店,洗劫商店,鼓勵民衆哄搶物資。成功「造勢」之後,軍警展開血腥鎮壓。

時隔19年,中共是否故態復萌、故技重施?從歷史信用看,中共難脫嫌疑。「平暴」之後,中共一邊指控是「境外達賴集團策動了暴亂」,一邊卻將外國媒體與記者全數驅離西藏(何不留下他們,收集「達賴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劃煽動暴亂」的證據?)。此舉,不僅違背了中共對外國媒體和記者開放採訪的承諾(始自去年),而且也泄露其「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不軌心機。

達賴喇嘛一方,斷然否定了中共方面的指控。實際上,國際上都知道,達賴喇嘛所代表的,恰恰是流亡藏人中的溫和派與妥協派。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多年來,中共當局被迫與達賴喇嘛的代表保持接觸和談判,但中共對國內民衆封鎖信息,使國內民衆對此毫不知情。在這類談判中,達賴喇嘛一方態度真誠:堅持中庸之道,不尋求西藏獨立,惟爭取西藏高度自治,希望以「一國兩制」模式,解決西藏問題。但在中共一方,僅把這種談判當作拖延手段,應付藏人,也應付國際社會,毫無誠意。

「一國兩制」,原本是中共的「發明創造」。爲了回收香港,中共首倡「一國兩制」;對被海峽阻隔的臺灣,中共也強求「一國兩制」,而遭對方拒絕;達賴喇嘛希望在西藏體現「一國兩制」,中共竟毫不理睬。可見,在哪個地區實施怎樣的政治模式,中共唯我獨尊,強加意志,全然不考慮對方立場。於是,中共與達賴喇嘛之間談談停停,長達近半個世紀,至今無果。

每逢西藏有事,中共都栽贓、謾罵達賴喇嘛,以爲通過這種激將法,就能迫使達賴喇嘛出面約束藏人,減少中共統治的「麻煩」。殊不知,達賴喇嘛已經不能約束所有藏人。流亡藏人的年輕一代,早就等不及了。既然連達賴喇嘛的中庸之道、中間道路都行不通,中共與藏人之間,便愈成水火之勢。今年3月,以拉薩爲中心、蔓延三省的藏人大示威,就是這種變遷的深刻寫照。正是中共的高壓統治和強橫嘴臉,迫使藏人忍無可忍,起而舉義。從這層意義上而言,西藏「暴亂」的策動者,也是中共本身。

中共在西藏的所作所爲,後人自有評說。僅舉一項:據張戎《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一書記載,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共對西藏的所謂「民主改革」中,就搗毀寺廟2500餘座,佔全西藏寺廟的97%!留在國內的十世班禪喇嘛曾悲嘆:所謂「社會主義的新西藏」, 「就象被炮彈摧毀、戰爭剛結束的樣子。」

今年3月的西藏最新抗議事件,也向世人表明:中國大地,隨時都可能爆發諸如藏人大示威那樣的突發事件,而使中共統治陷於危機。

赤裸裸的政治高壓,外加流於表面的「經濟發展」,所謂硬軟兩手,並沒有換取藏人的心。耗資42億美元建成的青藏鐵路,名義上是爲了促進西藏的經濟發展,其背後,卻包藏着中共當局的政治目的:資源掠奪與政治控制。

這條鐵路一開通,就伴隨着一個巨大丑聞:一張題爲《青藏鐵路爲野生動物開闢生命通道》、表現藏羚羊與高原火車和諧相處的照片,獲得中央電視臺「年度十大圖片」獎。而外界對青藏鐵路的批評之一,便是破壞西藏生態平衡、危及珍稀高原動物藏羚羊的生存。事後,該獲獎作品卻被網友揭穿:是電腦合成照片,造假。新華社等官方媒體被迫道歉,但仍然有官員狡辯說:合成也是一種創作。獲獎照片能造假,所謂「暴亂」和「平暴」,何嘗又不能造假?

西藏與中國的共同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然而,不管是清朝年間,還是民國時期,中藏兩地,都能和睦相處。只有到了共產黨時代,才出現西藏最高政教領袖被逼出走、並長期流亡海外的離奇景觀。中共之於中國,統一無功,分裂有罪。

唱爛「國家統一」高調的共產黨,實爲民族分裂的千古罪人!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作者:陳破空) )


***************************************************************

神韻晚會巡迴演出,看了好福氣!


 
分享:
 
人氣:27,41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