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一)
 
掸尘
 
2008年2月2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历尽无数劫难走到今天,就所创造的文化和文化积淀来说,已是相当的完备和丰富了。笔者认为,就文化的实质、渊源、表现、效用来说,文化又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那就是以是否信神为基点进行划分的。

当然在今天,有人就此将这种区分划分为唯物与唯心,可是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人们并没有广泛的按照唯物与唯心来区分两种文化,并进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影响。只是到了近代,在传统文化逐渐衰微与颓废的情况下,那些标榜为绝对的唯物论者们趁势利用谎言与暴力将自己臆想出来的一套假说,打着科学的旗号,在历史与现实中专找能够支持自己假说论点的论据,而罔顾论据的真假,却对不利于自己这一套所谓学说的事实一概予以否定,或以尚待科学的发展论证的说辞进行排斥。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部份学说的集大成者。由此在中国形成了党文化;在中共执政的几十年间,更是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发展与强化。

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传统文化与党文化在中国,无论就其传承、表现,还是在其实质与影响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还是就二者的历史渊源、实质、发展和表现做一必要的阐释,以图人们在进入人类新纪元前,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共同担负起重铸人类辉煌的责任。

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试探

中国传统文化是信神的。神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不在我们这个空间,他在另外空间存在着。神造了人,同时传给了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对神的信仰是核心,有以修炼为核心的佛、道两家文化,也有歌颂神的“颂”类的文化;即使与神没有关联的一些文化现象,也都没有和信神相抵触的东西,甚至往上追溯,也都与一定的神传文化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都带有神传文化的痕迹。

在传统文化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神力,不但是人永远敬畏的宇宙力量的再现,也明确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神开创的。这一基点奠定了中华文化为神传文化的基石。人文始祖伏羲传下来的八卦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源泉与肇因。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说,不只是说明人自身的谦卑,更说明了人的起源,以及与神的关系。稍后的黄帝定鼎中原,华夏民族在神的眷顾下得以有了栖身之地和活动的舞台。黄帝时的史官仓颉造了字,神传的文化得以用文字传续。

质朴的上古先民,其纯粹的本性至真至善,对神的信仰发自于心。所以夏、商、周三个朝代存在的历史极为漫长。从甲骨文看,里面的内容多是信神、祭祀和占卜吉凶的,民风朴素,民心至善。《诗经》中“颂”有相当一部份是歌颂神的。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老子和孔子,以及在印度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的释迦牟尼,这些圣人所开创的学说,后来在中国成了蔚为壮观的道、儒、佛三家文化。当然以道和佛两家而论,对神的信仰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本身就是指导人通过修炼以走向神的学说。其实严格的说,佛道两家的文化是“出世”的学问,也就是不入世间的。佛教修行是在寺院,和社会是隔离的,僧人们到世间也只是化缘(要饭),并含有修行的成份在里面。甚至一出家就要改名换姓、断绝世俗的。修道的人有很多是独修的,有的远离世间,有的身在世间而心在世外。历史上很多修佛向道的大德之士修行的过程和圆满的结局本身就在丰富着佛道两家的文化。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也是中国最为正统的文化。但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却是以道为本的。孔子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心语,位列儒家群经之首的典籍正是《易经》。孔子 “晚喜易,读易韦三绝”。易经所述阴阳八卦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智慧精粹的部份,本身就是神传文化的一部份。道家和儒家是同源,儒家的修行到了高层次上是属于道家的。孔子是把“道”中适合于人的部份传出来了。所以历史上有很多硕儒也都是大隐之士,不但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邦治国之才,同时又都是乐天知命的达观之士,具有“道”的品格。

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大学问家,兼通儒、道、佛三家之学。但是,佛道两家不能相溶为一体。道家讲 “无”,佛教讲“空”,看似有相通之处,其实截然不同,各自成一体。两家在相互排斥中保持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学者可以以此为学问,但真正修行时却不能掺杂。三家文化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因为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神”的境界必然反映到文化中,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品格:深邃、含蓄、空灵、雅致、高尚、壮观、美好、神圣……

(待续)


***************************************************************

神韵晚会巡回演出,看了好福气!


 
分享:
 
人气:22,92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