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爲我們自己開一條生路(圖)
 
章天亮
 
2008年12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感恩節前,一位美國朋友說要去杭州渡假,問我何處景觀最值得賞玩。我告訴她,除了遊覽西湖和岳王廟之外,一定要去看一看飛來峯。

那是我幼年時讀過的一則杭州民間故事:一天,濟公和尚走到靈隱寺前,忽然心裏猛然一驚,用天目看去,見一座山峯即將飛來,正好壓住面前的一座村莊。於是濟公大喊大叫,讓村民趕快逃走,結果村民卻笑話他說:這瘋和尚又說瘋話了。濟公正在焦急時,看到一家正在娶親,於是濟公搶上前去,背起新媳婦就跑。村民一見,怒氣衝衝,呼喊着全村的親戚朋友一起來追瘋和尚。追趕濟公的村民剛跑出村口,一座山峯就飛了過來。一個小姑娘跑得慢了,眼看就要被壓在山下,濟公施展神通,一掌向山峯推去。山峯偏了一偏,小姑娘死裏逃生。全村的人也躲過了滅頂之災。

濟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生於南宋初年,法名道濟。因他不修邊幅,瘋瘋癲癲,故又被稱爲濟癲和尚。他濟困扶危、救難脫苦,民間對他的傳說很多。他曾用神通將四川的大木材搬運到杭州修建廟宇,從一口井裏往外冒。最後估算木料的和尚隨口說「夠了夠了」,最後一根木頭就沒有拽上來,而是留在了井中。

這些故事在我幼年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覺得不過是一些美麗的傳說罷了。1994年底,我去杭州旅遊,卻意外地發現,在飛來峯的山腳下,確有一個掌印,深深的印在石頭上,人說這就是濟公當年推飛來峯一掌時留下的。印象中,這個手掌有一人高,想來濟公當時現出的是法天象地的本相。至於「古井運木」的傳說,至今杭州仍有遺蹟,那一根運不上來的木頭仍留在井中,後世的人在上面蓋了個亭子,並稱這口井爲「醒心井」或「神運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杭州除了風景靈秀,岳王廟和濟公的遺蹟實足爲最重要的人文景觀。

週末的時候,我在費城欣賞了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一個關於「濟公」的故事在舞臺上再現。在這裏且不說那優美的音樂、動人的表演和逼真的三維天幕設計,主持人報幕時說的一番話倒讓我心有所思。其中一句的大意說:當有人做了你不愛聽的預言時,人們多不相信,直到事情發生之後,才知道預言者確是先知。

記得2006年,新唐人新年晚會中有一個節目,叫做「紅眼石獅的故事」,也是講觀音點化老婦人洪水將至,其徵兆就是石獅眼睛變紅。當老婦人警告村民時,村民多哂笑之。至洪水來臨,信老婦人者躲過劫難,不信者葬身水底。

《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相差彷彿。諾亞在沙漠中修建方舟,人家都覺得他瘋了,更無視他苦口婆心的勸善之言。至耶和華降下四十晝夜的暴雨,人們後悔也來不及了。

我倒在想人們爲什麼不相信這些先知的預言,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個字——「傲慢」。這種傲慢或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財富而起,或因迷信自己的理性或知識所至。不相信濟公的人,也許過於相信自己的理性;不相信老婦人或是因爲她的貧賤;不相信諾亞者或許不相信善惡有報,總之是面對看似癲狂、貧賤的人產生傲慢之心,或因不信神而貢高我慢。

這種傲慢是對了解真相、聽信良言的最大障礙。

過去佛家說:修佛有八種障礙,其中一種叫做「世辯聰明」,就是徒具世間的小聰明,卻認爲自己什麼都懂,對佛法真理也敢妄加評論對錯。這樣的人自然也就不能無條件按照佛法修煉,更不能證悟解脫。

中國也有類似的說法。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就是說一種人太笨(下愚),什麼也學不會;還有一種人自以爲聰明,覺得別人說什麼都沒他高明,自然也就無法從別人那裏得到知識。

那麼有人說:難道聽了別人顛三倒四的話我們也要隨便相信嗎?如果這樣,遇到騙子又怎麼辦呢?

其實解決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以基本的道德來衡量就可以了。譬如法輪功學員勸人退黨、退團、退隊一事,從基本的道德判斷出發,中共殺人、賣國、引誘道德的墮落,迫害和平的修煉者,且手段極其殘忍惡毒。僅此就足以驚醒我們遠離這個邪教。更何況,法輪功學員並沒有要你像濟公挽救的村民或諾亞的鄰居那樣拋家舍業地到跟從預言者,而僅是讓你起個化名「三退」而已,那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神韻演出的壓軸節目,天幕上最後打出一行字幕「了解真相是得救的希望」。只要我們保持一個開放、謙卑的態度去了解真相,加上基本的道德判斷,就是在爲我們自己開一條生路。




2008年12月20日晚,神韻國際藝術團在亞特蘭大最後一場演出,當演出結尾,「了解真相是得救的希望」的大型中英字幕展現在舞臺天幕上時,全場觀衆爆發出如雷般的歡呼聲……那是一個個靈魂及身心得救者從心底發出的吶喊。


***************************************************************

2009神韻全球巡演時間表及購票信息


 
分享:
 
人氣:16,20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