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滿族舞》背後的女人
 
夏語冰
 
2008年10月2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神韻藝術團在多倫多中秋演出,一劇《滿族舞》傾倒全場觀衆。在舞臺上,穿着珠光寶氣的寬大旗袍的滿族格格,頭戴大拉翅,手執花手絹,腳踩花盆鞋,腰挺得直直的,目不斜視,舞步輕盈而沉穩,表現了滿族女子的賢淑和端莊。有一位滿族電腦工程師烏先生帶了六歲的兒子,在觀看演出後表示,自己是滿族人,今天才知道自己民族的傳統,女子是如此高雅。民族的傳統被遺忘了,說起來是很遺憾的事。

記者問他:這個舞蹈反映了你們滿族的一些什麼樣的風格呢?

烏先生答:哎呀,我這真是說不好。

記者問:你覺得跳得標準不標準?

烏先生答:我不知道標準不標準,因爲我也不知道原來什麼樣子。是從這個節目才知道滿族淑女走路這麼高雅,這麼漂亮。

是啊,經過50多年的文化「革命」,中國各民族的古老傳統文化都被「革命」了。神韻藝術團着力於復興傳統文化,才有機會讓滿族的耀眼的文化呈現在世界上。

滿族先世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考古實據的歷史就有6800年以上。歷史上稱爲女真。

12世紀,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民族統一大業,並吸收大量漢族,蒙古族,組成了滿族共同體。1636年,滿族皇太極入主中原並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清朝,統治者爲東北的愛新覺羅氏。

滿族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爲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爲日常服飾。在明朝中期滿族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崇尚禮儀。向來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和傳統。比如在待人接物方面,就有嚴格的要求,滿族人「禮兒多」,「規矩多」。滿族人見面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爲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

神韻藝術團表演的《滿族舞》,一招一式都表現了標準的滿族風俗。我們看到舞臺上的格格,

一路走來,一路行「頂膝禮」、「撫鬢禮」。

以雙腿略屈,以雙手撫左膝,右腿微屈向後略引,蹲身直下,使衣襟覆地,拖襟四開,以右手舉於額前撫摸鬢髮。此禮俗稱「蹲安」。是對長輩行的禮。對與平輩的親友相見,皆行「頂膝禮」。此禮與請安禮不同的是,不舉手撫摸鬢髮。

還有請小安,其動作是垂手站立,低頭唱喏,問「賽音」。「賽音」是滿語,即問安的意思,平輩相見,常施此禮。

滿族女子,雖然與男子一樣,能騎馬射箭。但是,女子有嚴格的道德規範。不能與長輩同桌吃飯,不能見外客。體現女子的陰柔。這種風俗蘊育了滿族女子的賢淑品格。

在滿族美德和傳統的蘊育下,大清一代的大家閨秀,懂詩書禮樂,與漢族女子無異。

最讓後人敬仰的清朝女子,孝莊皇太后和她的侍女蘇麻喇姑,可謂睿智、賢淑、端莊的典範。這兩位奇女子輔佐了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使清朝達到鼎盛,而可貴的是,他們始終尊守宮廷規範,功成而不爭。

孝莊皇太后在順治皇帝時期,康熙即位之前,在重重的政治危機中,發揮了穩定政局的奇特作用,但是,她始終沒有野心採取垂簾聽政。據史載,晚年的孝莊皇太后自奉甚簡。與明朝比較起來,皇宮中的開支,使用的太監、宮女,僅僅是明朝的一個零頭,平均起來大約還不到他們的百分之一。而就是在這種節儉的開支中,孝莊太皇太后還曾經多次將皇宮中積攢起來的銀兩,賑濟給遭受自然災害的災區人民。她對康熙皇帝的教誨中,確實有一些以人民福祉爲念的地方,這應該是她受到愛戴的原因。

孝莊皇太后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奉孝莊皇太后之命,充當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培育了一代英主,功不可沒。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實際地位很高,頗受尊敬。孝莊文皇后稱她爲格格,這是清朝皇室女兒的專用稱號;順治皇帝與她論平輩;康熙皇帝則稱她爲「額娘」,即母親;康熙的衆皇子們,則尊稱她爲祖母。而蘇麻喇姑卻嚴守規矩,始終謙恭謹慎。她不僅在孝莊文皇后面前畢恭畢敬,小心侍奉,而且對小於自己40多歲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總是自稱奴才。沒有一絲非份之想。蘇嘛喇姑到古稀之年,受命撫養康熙帝皇十二子胤祹,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傾注到了胤祹身上。

蘇麻喇姑心靈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裏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觀,因此曾參與清朝衣冠飾樣的制定。現在流行於世的旗袍,就有她的一份心血。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4,66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